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HBV感染产妇乳汁HBV DNA水平状况,为决定是否给予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3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64例血清HBV DNA载量<1×106 copies/ml组、15例1×106~1×107copies/ml组、21例1×107~1×108copies/ml组、32例1×108~1×109copies/ml组和3例≥1×109copies/ml组乳汁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0%、13.3%、28.6%、35.7%和66.7%;19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产妇乳汁HBV DNA检出率为68.4%,显著高于27例血清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25.9%、或12例抗-HBe/抗-HBc阳性组的8.3%、或77例血清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1.3%(P<0.05)。结论 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或血清HBV DNA水平>1×107copies/ml的产妇乳汁HBV DNA阳性率较高,不建议这些人群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用PCR法检测了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含量,并与血CMV DNA等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期揭示粪便CMV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13-01-01/2015-03-31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资料,收集同时检测了血清学和粪便CMV DNA含量的患者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共有116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同时检测了血清、粪便CMV DNA含量,其中血清CMV DNA含量阳性者4例(3.4%)(血清阳性组),粪便阳性组16例(13.8%)(单纯粪便阳性组).血清阳性组粪便CMV DNA含量均为阳性,平均值为1.23×105copies(6.05×104-2.58×105copies).单纯粪便阳性组粪便CMV DNA含量平均为5.66×104copies(2.59×103-2.82×105copies).结论:对于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肠道CMV感染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无创的粪便CMV DNA含量检测比血清学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HBV携带孕妇所生婴儿接受母乳喂养后HBV感染情况。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28例HBV携带孕妇,其中HBeAg阳性74例, HBeAg阴性54例。采用PCR法检测血清和乳汁HBV 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4.27±1.20) lg copies/ml, 乳汁HBV DNA水平为(3.29±1.02) lg copies/ml, 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分别为(1.05±0.23)lg copies/ml和(0.97±0.15)lg copies/ml,P均<0.05】;在婴儿6个月和12个月时,84例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HBV感染18例(21.95%)和24例(29.27%),均显著高于64例HBeAg阴性组婴儿【分别为3例(4.69%)和5例(7.81%),P均<0.05】。结论 HBeAg阳性孕妇在分娩前后应接受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血清和乳汁HBV DNA水平,才能考虑给予婴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变化。结果在7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阳性94.6%,HBsAb阳性5.3%,HBeAg阳性10.6%,HBeAb阳性66.6%,HBcAb阳性74.6%);HBV DNA≤103~105copies/ml为61.3%,≥106copies/ml为17.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均为阳性,HBsAb均为阴性,HBeAg阳性为28.3%,HBeAb阳性为73.3%,HBcAb阳性为84.0%。结论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或血清转换,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81%);血清HBV DNA阳性较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5);在62例CHC患者中,HCV RNA阳性41例(66.13%);41例HCV RNA阳性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3.22±1.35lgcopies/ml)显著低于21例HCV RNA阴性患者(4.53±2.06lgcopies/ml,P〈0.05)。结论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并不少见。隐匿性HBV感染的CHC患者肝脏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检测193例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在193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后2年内共有169例(87.6%)患者肿瘤复发;血清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138例,平均血清病毒载量为6.20±1.12lg copies/ml;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C级、多发肿瘤、肿瘤最长径大于3cm、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性较高,无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是TACE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较普及的指标,但传统乙肝HBV-M检测在病毒复制等一些方面尚有不足.本研究分析前S1(Pre-S1)抗原在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HBV-M和Pre-S1抗原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 (1)Pre-S1抗原在乙肝病毒早期感染中的作用:787例ALT正常血清中,Pre-S1抗原阳性34例,HBV-M检测HBsAg(+)2例,HBsAg(+)、HBeAg(+)1例,HBsAg(+)、HBeAg(+)、HBcAb(+)7例,HBsAg(+)、HBeAb(+)、HBcAb(+)18例,HBsAg(+)、HBcAb(+)4例,HBV DNA阳性35例,三者检出结果高度符合,无显著差异(P>0.05).(2)Pre-S1抗原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81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HBeAb(-)396例,Pre-S1抗原阳性357例,HBV DNA阳性371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1%和93.6%.HBeAg(-)/HBeAb(+)285例,Pre-S1抗原阳性223例,HBV DNA阳性247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2%和86.7%.HBeAg(-)/HBeAb(-)135例,Pre-S1抗原阳性85例,HBV DNA阳性10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9%和77.7%,若以HBV DNA≥103copy/ml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则Pre-S1抗原的检出率为79%(414/525),HBeAg(+)的检出率为32.7%(172/525);Pre-S1抗原、HBeAg(+)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8.8%(615/723)、45.5%(327/723),HBV DNA与Pre-S1抗原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与HBV DN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e-S1抗原是乙肝病毒早期诊断与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于布鲁菌检测的数字PCR技术,初步用小样本开展研究,比较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差异,验证数字PCR作为急性期布鲁菌病诊断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我国急性期布鲁菌病诊断标准的2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初步比较2者在急性期布鲁菌病诊断中的灵敏度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结果20例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血清样本中,数字PCR检测阳性2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0例。结论初步证实在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中,数字PCR检测灵敏度高于荧光定量PCR,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须进一步扩大样本完成实验诊断技术临床研究,并进行多实验室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浆HBV DNA载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及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HBV感染者(疾病组),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载量,并以5.0×102copies/ml为临界点分为高载量组、低载量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6、IL-8、IL-13含量;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疾病组血浆HBV DNA载量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抗-HBe、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阳性检出率为95%,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HBV DNA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HBe Ag、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疾病组阳性检出率为70%,抗-HBe阳性检出率为30%;疾病组血清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高于血浆HBV DNA低载量组(P0.05)。结论 HBV DNA载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反应机体免疫活动状况,对临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1日~2018年8月30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73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73例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74.0%(54例)有活羊、羊肉或羊奶接触史,男女比例为2.04∶1。26.0%(19例)以肌肉关节疼痛、腰背疼痛或乏力纳差等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于骨科、风湿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及疼痛科等。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90.4%,66例)、乏力(47.9%,35例)、多汗(39.7%,29例)、肌肉疼痛(50.7%,37例)及关节疼痛(45.2%,33例)等典型表现;肝酶升高及贫血发生率均超过50.0%。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患者48例(65.8%),血液、骨髓培养马耳他羊布鲁菌阳性患者分别为39例(53.4%)、10例(13.7%),血液和骨髓细菌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0.96)天比(2.80±0.80)天,P=0.454]。大部分患者治疗2~5天后临床症状缓解;除1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完成足疗程治疗,且无复发病例。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有活羊、羊肉或羊奶接触的高危人群出现发热时应警惕布鲁菌病,早期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及血或骨髓培养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可对布鲁氏菌准确定量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方法 使用以布鲁氏菌bscp 31基因为靶标的引物和探针,摸索最佳的引物和探针工作浓度,确定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对疫情相关血液标本的检测效果.结果 ddPCR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和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免疫性基础疾病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慢性HBV感染者,应用核苷类药物预防治疗HBV再激活及免疫性疾病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1例HBV感染并因免疫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分为3组:A组41例,血清ALT正常,HBV DNA载量≤1×103 copies/ml;B组6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 ULN),1×103 copies/ml<HBV DNA载量<1×104 copies/ml;C组23例,ALT≥2×ULN,HBV DNA载量≥1×104 copies/ml,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每3个月随访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结果口服核苷类药物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有利于控制免疫性疾病活动。如不给予核苷类药物治疗,当HBV DNA载量〉1×103 copies/ml时HBV DNA复制和免疫性疾病活动风险更高。但无论病毒载量高低,采用单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均出现良好应答。对拉米夫定单药或加用阿德福韦酯应答不良者,恩替卡韦治疗仍可获得理想应答。结论因免疫性疾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无论HBV DNA载量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给予核苷类药物治疗,且应尽早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者188例(51.2%),HBeAg阳性者119例(32.4%),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 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ested-PCR在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Nested-PCR对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的19生物型、4个疫苗株(M5、A19、S2和104M)和有血清交叉反应的菌株(人苍白杆菌、大肠杆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进行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用Nested-PCR对倍...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突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9例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12例患者直接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25例患者先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VDNA阴转后再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C组12例患者持续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观察挽救治疗1年血清HBVDNA阴转情况。结果A组10例患者在治疗(3.50±2.07)个月(1~7个月)发生HBVDNA阴转;B组21例患者在治疗(2.05±1.36)个月(1~5个月)发生HBVDNA阴转;C组12例患者在治疗(1.33±0.65)个月(1-3个月)发生HBVDNA阴转。挽救治疗有效的患者维持应答〉12个月,治疗期间未发生肾功能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突破患者直接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先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再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以及持续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3种方案均是安全有效的。持续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能是最快和最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S/CO值,探讨其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使用ELA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RT-PCR检测HCV RNA定量,观察不同S/CO值所对应的HCV RNA定量之间的关系,以HCV RNA为诊断金标准,列四格表做诊断实验。结果 HCV-cAg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为87.05%,特异性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96.53%,阴性预测值为44.23%。结论 (1)随着HCV-cAg的S/CO值逐渐增大,其与HCV RNA阳性符合率明显增高,随着HCV-cAg的S/CO值减小,其与HCV RNA阴性符合率明显增高;(2)S/CO值=2可以作为临床判断HCV感染病毒血症存在的一个标准;(3)本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检测方法简单,可以作为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补充试验及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是否存在HBV共价闭合环状DNA。方法以20例HBV携带者、7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离PBMC,应用增效PCR法检测HBVcccDNA。结果本次未在PBMC中检测到HBVcccDNA;20例HBV携带者血清HBVcccDNA阳性率为10%,75例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2%、52%和76%,肝移植患者为12.5%(P0.01);按血清HBVDNA载量不同分为1×105copies/ml、1×105~108copies/ml和1×108copies/ml三组,其血清HBVcccDNA阳性率分别为15.4%(2/13)、50.0%(16/32)和76.7%(23/3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外HBVcccDNA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用于布鲁杆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布鲁杆菌BCSP31基因设计合成1对引物和TaqMan探针,以克隆有布鲁杆菌基因片段的PMD18-T质粒作为标准品DNA模板,进行FQ-PCR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对所应用的方法分别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分析;并对临床血液标本进行FQ-PCR,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用标准品DNA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FQ-PCR检测的灵敏度拷贝数为5个/μl,普通PCR为5×102个/μl,FQ-PCR是普通PCR的100倍;用FQ-PCR检测6株布鲁杆菌菌株及5株非布鲁杆菌菌株,布鲁杆菌均检出较强荧光信号,非布鲁杆菌未检出;5×103个拷贝/μl标准品DNA检测后,Ct值批内变异系数(CV)为0.71%,批间CV为7.23%;用FQ-PCR检测临床确诊阳性血标本24份,检出阳性19份,符合率为79%(19/24),阴性对照血标本31份,全部阴性,阴性符合率为100%(31/31),临床症状可疑标本30份,检出阳性2份.结论 用FQ-PCR方法检测布鲁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及良好的重复性,与临床阳性及阴性标本的符合率较高,可用于快速检测各种样本中的微量布鲁杆菌以及作为布鲁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