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畸形的特点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15例胎儿心脏畸形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分析心内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结果:115例胎儿中心脏单发畸形74例,多发畸形41例;未合并心外畸形54例,合并心外畸形61例。染色体异常31例,包括21三体15例和18三体11例,右室双出口、室缺、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及三尖瓣反流合并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占63.6%、44.4%、35.7%及33.3%。心脏单发畸形中24.3%合并染色体异常,心脏多发畸形中31.7%合并染色体异常,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心外畸形中14.8%合并染色体异常,合并心外畸形中37.7%合并染色体异常,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心脏畸形常合并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以非整倍体为主,其中右室双出口、室缺、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及三尖瓣反流合并染色体异常较常见,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留取96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标本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96例稽留流产中,染色体异常31例(32.29%),其中染色体三体异常22例(22.92%),相关染色体拷贝重复9例(9.38%)。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特纳综合征6例(6.25%),其次为4号-三体4例(4.17%),16号-三体4例(4.17%),21-三体4例(4.17%),18-三体1例(1.04%)。9例染色体拷贝重复中,12号染色体短臂合并19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3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4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1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1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13号染色体合并17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8号-三体合并短臂重复1例(1.04%),12号染色体长臂重复1例(1.04%),7号染色体长臂重复1例(1.04%)。结论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密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成功率高,可以对全基因组覆盖性检测并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的研究,始于1961年,由Penrose和Delhanty进行流产胎儿的组织培养,发现了三倍体.此后有很多的报告确认染色体异常成为自然流产的重大原因.1.早期流产的染色体异常:1966年WHO关于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资料为19.4%,Hamerton等(1971年)报道只有18.0%看到染色体异常.而1973~1979年Therkelsen等7篇报道共检查4,212例竟有2,121例染色体异常,平均异常率占50.4%,范围在46~61%之间.根据Carr的报告妊娠不满90天的自然流产有40%,90天以上不满121天的有25%,超过121天的有5%,即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频率在逐渐减少.相反,从受精起到着床前后有79%,在胎龄4周以前有75%的染色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患,其中三体型染色体异常约占染色体畸变所致胎儿早期死亡率的53%,也是造成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三体型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22、21、16、13、2及18号染色体,而21三体(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爱德华综合征),则通常可在新生儿中发现。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羊膜腔穿刺术抽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接受NIPT的85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龄段、孕周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情况,并进行NIPT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符合情况比较。结果:8594例孕妇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6例(1. 12%)。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44例(0. 51%),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45例(0. 52%)和其他常染色体异常高风险7例(0. 08%)。年龄≥35岁孕妇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 80%),高于30岁(0. 72%)和30~34岁(1. 19%)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8594例孕妇中于孕中期(孕13~20周)接受NIPT的孕妇比例最高(6556例,76. 29%),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率也最高(42/61,68. 85%)。77例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54例(70. 13%),其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三体综合征100. 00%、18-三体综合征62. 50%、13-三体综合征25. 00%、性染色体异常54. 55%、其他常染色体异常50. 00%。结论:NIPT对21-三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选择孕中期进行NIPT准确性较高。NIPT可以作为高龄孕妇的主要筛查手段,能有效地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abortion,RA)患者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但其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因为对RA胎儿的染色体检测尚未得到一致结论.张月莲等[1]报道,RA中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率为53%,而国外资料中RA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率从29%至60%不等[2-4].Rubi0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RA患者妊娠异常核型胎儿的几率明显高于非RA人群.Ogasawara等[10].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认为,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胚胎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率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超声异常时染色体异常情况,以指导脐血穿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胎儿超声异常的598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异常染色体分类。结果:598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61例,检出率10.20%,其中三体儿42例,占染色体异常的68.85%;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2项、3项及以上超声软指标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鼻骨缺失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1.67%,单脐动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2.24%;超声异常合并高龄孕妇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低孕龄组(P0.05);超声异常合并羊水过多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羊水正常组(P0.05)。结论:当有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鼻骨缺失、两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合并高龄或羊水过多的情况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建议行脐血管穿刺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特别是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高者可达 14 % ,低者仅为 0 8% ,习惯性流产者染色体异常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多[1] 。已证实 ,在孕 8周前的自然流产者中 ,约有 5 0 %左右的胚胎有染色体异常 ,其中极少数发育成胎儿 ,生后存活者中也多有先天发育异常包括神经管缺陷 ,如无脑儿、脊柱裂等。染色体异常 ,所致流产的流产物常为空孕囊或结构异常的胚胎[2 ] 。  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 ,除因双亲染色体异常所致外 ,还可由于男女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受到内外致畸因素的干扰 ,影响了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 ,致胚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对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所有产前诊断中心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210 923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NIPT筛查出染色体高风险异常孕妇2225例,检出率1.05%;其中850例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产前诊断,确诊506例染色体异常,确诊率59.53%,其中21三体综合征284例、18三体综合征65例、13三体综合征17例、性染色体异常10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36例。NIPT筛查中自愿要求检测占51.56%;行羊膜腔穿刺孕妇中,高龄妊娠(≥35岁)占39.85%。经统计分析,高龄妊娠在不同分型染色体异常中有差异(P<0.05)。NIPT实验室检测失败占0.15%,其中主要原因为质控标准未达标。结论 对于无明确筛查指征的孕妇,NIPT是优选有效筛查方法;NIPT染色体疾病筛查中,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高;NIPT实验室检测失败原因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孕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孕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对超声软指标的临床价值作一评估。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筛查孕妇8810例,共筛查8883例胎儿(其中73例为双胎),中孕期详细超声筛查有无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异常软指标,根据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及超声检查综合评定,决定是否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主要包括:颈项软组织增厚、肱骨股骨偏短、轻度肾盂扩张、心室强光点、肠管强回声等。结果8883例胎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598例,占6.73%。超声软指标诊断21-三体综合征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93.36%,假阳性率6.74%。结论中孕期超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免疫性水肿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明确其染色体异常的类型。方法:选取146例非免疫性水肿胎儿,通过经腹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及流产后取胎儿组织送检的方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低覆盖度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CNV-seq)的分析。结果:146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48.6%(71/146),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9例,21-三体19例,18三体13例,13-三体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6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降低,<14孕周、14~27孕周、≥28孕周孕妇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8.4%(39/57)、40.8%(31/76)和7.7%(1/13)。水肿胎儿最常合并的超声结构异常依次为NT/NF增厚、颈部水囊瘤及心脏异常,其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9.5%、59.2%及51.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胎儿水肿的常见病因,特别是早中孕期出现水肿的胎儿,检出率较高。对于水肿胎儿的产前诊断,除了常规的核型以外,需重视拷贝数变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探讨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原因以及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自然流产的女性,留取流产绒毛或胚胎组织进行CMA结合荧光定量PCR(QF-PCR)检测。根据CMA结果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意义不明的变异(VOUS)和染色体正常组,比较不同孕妇年龄、流产孕周以及不同自然流产次数CMA结果的差异;并对自然流产中CNV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共1514例自然流产纳入本研究,其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为58.06%,致病性CNV为4.82%,VOUS为7.46%。染色体数目异常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其中16-三体占18.54%,其次是22-三体占10.35%;性染色体异常主要为45,X,占11.95%。(2)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年龄>35岁女性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的女性(P<0.05),而致病性CNV和VOUS及染色体正常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35岁的女性(P<0.05);孕周≥14周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显著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PT提示信号异常的95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其符合率;同时对提示除外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常染色体异常(即其他常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行array-CGH分析,验证其符合率。结果: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86.96%(40/46);18-三体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76.92%(10/13);13-三体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0(0/2)。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符合率50.00%(9/18),其中1例性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X,del(Xq23-25),行array-CGH验证,提示为X染色体该区带11.9 M的片段缺失。其他常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12.50%(2/16),其array-CGH验证的符合率25.00(4/16)。结论:NIPT的结果需要验证,经典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可以验证胎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array-CGH可以验证微缺失或者微重复,分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十几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知有300多种因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染色体分析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染色体与有关的生殖系统异常作一介绍。一、自发性流产儿的染色体异常据角谷综合报道,对自发性流产儿1073例、人工流产儿1398例和子宫外孕6例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自发性流产儿203例(18.9%),人工流产儿20例(1.4%)出现染色体异常,自发性流产儿染色体异常大大高于人工流产儿。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临床常见疾患的关系,为临床咨询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2756例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总结其结果 ,并分析其临床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2756例染色体核型检查中发现异常核型181例,异常检出率为6.57%。其中21-三体综合征43例(1.56%),常染色体异常74例(2.69%),性染色体异常64例(2.32%)。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智力低下、不良孕产史、原发闭经、男性不育等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上述疾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查,从而为临床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cervical cystic hygroma, CCH)与染色体异常和解剖结构异常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检出胎儿CCH的病例70例, 按照是否合并解剖结构异常或其他异常分为非孤立性CCH和孤立性CCH。分析CCH及其检出孕周与染色体异常和解剖结构异常的关系, 总结预后。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CCH中, 孤立性CCH 占49%(34/70), 非孤立性CCH占51%(36/70)[其中合并心脏结构异常8例(22%, 8/36)、前腹壁异常10例(28%, 10/36)、全身水肿和/或胸腔积液16例(44%, 16/36)、颅脑异常及前脑无裂畸形+心脏结构异常各1例(3%, 1/36)]。44例接受染色体检查者中染色体异常18例, 其中18-三体6例, 21-三体、13-三体、45,XO和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各3例。非孤立性CCH组与孤立性CCH组比较, 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升高[59%(13/22)与23%(5/22), χ2=6.02, P=0.014], 但...  相似文献   

17.
产前诊断中常见染色体异常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常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在21,18,13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拷贝数的改变,包括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Edward综合征),13-三体(Patau综合征),45,X(特纳综合征),47,XXY(Klinefelter综合征)和三倍体,约占产前诊断中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的80%。对这些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标准的传统产前诊断方法是对羊膜腔穿刺获得的羊水细胞或绒毛抽吸获得的绒毛细胞进行培养,对染色体有丝分裂期的核分裂相进行分析。这就是大家所知的核型分析。除了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对所有的23对染色体都进行检查,可以检查出包括染…  相似文献   

18.
234例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羊水穿刺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对234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检查染色体核型,并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组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结果全部病例穿刺均成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97.86%,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68%。其中超声示胎儿异常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3.33%)明显高于21-三体高风险组(4.54%)、不良孕产史组的检出率(9.0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在产前诊断中是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孕妇血清学筛查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示胎儿异常是有效的穿刺指征,其中胎儿异常的超声监测对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CCH)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以及早孕期CCH胎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胎儿医学科门诊行早孕期NT筛查发现CCH的胎儿160例。孕妇均行产前诊断,对染色体及基因芯片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建议孕妇于妊娠20~24周接受详细的胎儿III级排畸超声筛查。新生儿随访时间为出生后2~25个月。结果:160例行遗传学诊断的早孕期CCH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44例,行高分辨CMA分析116例。染色体异常82例,其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Turner's综合征(31例,33.7%),其次为18三体(24例,26.1%)、21三体(17例,18.5%),13三体7例,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染色体嵌合1例。基因芯片异常10例,其中6例致病性拷贝数异常。染色体及芯片未见异常的68例中,除10例死胎外,发现超声结构异常18例。染色体、芯片及超声均未见异常且选择继续妊娠的病例中,活产率为98%。截止随访日,活产胎儿暂未发现明显异常。胎儿心脏异常尤其是室间隔缺损在非染色体异常病例中的发生率较高。26例双胎中,约57.7%发现明显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检查、芯片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的病例中,选择继续妊娠的4例双胎均活产健康。结论:对于早孕期CCH的预后,需排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同时还需结合胎儿排畸超声情况综合判断。如均未见明显异常,且后期未发生胎儿水肿的孤立性淋巴水囊瘤的胎儿出生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该疾病的临床咨询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超声诊断为唇裂/腭裂/唇腭裂的308例孕妇的产前诊断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唇腭裂的超声表型特征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在308例唇腭裂胎儿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258例(83.77%),综合征型唇腭裂50例(16.23%),其中单纯唇裂40例(12.99%),唇裂合并腭裂266例(86.36%),单纯腭裂2例(0.65%)。(2)同意进行产前诊断137例(44.48%),染色体异常共22例(16.06%),其中23例综合征型唇腭裂中发现染色体异常共12例(52.17%),分别为13-三体8例(66.67%),18-三体2例(16.67%),三倍体2例(16.67%);而在114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中发现染色体异常10例(8.77%),分别为18-三体1例,21-三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发现基因微缺失微重复等遗传综合征4例(B超检查均无任何软指标及除唇腭裂外的其他结构异常),臂间倒位等染色体多态性3例。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CMA)检测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6.16%(16/99),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15.79%(6/38)。(3)随访到204例患者,186例患者选择引产,18例患者出生后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结论:唇腭裂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建议对所有类型唇腭裂均进行产前诊断;CMA检测可以发现除非整倍体外的拷贝数变异,建议对唇腭裂胎儿优选基因芯片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