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物不耐受是人体对某种或某些食物中的某种成分所产生的由IgG介导的免疫激惹反应。由于膳食搭配不合理而引发的食物不耐受现象或相关疾病在不断增加。通过检测食物过敏特异性IgG抗体,了解食物不耐受现象,分析食物不耐受种类,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全身各系统相关性疾病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耐受食物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避免不耐受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食物不耐受与全身各系统相关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必需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皆可能引起机体的功能失调或诱发疾病。另外,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如吸烟过度、饮酒、生活不规律、营养失衡、高盐多糖饮食、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无常等均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保证生长发育和工作能力,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每天从外界获得一定的食物。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水。这些营养物质都有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代谢过程中又互相密切联系、共同参与和调节生命活动。反过来讲,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营养素,很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从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萧力 《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19-419
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外界环境是人体致病的条件,大自然在养育万物的同时,也对人们造成种种的侵害。中医经典学说《黄帝内经》把“风、寒、暑、湿、燥、火”定义为六淫。而把饮食、七情六欲等体内对人体造成的种种侵害定义为“内伤”。同时,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侵害又因人体的内部禀质因素而起作用。禀质弱的人容易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5.
在人体痔疮疾病中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风、湿、燥热、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情志内伤、房劳过度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血亏损、脾胃受伤、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湿热内生、邪毒下注,积聚肛门而致。如《寸、问、生气通文论篇》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游为痔。”首先提出了痔是由于筋脉和血管弛张血注瘀滞游积的见解。现代医学认为:痔是由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痔多与嗜食辛辣、排便、负重、经产用力、酗酒、久痢久泻、久坐久立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便时疼痛、便血、痔核脱出、不适;或伴有局部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因此.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加减临床运用三则广东省烟草公司卫生科黄婼娃"补中益气汤"药用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八味药组成,为治疗饮食劳倦所伤而设,有调补脾胃、益气助阳之功,具有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既可以拾劳倦,内伤,又可治阳虚外...  相似文献   

7.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从胚胎发育开始直至衰老死亡的全部生命过程中,都必须依靠食物中的营养素维持生命活动。人类在出生前由母体供给各种营养素,而在出生后则依赖于摄取食物补充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抗病能力。人体的健康、生理机能和智力发育等都与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人体摄入食物的品种、数量不同,从中汲取的营养素有很大差别;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各种营养素对人体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摄入的营养素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时,会出现营养素缺乏病,如贫血、佝偻病、碘缺乏病等;摄入的营养素长期超过人体生理需要量或营养素之间的比例不适当时会引起肥胖症或其它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的膳食结构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引起社会人群健康问题,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多数维生素从食物中获得,个别可在机体内由肠内菌合成。人体仅需要极微量的维生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但如由于摄食不当或食物烹调方法不妥,或机体发生吸收,利用等方面的障碍。或由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妊娠、哺乳,或者小儿在生长发育期等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维生素的需要增加时,则可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均衡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减退造成从食物中摄入的钙较少,单纯依靠食物来源的钙难以达到人体所需的供给量标准。人们对钙的实际摄入量与正常需要量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钙摄入不足是客观事实,同时,由于人均寿命延长,缺钙造成老年人骨折发病率增加。所以,老年人需要科学补钙。  相似文献   

10.
淡渗利湿法治疗小儿泄泻的体会张亚荣泄泻一证是儿科常见病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脾常不足,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差,每当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久病伤及脾胃,则可使胃失腐熟之能,脾失运化之职,使水谷不化,精微不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与健康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交通事故的攀升,死、伤人员不断增加,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亦构成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因车尾气排放剧增,尤其是二冲程车大量投入使用给人们生活环境构成威胁,引起一些疾病丛生,给人们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本文从国内外有关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黄疸多因感受时气疫毒、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因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至肝胆脾胃功能失和,寒湿阻遏、湿热蕴蒸或病情缠绵。天长日久,伤及气阴,以致胆失疏泄、胃失和降、胆汁外溢,外侵肌肤而为身黄,上染目睛故为目黄,下流膀胱则为溲黄。临床可见于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如治疗及时得当,黄疸可很快消退,但胁痛、癌积、水肿、臌胀等证往往日久不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津液不化,水湿内生,清气上逆而为吐,浊气下注而为泻。因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较为迫切,加之其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运用参苓白术散配合饮食调理(以蒸面粉糊为主食)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泄泻4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由于情志不调、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使得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为气血升化之源。本案中一名心肝血虚失眠患者原应用"解郁""升肺气"治疗方法失败,后通过"升肝木""降肺气"治法病情好转,重新纠正失眠治疗的误区,得出以阴阳为本,升降有度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锌为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体含锌2~2.5g,主要分布在细胞、人体肌肉、骨骼、眼睛和粘液。眼脉络膜及精子中含锌最高,体内的锌95%以上在细胞内,约60%存在于肌肉、30%在骨骼、5%在肝、1.5%在脑,血液中锌的摄人是经过食物的形式进入消化道,被小肠吸收,食物中被机体吸收不足10%,大量的钙,植酸或铜的存在会阻碍锌的吸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安医家吴楚继承东垣之学而有发挥。于内伤杂证,注重调治脾胃并首次提出了“脾胃分治”之说;于外感疾患亦立足增益胃气而达表邪。吴氏治疗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在拓宽临床辨证思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或社区危害性等特点,强调的是一种紧急状态、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和危险局势。需要争分夺秒、紧急出动、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对社会及人身造成的威胁。2003年SARS袭击人类,2004年印度洋发生海啸及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空难、矿难、恶性交通事故、集体食物中毒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人们要有高度警惕性,保持常备不懈状态,同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又称颈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多见。主要症候为发作性眩晕,常与头部的活动、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严重时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猝然倒地,并伴耳鸣、恶心、呕吐等。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与脾胃升降失常有密切关系。 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不外升降出入,而脾胃正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头为诸阳之会,诸阳出上窍,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转输运化于上焦,上注于头,同时下焦肝肾得养,肾气方能布散随脾气而升[1]。然而造成气血津精无以上承的原因无非虚实两端,实为痰饮…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一项职责。它是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直觉地采纳有关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常见,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伴有不消化食物。或带有粘液为特征。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一旦饮食失宜,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损,纳运失常,以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相干,逐成泄泻,迁延日久不愈.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笔者用中药加味正气散为主方,结合辨证分型加减,治疗本病160例,用之临床,多取效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