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2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40 5岁。伤后 2 4h内入院。都为单一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 3~ 7分。硬膜外血肿 8例 ,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 2 0例。正常对照组男 1 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9 2岁。分别于伤后第 2 ,7,1 4 ,2 1天晨取外周不抗凝静脉血 ,分离血清 ,- 2 0℃保存 ;肝素抗凝血 ,立即制备白细胞介素 2 (IL 2 )待测样品。采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IL 2活性。测定T3的免疫调节作用 :重…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激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其对血压、心率和多巴胺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19~52岁,平均32±8岁,高空坠落伤2人,车祸伤4人,重物砸伤2人。5例入院时有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伴四...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08-12-2011-12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比较,并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IC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常规治疗组,ICP监护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ICP监护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收治5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6例早期气管切开,男113例,女43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6-8分93例,3-5分63例。气管切开后定时雾化吸入,及时吸痰,气管套管外口处覆盖1-2层干净湿纱布。结果:156例病人中,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者56例,占32.65%;生活须人照顾者26例,占16.67%;植物状态生存者19例,占12.19%;死亡61例,占39.1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达30.50%,呼吸道不通畅,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者、有呼吸道梗阻者、肺部痰多与粘稠不能咳出者、合并颌面部及胸腹部损伤者、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加强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和生存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收治 5 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5 6例早期气管切开 ,男 113例 ,女 43例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GCS) 6~ 8分 93例 ,3~ 5分 63例。气管切开后定时雾化吸入 ,及时吸痰 ,气管套管外口处覆盖 1~ 2层干净湿纱布。结果 :15 6例病人中 ,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者 5 6例 ,占 3 2 65 % ;生活须人照顾者 2 6例 ,占 16 67% ;植物状态生存者 19例 ,占 12 19% ;死亡 61例 ,占 3 9 10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达 3 0 5 0 % ,呼吸道不通畅 ,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 ,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者、有呼吸道梗阻者、肺部痰多与粘稠不能咳出者、合并颌面部及胸腹部损伤者、有呼吸肌麻痹者 ,应尽早作气管切开 ,加强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治愈和生存率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70例,中残24例,重残3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4例。结论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1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112例,其中男86例,女26例,年龄4—73岁。致伤原因:车祸52例,坠落伤33例.摔伤19例,其他原因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62例ACVD患者进行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测定。结果:①62例ACVD患者血清T_3明显有低于对照组(P<0.001),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_4及TSH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②ACVD重度受损组T_3及T_3/rT_3显著低于轻中度受损组(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轻中度受损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ACVD病变临近中线接近丘脑者T_3及T_3/rT_3显著低于皮层等部位病变者(P<0.05),而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皮层等部位病变者(P<0.01);④ACVD急性期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者,T_3/rT_3及皮质醇变化越明显,预后不良;⑤随着病情恢复,T_3及T_3/rT_3明显升高(P<0.01),而rT_3及皮质醇明显降低(P<0.05),而T_4及TSH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VD后机体的保护性应激性反应等直接或间接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改变,可能是T_3、T_3/rT_3降低,而rT_3及皮质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把T_3/rT_3及皮质醇值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方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0-01~2005-12收治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174例患者GCS评分6~8分,8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3~5分),恢复良好148例(57.8%),中残57例(22.3%),重残以及植物状态13例(5.1%),死亡38例(14.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加强院前急救处理.早期明确诊断,手术中应充分减压以减轻对脑干的压迫,早期行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和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昏迷时间较长者行高压氧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俞率、改善预后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科近2年来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存活12人,死亡18人,其中8人已恢复工作或生活自理,4人意识恢复,但生活不能自理。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62岁,平均43.5岁,开放伤9例,闭合伤21例,受伤2小时内的6例,2~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15.
重型颅脑伤4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重型颅脑伤432例临床分析黄民权杨大金杨朋范吴家阳江建东林爱华曾军张小斌1990年5月至1997年4月我院共收治432例重型颅脑伤伤员,经CT诊断并按GCS分作者单位:361003厦门,解放军第174医院神经外科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2例,其中并发脑梗塞42例,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6h内的头颅CT影像表现进行相应观察,100例预后良好的患者与100例预后不良好患者,分别为甲组与乙组。对其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将结果进行对比,以求找到CT影像较好的特征。结果对2组进行观察发现,2组轻-中度的局灶性脑损伤与环池-基底池受压、重度弥漫性脑损伤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进行多重原因分析过程中发现,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影像表现为重度弥漫性脑损伤,也就能够推断出环池-基底池闭塞或者受压、硬膜外血肿为预后独立相关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头颅CT表现和预后的效果关系密切,进行长期的总结与相应的实践,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入院血清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病人120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根据伤后30 d内存活情况将TBI病人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2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结果 重型TBI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浓度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与入院Marshall CT分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3~5分、入院Marshall CT分级Ⅴ~Ⅵ级、入院血清CRP >20 mg/L、入院血清Caspase-3>548 ng/ml是重型TBI病人伤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Caspase-3预测重型TBI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2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85.69%、特异度为64.50%。结论 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