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P-R间期综合征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P-R间期综合征的原因。方法:对15例短P-R间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及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DAVNP)检出率66.67%(10/15),L-G-L综合征检出率26.67%(4/15),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检出率6.67%(1/15)。结论:短P-R间期综合征最多见原因是房室结双径路,其次是L-G-L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短P—R间期发生的原因。方法:对1208例妊娠晚期妇女短P—R间期与同龄健康妇女1200例短P—R间期对比。结果:1200例妊娠晚期妇女短PR间期78例(6.50%),1200例健康非孕期年轻女性短P—R间期13例(1.08%),两组短P—R间期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妊娠晚期短P—R间期并非由于传导途径异常,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不宜诊为L—G-L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以及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与隐性旁路的准确率。方法: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59例房室结双径路(A组)和4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B组)患者,分析其术前窦性心律与室上速的体表心电图,总结具有特异性改变的P—QRS波型。结果:射频消融术前窦性心律下,V1导联呈rSr’,A组6例,B组5例,分别占10.17%和12.50%(P〉0.05);但术前窦性心律下V6导联呈qRs,A组仅21例,B组24例,分别占60.00%和35.59%(P〈0.05);射频消融术前室上速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由于逆P(P’)使V-导联呈rSr’,A组43例,发生率72.88%;B组7例,发生率17.5%(P〈0.01)。结论:术前窦性心律时,心电图V6导联qRs三相波形对隐匿性预激诊断特异性强,准确性高。室上速时,V1导联呈rSr’多提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男,47岁。以发作性胸闷、心悸2h就诊。查体:BPl00/70mmHg,HR168次/min,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ECG示宽ORS波,呈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电轴重度右偏,R—P间期0.17s,拟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给予胺碘酮150mg静注,并给予胺碘酮300mg静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ECG(附图)示P波有规律发生,P-P间期0.92~0。96秒,频率62~66次/分。R-R间期二长一短,长者1.68秒,短者1.32秒,频率36~45次/分。P-R间期有二种相对固定,P_(1,6,11,16)-R间期为0.17秒,P_(4,9,14)-R间期为0.36秒。长短P-R间期均每隔5个P波为1周期,呈不同步,5:1传导。余P波后心搏脱落。QRS波群形态均呈室上性,R_(258)与P波无关,为交界性逸搏。ECG诊断:5:1传导、不同步的房室结双径路Ⅱ°传导阻滞并交界性逸搏。 讨论 双径路传导是由于房室交界处存在着功能或解剖不同的、纵向分离的快径路和慢径路两条通  相似文献   

6.
邸成业  蔡衡  聂晶  程晔  万征 《临床荟萃》2009,24(13):1135-1135
患者,男,19岁。因心悸于2008年3月4日入院。既往有心悸病史、突发突止。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可经跳跃诱发心动过速,冠状窦电极A波呈向心性传导,希氏束逆传A波最早;心动过速时冠状窦电极AA间期为1/2RR间期,且规则出现,希氏束电极1~2显示经快径路逆传的A(箭头示)波稍早于V波,第2个A波经房室结慢径到达希氏束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房室(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Search AV)打开与固定长AV间期起搏,对右心室起搏比例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性Ⅱ度或Ⅲ度AV传导阻滞患者,均安装双腔起搏器。程控首先关闭Search AV功能,固定长AV间期(起搏房室间期220ms,感知房室间期200ms)起搏3个月,后程控打开Search AV 3个月,自身对照,比较其心房起搏比例、心室起搏比例及高频心房事件次数。再根据患者是否1:1房室传导分为2个亚组,自身对照分别比较其心房起搏比例、心室起搏比例及高频心房时间次数。结果58倒患者完成随访,固定长AV间期起搏时比Search AV(+)自动搜索功能打开时的心室起搏比例、高频心房事件次数都高,分别为(70.5±12.4)%vs(22.4±8.3)%,(86±16)次VS(31±11)次(P=0.007,P=0.006);而心房起搏比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1房室传导组(33例)及非1:1房室传导组(25例)两亚组比较中,均得出相同结果。结论Search AV功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减少高频心房事件。  相似文献   

8.
105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道心房调搏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插入食道电极,用电生理刺激仪发放电脉冲,进行程序及非程序刺激。结果:受检者105例,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6例(15%);旁道伴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20例(19%);房速3例(3%);病窦综合征4例(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22例(21%);冠心病负荷试验1例(1%);检查结果正常者41例(39%);终止阵发性室上速5例(5%)。结论: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术,可以诊断过缓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评价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揭示心脏电生理现象;诱发及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等,具有独特及重要的一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患者62例分为房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2例,房室结双径路(DAVNP)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0例。以房室旁道伴AVRT室房(VA)传导特征为对照,探讨DAVNP伴AVNRT VA传导特征。结果表明DAVNP伴AVNRT其VA传导发生率为100%;室房逆传多经房室结快径;快径逆传具有房室旁道逆传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旨在为提高飞行人员P-R间期延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飞行人员心电图检查资料及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进行综述。结果 1P-R间期延长伴窄QRS波群:以一度房室阻滞最为常见,此外,尚可见于房室结慢径路传导、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干扰性P-R间期延长,也可能是双束支同步传导延缓等。2P-R间期延长伴宽QRS波群:多见于双束支不同步阻滞,亦可为一度房室阻滞合并一侧束支三度阻滞等。3P-R间期显著延长(>0.35 s)要考虑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可能。结论 P-R间期延长除常见于一度房室阻滞外,还可揭示多种心电现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报告男,25岁。因四肢无力伴胸闷、呼吸困难10h入院。查体:BP16/10kPa,神清,被动平卧位,呼吸表浅,咳嗽,说话无力。双肺呼吸音低,心率50/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四肢肌张力低,肌力零级。各种感觉正常。有长期食用粗制棉籽油史。无类似发作史。心电图:窦性心律,心房率100/min,心室率SO/min,房室比例2:l,P-R间期0.24s,Q-T间期0.60s,血清钾2.Zmmol/L。拟诊:低钾软病。处置:10%氯化钾20ml口服,每Zhl次,O.5%氯化钾溶液静滴。同时心电监护,记录尿量。6h后口服氯化钾6.Og,静滴氯化钾5.og…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患者女性,51岁,因心悸6天,加重2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体检Bp150/90mmHg,心率75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传导,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室46mm,左房37mm,二尖瓣返流2.3m/s。临床诊断: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2级。心电图(图1)示窦性节律与室性异位节律交替出现,P~P间期880ms,R~R间期规则,840ms,略短于P~P间期,第7、12个ORS波群提早山现,为心室夺获,其P~R间期>120m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的报道较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体位改变所致的尚不多见,现报告 3例。 例 1,男性, 28岁,因心悸,心前区隐痛 30min来院就诊,体检:心率 130次 /min规则,未闻及杂音, BP100/80mmHg, ECG示常规九联,心率 120次 /min,各联 P波不清楚,Ⅱ, AVF、 V5联 T波降支切迹,疑有 T- P重叠,即作 S5导联(正极置胸骨右缘第五肋间,负极置胸骨柄处,此联可使 P波振幅较常规导联增高),先取卧位描记 S5联,心率 120次 /min, P波仍不清,各联 T波顶端形态不一,似有 T- P重叠, P- R约为 0.32秒,立即取坐位描记 S5联,心率相同, P- R间期为 0.16秒, P波清楚, I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1) 例 2,女性, 72岁, ECG曾有心肌劳损史,近因咳嗽气急伴胸闷 2天,来院就诊。体检:心率 100次 /min, BP 134/80mmHg, ECG示:卧位长Ⅱ联,心率 125次 /min, P- R间期为 0.32秒,立即取坐位描记,心率 100次 /min, P- R间期 0.14秒,卧位 I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2) 例 3,男性, 31岁,感胸闷不适 1天,就诊。体检:心率 100次 /min,不规则,似有早搏, BP 120/80mmHg, ECG示: P- P规则, P- R逐搏延长,直至 QRS波脱漏, R- R间期逐搏缩短,呈 4:3传导,周而复始。诊断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即取坐位描记,心率相同, P- R间期为 0.14秒,无 QRS波脱漏,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评价其对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4—01/06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各34例。②常规治疗组给与强心、利尿、硝酸酯类扩血管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8时服,治疗30d。③所有受试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用配套电脑软件分析磁带数据,进行下列心率变异性参数分析:R—R间期的标准差、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5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组内比较:经30d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R—R间期的标准差、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5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96.80&;#177;27.50),(40.00&;#177;14.08),(102.00&;#177;22.45),(22.54&;#177;7.65)ms,(9.05&;#177;6.50)%;(110.60&;#177;23.40),(50.10&;#177;13.06),/110.80&;#177;19.08).(30.50~9.58)ms,(10.08~5.60)%;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97.80~29.50),(39.08~16.10),(104.50&;#177;25.01),(25.60&;#177;9.00)ms,(7.08&;#177;5.50)%:(128.34&;#177;29.60),(61.25&;#177;24.50),(120.90&;#177;21.50),(38.65&;#177;10.11)ms,(16.9&;#177;8.78)%,t=2.25-4.05.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差异不明显(P〉0.05)。经30d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2.02-3.8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功消融慢径时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特征。方法:43例确诊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患者。经心脏彩超及临床证实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按常规消融慢径的方法行房室结改良。结果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将病例分为三组,观察不同组别的成功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结果:交界性心动过速频率为80bpm-100bpm组,成功率7例(16.3%),房室阻滞1例(14.3%),无房室阻滞发生;频率为100bpm-120bpm组,成功率25例(58.1%),室房阻滞9例(36.1%),房室阻滞2例(8.0%),频率为120bpm-140bpm组:成功率11例(25.6%),室房阻滞7例(63.6%),房室阻滞1例(9.0%),结论:在AVNRT的消融过程中出现中等频率的交界性心动过速预示着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急诊入院,体检:BP100/60mmHg,双肺无异常,心界小大,心率80次/min,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正常。既往体健。即行清创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感胸闷、心慌,行动态心电图检查。Ⅱ导联(图1)示:经常见持续约5~8s的R—R间期渐短突长,最短的R—R间期为0.42s,最长的R—R间期为0.67s,小于2倍短的R—R间期,  相似文献   

17.
大鼠房室结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探讨心传导系房室结区双(多)径路传导、折返等复杂电生理的开矿学基础。方法:本文采用连续切片的方法观察了18例SD大鼠房室结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结果:①大鼠房室结位置较恒定巾于中心纤维体的右侧,大小约为0.97mm×0.51mm×0.13mm,后份薄而宽,中份厚,前份窄。②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裹深层,为上下方向的特化纤维;深层由上、下两部前后走向的细胞束组成,下部较粗大并延伸为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5%和6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GF—β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2.1%,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ⅡR蛋自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8.4%和21.1%,差异无显著性(P〉0.05);Smad4、TGF—β、TGF—βⅡ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瘤栓、组织类型、大体类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Smad4、TGF—β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且Smad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分期较迟、淋巴结转移较多,而TGF—β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GF—βⅡ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亦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时间≥0.12秒、频率〉100次/分、节律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2类。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占大多数(约90%),而后者一般伴发3种情况: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窦律时呈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伴房室旁道前传(如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房扑)。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诊断为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左心功能减退。1980年听诊心律不齐,未进一步检查。自1988年起8年来反复心动过速十多次,发作时血压下降,用西地兰、异搏定、升压药、利多卡因、三磷酸腺昔、压颈动脉窦无效,用普鲁卡因酞肢和直流电转复心律有效。发作间歇期经常处于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偶短阵心房纤颤。心房调搏检查:无S2R2突然延长现象,无房室双通道改变。A—H和H—V间期及房室不应期正常,未诱发出旁路传导和心动过速。心室刺激未出现旁路传导,排除预激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房内径增大(52mm),左室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