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读往来     
<正>《我有一个“沙包孩子”》我愿意和他一起面对形形色色的未来;愿意尝试放下自己不安、戒备等种种情绪,发自肺腑地鼓励他决定自己的人生。——粲然当孩子进入社交敏感期后,当孩子与其他孩子越来越频繁地接触时,你是否也曾为孩子太过“软弱”“总挨打”而心生烦恼、困惑、纠结,甚至对“打人的孩子”心怀敌意?是啊,作为母亲,我们是多么地害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但是,当我们以“受害人”的心理,面对总挨打却从不还手的孩子,愤愤地怒其不争时,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大;而当我们以抱怨、戾气面对“打人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厶?”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整天都没发脾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  相似文献   

3.
小孩喜欢自己动手做些事情,尤其当父母洗衣服、扫地、擦桌子时,孩子总是吵着要干,见此状,你是否总感到孩子麻烦碍事,而不许孩子动手。其实,小孩嚷嚷着要做事,是出于一种帮忙心理,做父母的应该明白并满足他的帮忙心理,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事。幼儿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岁的幼儿他们帮忙做事,是要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一样来“玩”,这只是停留于游戏的阶段;4岁的幼儿就会有高兴帮忙的意识,所以如果不是危险的活儿,不妨尽量让孩子帮忙。邻居小孩今年4岁,他父母非常了解幼儿的心理,常满足他帮忙的要求,让他帮忙擦桌子,收拾碗筷,还为他提供一块抹布,对他说:“请你帮帮忙吧!”小孩于是十分高兴地去干。当然,他还很小,帮忙做事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在他打扫不干净时,他的父母冲总是站在一旁给予表扬:“真能干,真了不起!”就这样,他每帮忙一件事后,都变得格外听话,似乎感到自己长大了。然而笔者也曾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父母非常计较孩子帮忙后的结果,例如,桌子擦不干净,地扫不干净,手绢洗不干净,尤其是在帮忙时孩子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水洒在地上了等等,他们表现极为厌烦,甚至会“发火”。这样的父母其实严重挫伤了孩子帮忙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灰心失望的情...  相似文献   

4.
最近,毛毛妈妈和蕊蕊妈妈分别来信和打电话致本刊,毛毛最近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当当老打他,毛毛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从不敢还手;蕊蕊妈说因抢玩具蕊蕊被咬伤了手,蕊蕊又抓伤了小朋友的脸。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外面挨“欺负”,恐怕哪位家长都受不了。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矛盾,既要让孩子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孩子受欺负。当孩子挨打后,是做“还手”派,还是做“忍让”派,也就是孩子应做“羊”还是做“狼”呢?面对妈妈们提出的问题,还是先让我们看看希拉里的母亲是怎样处理这种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正还记得年幼时,父亲和我们在一起时的场景吗?恐怕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不如母亲那样和自己亲近,自己也总是对父亲抱有更多的敬畏。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父爱和母爱表达的方式太不相同了吧。今天,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地邀请了三位不同领域的父亲,请他们谈谈孩子带给自己的成长和自己"为人父"道路上的感悟。相信一定会让你对"父爱"有更多的理解和感动。心理学专家倪晶我想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聆听者他是一名资深心理评估师,为很多心理咨询师做过指  相似文献   

6.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少年时,儿子对母亲说“:妈妈,老师又要资料费了。”母亲把压在枕头下的一沓钱拿出来,放到儿子手里。儿子接过钱,飞快地跑了。在烟雾缭绕中他看见了母亲的脸。母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低声说“:孩子,看看你…  相似文献   

7.
熊玲 《大众健康》2011,(8):86-87
有一则心理故事很有意思,故事名叫“孩子为谁而玩”。其中讲到: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连,几天过去了,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还来,一如既往的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8.
跟妈没啥好说的 家长说:“我的儿子,刚上初中一年级.是个内向、羞涩的孩子.”这位母亲说:”我觉得儿子跟我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了.有话也不肯跟我说,问也问不出来.问多了,他还很烦!但是,他在上初中之前可不是这样的。这究竟是怎么了7”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困扰:孩子这是得了什么怪病?有一天,我接待了一对预约来访的父母。落座后,愁眉不展的父母对视一眼,母亲便开始急切地诉说:“我们儿子得了一种怪病,看了几次医生也没治好,您可救救我们孩子吧!”我递过水杯:“不急,请慢慢说,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母亲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今年读高二,初中的时候成绩挺好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新生儿来说,你家的奶瓶尿片是美国还是日本产的真的没那么重要,孩子身边总有一个养育人在时刻关注他、照顾他、及时满足他的各种需求才是大事。通常来说,孩子都是在母亲一次又一次及时喂养和及时照顾中,大体形成了对于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嗯,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友好的,可以让人放心的;即便一时有什么不舒服,也不碍事,问题总会解决,焦虑总会过去。"  相似文献   

11.
冉婷 《大众健康》2012,(10):98-99
十一国庆节是一个长假,好多人不但会让自己的精神放松,而且更会在这个期间,让自己的胃“放纵”一把。虽然在平时我们都会隔三差五的下次馆子,而且还能吃到在家里做不出来的新鲜菜式,但是餐馆用“高油”、“高曲”、“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的美味菜肴,却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健康打了折扣。那么,怎样点菜才是最健康的?如何在饱了口福的同时,也能保住健康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妈妈是谁     
《斗妈大全》用幼稚、天真的笔触总结对付母亲的招数,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好笑的是,我们的孩子有那样的聪慧和天赋去反抗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哪怕那是最爱自己的妈妈:好气的是,一些母亲冤枉地认为,自己做妈妈已经那样谨小慎微,怕说错一句话,怕做错一个动作,孩子居然还会将自己看为“虎妈”。所以。一些人不禁要问:我怎么做妈妈呢?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一天,我接待了一对父母的紧急预约来访。落座后,愁苦不堪的父母对视了一眼,孩子母亲便开始了急切的诉说:“我们儿子得了一种怪病,看了几次医生也没有效果,您帮帮我们吧!”心理困扰:孩子这是得了什么怪病?见此情景,我一边安抚这位母亲,一边递去一杯水,说道:“不急,慢慢说,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孩子母亲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正读高二,初中的时候成绩挺好的,可上了高中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记得是高一上学期,  相似文献   

15.
现在,孩子对自己的父亲角色的漠视让一些中国父亲很“心痛”。一位老师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是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门诊来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开门见山地说:“我咨询的问题是:我的孩子2岁了,想从小培养,但不知道他的性格怎么办?古时,让满周岁的婴儿自己抓弓箭刀枪或文房四宝,以预测孩子将来长大后习文还是习武,这有没有道理?”古人以“抓周”的方式来预测孩子的将来,这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但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我们可以从孩子平时的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性格。儿童的天性是玩,孩子  相似文献   

17.
刘肖 《自我保健》2013,(4):65-65
专家分析 母亲如此用心育儿,换来的却是孩子无情的叛逆。说到底,就是母亲对孩子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造成的。父母缺乏安全感必然带来焦虑,从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确定感,渴望甚至“强迫”孩子与其保持“亲密”。但这种渴望却严重干扰孩子的自我成长,也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痛苦于无法获得父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黄静 《家庭育儿》2006,(9):29-29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时候,一次把母亲刚买回家的金表给摆弄坏了。母亲看到孩子搞破坏,就狠狠地揍了陶行知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了这件事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很不理解,老师对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给母亲找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宅男宅女的闭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给电台的心理热线打电话,她说自己的二十岁的儿子,好像患有心理疾病。他大学毕业后,也不急着找工作,成天猫在家里上网。直到吃饭时,用母亲的话说是才“挪动千金之躯”,走出他的卧室。  相似文献   

20.
不要拿理论跟孩子较劲,因为理论不完全是真理。当不能相信书本和理论的时候,试着相信自己的常识和直觉。做一个自信的母亲,让我们温柔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我后悔的事我后悔对孩子做过这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北辰初生时,为了让他养成独立入睡的习惯,我们用费伯入眠法训练他。这种方式也叫做cryingout,就是在孩子还醒着的时候,将他独自放在小床上,让他哭3分钟后,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