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18例。其中高压性脑积水6例;等压性脑积水10例;等压性脑积水伴穿通畸形2例。术前根据患者头颅CT及MRI提示脑积水类型设定阀门压力,术中测量颅内压并根据分流管末端滴速重新调整阀门压力。术后一周复查头颅CT了解脑积水缓解情况。出院后随访1-11月,根据头颅CT所示脑积水缓解情况再行阀门压力调整。结果脑积水症状缓解16例(88.9%);症状缓解不满意2例(11.1%)。18例均无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可在术前、术中、术后调整阀门压力,缓解脑积水症状,分流效果优于传统不可调压式分流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24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和临床症状.术后分别调压0~6次,平均(1.88±1.52)次,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以步态障碍为首发症状者效果最佳.证明可调压式分流管能够缓解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尤其适用于病程短之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dman-Hakim可调压式分流管(CHPV)在脑积水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采用CHPV植入治疗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例53例。依据患者脑积水病因、病程、年龄、影像学特点、术中测压结果等做为调压阀开放压力(OP)初始值的设定依据,术后根据CT复查结果和患者症状进行调整。结果术后调压0~6次,平均1.8次。脑积水症状改善48例(90.5%),无显著变化5例(9.5%)。术后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双侧顽固性耳鸣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CHPV在脑积水个体化压力设定分流治疗中优于固定压力分流管,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VPS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56例,根据分流管类型分为定压组(32例)和可调压组(24例)。定压组采用美国Medtronic非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可调压组采用法国索菲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术后随访6~3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术前ADL评分的差值评估疗效。结果术前腰椎穿刺术测压220 mmH_2O 4例,140~220mmH_2O 38例,140 mmH_2O 14例,其中正常压力性脑积水44例,选择高压管3例,中压管24例,低压管5例,可调压分流管24例。可调压组术后发生堵管3例,感染2例,未发生分流不足、分流过度;定压组术后发生分流不足6例,分流过度4例,堵管8例,感染7例;可调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5/24)明显低于定压组(78.1%,25/32;P0.05)。术后6个月,可调压组ADL评分提高(29.9±1.75)分,定压组提高(25.1±1.34)分;可调压组明显优于定压组(P0.05)。结论 VPS是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分流压力的分流管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首选可调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式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1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61例脑积水患者使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用两种分流管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压管分流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无因为脑脊液分流过度或不足而需再次手术治疗者;2例患者术后出现堵管或感染。固定压力管分流组发生颅内血肿或积液4例;堵管或感染5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对脑积水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更符合脑脊液的循环压力需要,并在减少分流过度和不足方面优于不可调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L-P)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对于L-P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可调压式腰大池腹腔分流管对27例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期应用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及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管对19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组成、手术前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调压次数进行了比较,并对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手术操作时间、原发病组成、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堵管发生率上无差异;L-P组术后调压1次14人次、调压2次3人次、调压3次2人次;V-P组术后调压1次16人次、调压2次8人次、调压3次3人次,2组间术后调压次数无差异(P=0.374);L-P组和V-P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 mL(四分位间距10)和30 mL(四分位间距10),L-P组术中出血量较少(P<0.001);L-P分流效果良好、术后颅内压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 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等引起的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采用腰大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时分流管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48例成人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抗虹吸分流管的42例,选择非抗虹吸分流管的6例;选择可调压分流阀的28例,选择固定压力分流阀的20例。结果术后1周临床症状缓解37例(77.1%,37/48)症状缓解不明显11例(22.9%,11/48)。头颅CT或MRI复查示分流管脑室端位于脑室内,脑室缩小。术后随访2~38个月,重新再调整阀门压力8例,每例调整2~4次。结论脑室一腹腔分流术仍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有条件的患者尽量选择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对于不愿选择可调压分流管的患者,可选择低压或中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 2例男性患儿行CT、MRI提示脑室系统扩张,MRV及DSA检查发现颅内静脉窦广泛闭塞.腰穿压力显著升高.手术均采用强生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体外可调压分流术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将分流阀压力设定为200 mmH2O,术后逐步调低,调低至180 mmH2O均出现不同程度低颅压症状,调高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术后智力及运动功能显著提高,复查CT提示脑室减小.结论 先天性颅内静脉异常回流导致的高颅压性脑积水非常少见,治疗经验甚少.可调压分流显然是治疗颅内静脉回流导致高颅压性脑积水一种最佳治疗方法,对压力调节,需通过较长时间多次调节来逐步达到一个合适的个体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 2例男性患儿行CT、MRI提示脑室系统扩张,MRV及DSA检查发现颅内静脉窦广泛闭塞.腰穿压力显著升高.手术均采用强生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体外可调压分流术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将分流阀压力设定为200 mmH2O,术后逐步调低,调低至180 mmH2O均出现不同程度低颅压症状,调高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术后智力及运动功能显著提高,复查CT提示脑室减小.结论 先天性颅内静脉异常回流导致的高颅压性脑积水非常少见,治疗经验甚少.可调压分流显然是治疗颅内静脉回流导致高颅压性脑积水一种最佳治疗方法,对压力调节,需通过较长时间多次调节来逐步达到一个合适的个体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可调压和非可调压分流管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交通性脑积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aSAH后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VPS,按照所选用的分流管类型分为可调压分流管组42例、非可调压分流管组57例。采用基弗评分(KS)的脑积水恢复比值(RR)进行疗效评估,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可调压分流管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非可调压分流管组(P=0.000),而两组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压分流管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个月(95%CI:43.31-56.75),非可调压分流管组为30.03个月(95%CI:28.20-43.86),两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29)。结论选用可调压分流管的aSAH后脑积水病人生存时间较长,其远期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59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6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可调压分流管术前根据脑室大小选择不同初始压力,术后复查头颅CT,据CT结果适当调节压力范围。结果 65例中,60例效果满意,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分流管堵塞2例,颅内感染2例,颅内出血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64例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增高表现减轻或消失,复查头颅CT示脑室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影像学表现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论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术后初期使用偏高档位压力,再据CT结果逐步适度调节压力。严格把握分流手术适应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颅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33例低颅内压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依据所选用分流管分为可调压组(A组)和固定压组(B组),A组15例选用可调压分流管,B组18例选用固定压分流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按照Salmon标准评定疗效,A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13例(86.7%),B组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8例(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1例(6.67%),B组7例(3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H临床少见,发病隐蔽,临床表现与正常压力脑积水类似,以可调压分流管行VPS是治疗LPH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出现无菌性腹膜炎1例、分流过度1例、分流不足5例,无感染、死亡。术后31例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复查头颅CT,侧脑室额角水肿较前均改善或基本消失,31例脑室不同程度缩小,23例基本恢复正常大小。依据Salmon标准:+3级11例,+2级12例,+1级8例,0级6例。术后6个月GCS评分3~8分6例,9~12分20例,13~15分1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良好,分流术中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脑积水手术效果及脑室-腹腔分流管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分流管的选择及提高分流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5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患者采用高压管分流4例,采用中压管分流25例,采用低压管分流19例,采用可调压管分流4例;其中更换分流管4例。结果术后一周临床症状缓解33例(63.5%,33/52),出院时症状缓解41例(78.8%,41/52)。43例随访3~30个月,脑积水症状改善23例,无显著变化3例,7例症状较术前加重。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仍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式;对个体化病人应选择最适合分流压力的分流管进行分流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如何选择颅内压相适宜的分流装置目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裂隙脑室综合征临床过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裂隙脑室综合征的适当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以及预后;其中6例行更换分流管系统或重新脑室腹腔分流,25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完全缓解,视力损害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3例术前检查发现有横窦狭窄或闭塞的,术后半年复查头MRV显示横窦重新开放。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相对简易、安全,适用于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蛛网膜囊肿或者脑积水分流手术应选择可调压抗虹吸的分流管系统,利于后期调整合适压力,减少裂隙脑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裂隙脑室综合征可以出现颅内静脉窦变窄,随着颅压恢复正常后,静脉窦狭窄可以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压性脑积水(low pressure hydrocephalus,LPH)和负压性脑积水(negative pressure hydrocephalus,NegP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LPH和NegPH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脑室外引流测压确诊6例,经腰椎穿刺测压确诊2例,经储液囊穿刺测压确诊7例。8例初发LPH病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5例分流术后LPH病人予以调节可调压分流管或更换为可调压分流管,2例分流术后NegPH病人将分流管末端放置在胸腔或心房。结果 15例随访12~36个月,均未出现颅内感染;脑积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完全改善10例,部分改善4例,无改善1例;脑室周围渗出消失或明显减轻11例,稍减轻3例,无变化1例;脑室大小恢复至正常9例,较术前缩小4例,无明显变化2例;脑脊液蛋白降至正常11例,仍偏高4例。结论对LPH病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VPS疗效确切,而NegPH需要采用特殊的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颅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LPH患者7例,均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其中1例内引流前行脑室外引流术采取负压引流确诊,余6例均为正常压力脑积水内引流后随访中根据症状反复调压后确诊。结果本组7例VPS后随访3~33个月,除1例高龄患者(73岁)术后1年有轻度头昏、反应迟钝、智力下降外,余6例症状明显缓解,扩大脑室显著回缩。结论LPH临床少见,发病隐蔽,临床表现与正常颅压脑积水相类似;头部CT及MRI可表现为脑室扩大,部分甚至室周明显水肿;可调压管行VPS是治疗L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