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状态等指标。结果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00%;治疗后普通组患者动脉再通率72.50%,治疗组动脉再通率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住院期间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7.50%,治疗组住院期间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有11例患者发生心脏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0%,治疗组有3例患者发生心脏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治疗组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管通畅状态,提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996年11月~2003年10月在东南医院住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62例患者,其中老年组46例(25例溶栓治疗,21例未溶栓治疗),非老年组16例均进行溶栓治疗。将此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老年溶栓治疗组再通率达64%与非老年溶栓组再通率62.5%接近,病死率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非溶栓组,无1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并非禁忌证,此法可明显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院前溶栓组和院后溶栓组,两组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院前溶栓组30例,再通数26例,再通率86.7%,院后溶栓组30例,再通数19例,再通率为6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个月,院前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例,为16.7%,院后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例,为36.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人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老年人AMI患者给予UK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35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1.90%,急性期病死率为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2.38%。58例老年人未溶栓组溶栓再通率22.41%,急性期病死率34.48%,不良反应率上消化道出血2.38%。结论:老年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较未溶栓组高(P<0.001),病死率明显降低(P<0.001),具有非常性显著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5.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疗效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 8例 ,其中男性组97例 ,女性组 5 1例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女性组 (P <0 .0 5 ) ;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男性组的血糖 (B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明显低于女性组 (P <0 .0 5 )。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女性患者的疗效低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发病6h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应用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WMH)抗凝辅助全量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FH组与LWMH组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UFH或LWMH联合阿替普酶100mg进行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灌注时间、心肌抢救指数、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临床再通率及平均再灌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最终心梗面积、心肌抢救指数、出血发生率和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发病第3月时的彩超LVED及LVEF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方案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的心肌抢救指数,显著降低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AM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 57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冠脉再通率、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采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室溶栓的可行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急诊抢救室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4周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急诊抢救室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1%和55.6%,两组4周内病死率分别为7.7%和16.6%,溶栓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和33.3%,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均无并发大出血者。结论:急诊抢救室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以内。21例给予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33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除去在直接PCI组Killip≥Ⅲ级患者较多外(27.2%vs4.7%,P=0.038),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相似。直接PCI组术后住院期间心肌缺血发生率(3.0%vs23.8%,P=0.018)及1年内靶血管的再次血管成形术率(9.0%vs33.3%,P=0.025)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死亡及再梗死率亦低于溶栓治疗组(6.0%vs28.4%,P=0.023)。出血率(9.0%vs9.0%,P=0.957)及脑卒中发生率(3.0%vs0.0%,P=0.42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直接PCI治疗与溶栓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近期和远期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保守组采取保守治疗,介入组采取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 结果 介入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显著比保守组低(P<0.05);而两组患者下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组前壁心肌梗死者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显著比保守组好(P<0.05)。两组下壁心肌梗死者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相似,而前壁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来看,则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可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住院率,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血压。方法 6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比较其不同血压状态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85~158/45~100mmHg,其中A组及B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5%及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4.3%(P=0.0265)。结论 溶栓治疗时A组血压90-129/60~84mmHg为AMI静脉溶栓的适宜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院前组22例于120救护车上和(或)急诊科进行瑞替普酶溶栓,院内组40例于入院后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60、120min再通率,并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60、120min院前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院内组(P〈0.05),住院4周内并发各种出血、心力衰竭、低血压及死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rocardialinfarction,AMI)发病后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老年AMI患者按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分为〈5h(5h)组和6—12h组(延迟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5h组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严重心衰发生率、半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71.67%、3.33%、6.67%、(63±8.1)%;延迟组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严重心衰发生率、半年后LVEF分别为15.0%、13.33%、12.0%、(51.5±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P〈0.05),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5h组血管再通率,LVEF较高,4周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3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1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15例,除不应用尿激酶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6.6%,常规治疗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6%,常规治疗组为26.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栾川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患者90例,其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者(氯吡格雷组)48例,未联合氟吡格雷者(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氯吡格雷组较对照组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8%、50.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分别为4.2%、14.3%,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3%、9.5%,P〉0.05)。结论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43例,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病死率、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49-1451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入选者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观察组(32/35)血管再通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25/35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观察组ST段无回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再发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ST段回落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传统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与4周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IRA再通率51.8%,对照组再通率达13.8%,治疗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8.5%,对照组死亡率48.3%,治疗组4周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IRA再通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