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权超 《人民军医》2006,49(6):311-312
军人心理干预是运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从兵员选拔开始,在军人的职业生涯中,以个人认知、行为的维度,结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全方位、全过程地通过心理学方法来锻造军人良好心理素质的活动。开展军人心理干预,可缓解官兵心理压力,调节官兵情绪,塑造官兵社会认知,调整官兵社会关系,整合官兵人际系统,鼓舞官兵士气,矫正官兵不良行为。目前,各国均十分重视对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干预研究。现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患失眠症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利用疗养条件实施治疗。方法采用《中国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量表》,对大体检中诊断为单纯性失眠症的飞行人员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入院、出院及健康飞行人员的测评结果。结果患失眠症的飞行人员过度自我关心,情绪稳定性、焦虑性、敏感性及紧张性等因素的平均分均较高,与健康组飞行人员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疗养后情绪稳定性、焦虑性、紧张性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患失眠症的飞行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调节和其它综合疗养措施可以改善其情绪稳定性、焦虑性及紧张性,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失眠症者评估睡眠的心理特征及与心理防御机制相关的因素。方法 应用脑电图对27例失眠症飞行人员进行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清晨询问夜间睡眠状况;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SCI-90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同期与27例健康飞行人员作对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低(P<0.01)。主观评估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和效率与脑电图记录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较低)、社会支持(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结论 失眠症组睡眠质量低于正常飞行人员,有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心理防御方式也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4.
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守梅 《西南军医》2008,10(1):25-26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心理认知护理疗法,两组分别于观察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Hamilton评分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治疗后积极应对因子(PC)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因子(NC)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毕业初始上岗的医护人员应激表现对工作的影响,探讨利用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技术帮助他/她们解决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始进入新岗位的138名医护人员,采取个别访谈。了解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认知理论干预技术治疗。结果97名求助者的心理应激症状在2天内得到消除。35名在3天内消除了心理应激症状,6名在第5天消除了心理应激症状。本组138名求助者的心理应激症状在一周内得到全部解决,效果满意。结论通过认知评价、心理治疗,可以消除心理应激症状,尽快适应新环境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新兵认知神经心理功能的实验指标及基线情况。方法:基于一整套心理实验仪器,选择合理指标对新兵认知神经心理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选取了11个实验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定义、态势分布及基线值。结论:本研究目标总体界定明确、代表性强、样本量适当,所获基线数据稳定、可靠,对后续研究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概述心理测评是随着实验心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技术。短短几十年,它充实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已在教育学、医学、社会学和军事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心理测评是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情感、思维、认知,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性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心理测评根据不同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类别:(1)根据测评对象不同,可分为智力测评、能力倾向性测评、成就测评和人格测评;(2)根据测评方式不同,可分为个别测评和团体测评;(3)根据测评内容不同,可分为文字测评和非文字测评等。心理测评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患失眠症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疗养治疗作用,我们对患单纯失眠症的飞行人员疗养前后进行了心理健康量表测试,并将疗养前的状况与健康飞行人员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这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认知(如健康、长相等)、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如性格、爱好、情感、意向等)、对自己社会关系的认知(如阶层、是否被人接受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军事装备中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进展。为提高装备效能,研究者在装备内部空间、微环境和人机界面设计中增加认知心理学设计,强调在装备设计中心理学专家应加入到设计团队;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认知与心理研究。为提高战斗力,国内外开发了许多认知与心理卫生装备;现代工程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对促进装备效能的提高和认知心理装备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抗震救灾记者队伍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方法:通过对参与抗震救灾现场报道记者50例的危机心理调查,发现此群体心理创伤较严重,并根据国家卫生部印发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关于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及干预技术方面的建议,在记者完成报道任务后1周内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具体方案以改善认知、小组活动和创伤症状的个别治疗为主。结果:对记者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后,心理创伤表现大部分有所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及时对抗震救灾记者队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护理SARS病人的临床实践,小结并探讨了SARS病人的常见心理特点:(1)否认心理(2)恐惧悲哀心理(3)孤独抑郁心理(4)自卑心理(5)依赖心理(6)无所谓心理。同时也探讨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实践证明,耐心、细致并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促进SARS病人的身心全面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书丽  何维为 《西南军医》2010,12(3):429-430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提供常规的心理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外,术前由手术室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值、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手术室心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拔高度对驻防军人认知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思路,对3 700和5 200 m两个海拔高度驻防3个月士兵的8项认知神经心理功能,即反应时、速度知觉、时间知觉、手臂稳定性、记忆广度、深度知觉、短时记忆、注意广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相比于5 200 m,在海拔3 700 m,反应时更短(P<0.05),字母类记忆能力(记忆广度)更强(P<0.05),手臂稳定性更好(P<0.05),注意力(注意广度)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强趋势。结论:习服高原3个月后,对军人的多种认知及感觉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尤以对反应时及稳定性两功能损伤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病人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根据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性的、科学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魏秋香 《西南军医》2008,10(2):16-17
目的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73例网络成瘾患者进行行为矫治,以纠正病态行为,调动主观能动性;实施心理干预,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豆著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可改善网络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从而有效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7.
姚桂莲 《武警医学》2001,12(2):107-109
医院作为面向社会救死扶伤的服务性行业 ,直接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群众 ,而医院门诊部则是这个行业的窗口。最近 ,我对门诊就诊病人反常心理的主要特征、诱发原因作了一些调查 ,并就如何做好心理反常病人的规劝引导工作作了初步探讨。1 就诊病人反常心理的主要特征1 1 以“症状”为中心的主观主义的认知倾向 身处疾患的病人 ,其认知心理在门诊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象呼啸而至的救护车、轮椅上的危重病人、伤病者的哭泣喊叫等。这些明显带有医疗行业色彩的符号 ,往往给患者带来一种心理暗示 ,在很多情况下成为触发患者…  相似文献   

18.
王国娟  冯晶  申彬  白峰 《西南军医》2013,(4):372-374
目的了解并分析非创伤性高位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18例非创伤性高位截肢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发放Zung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心理护理前后心理评估情况。结果 18例非创伤性高位截肢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同时,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消除各种消极因索,树立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利民 《航空军医》1995,23(1):48-50
现代航空装备的发展使飞行员的心理生理负荷不断增加,对飞行员的心理生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决定其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的稳定性及行为可靠性。由于飞行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应激作用,飞行员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性疾病增加,平时表现不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按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了一套飞行人员心理训练方案:双重任务训练作为心理模拟训练;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作为情绪一行为控制训练;表象训练作为飞行程序和知觉一运动的认知训练。以声像教材和仪器训练形式在军事飞行员中试用。83名飞行员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接受30min训练,共15次。心理训练结束半年以后,四个组的飞行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组的成绩与其它二组(生物反馈放松圳练组、双重任务训练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放松训练达标人数与飞行成绩的点双列相关系数为0.6;放格趋势一周后逐渐平稳。此结果为军事飞行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