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血肿成份分析及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血肿成份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问题。血肿成份的分析证实活体病人血肿液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与血肿的CT值是显著性正相关,血肿液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含量与病人的病程无显著相关性。对血肿性状的分析提示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可有效地清除血肿。本组观察结果支持该病的发病机理与原发血肿外膜持续出血致血肿扩大有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我们对52例病人的血肿液和静脉血进行了渗透压和纤溶功能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血肿液中的渗透压(252.14±29.41 mosm/L)低于血中渗透压(275.23±43.26 mosm/L)。血肿液中PLG低于血中1.6倍,血肿液中t-PA高于血中5倍,血肿液中PAI低于血中3.6倍,血肿液中DD高于血中15倍。结果不支持发病的高渗学说,局部纤溶功能亢进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首次证实纤溶功能亢进的始动环节是增生的毛细血管释放大量t-PA所致。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1990年10月~99年6月对1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50例经脑CT扫描证实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2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但高颅压症状轻微。17例初诊时接近诊断。19例初诊为脑血管病;另14例,误为其它,手术治疗40例效果良好;非手术治疗10例中基本治愈6例,死亡4例尸检诊断。  相似文献   

5.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2例,男9例,女3例。大发作3例,局灶性发作9例。对以癫痫为首发的临床症状、体征、脑电图、CT等资料作了分析;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所致癫痫发作的病因、血肿包膜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处理作了讨论,认为早期手术术后继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病程和预后。笔者近五年来对该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手术40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应用局部麻醉,选择平卧时血肿较低位处钻孔,扩大成2.5cm×2.5cm左右小骨窗,骨蜡涂布止血,硬膜悬吊2针,从切口旁置入引流管、“十”字切开硬脑膜置入引流管于血肿腔后立即缝合切口,开放引流管缓慢放出硬膜下血肿。双侧者先行血肿多的一侧手术,双侧手术后,两侧引流管同一高度同时缓慢放液。血肿量超过100ml者,初次放出三分之二左右后夹管,3~6h后再开放自然引流。…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于四个月前左头顶部不慎撞于门框上,当时无明显不适,近一周感头晕,行走时不稳,向右侧摔跤次数多。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下降。入院时头颅MRI示左额颞枕部梭形改变,T1像高密度影,T2像低密度影。起初在局麻下行左顶钻颅,抽出褐色液体约5ml,术中见硬脑膜增厚,挑开硬脑膜困难,质韧。后改全麻下插管行左顶枕部骨瓣开颅,见血肿腔内黄褐色粪土样物质充盈,约80ml,予以清除。取其部分送病理检查,报告:血肿包膜纤维肉芽组织含铁血黄素及钙盐沉积。术后症状缓解,治愈出院,一月后头颅CT复查示脑复张好。2讨论机化型慢性硬脑膜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回顾1995~2005年作者手术治疗38例CSDH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10.02%,复发的患者平均年龄64岁。其中因术后颅内大量积气复发1例,高密度复发1例,等密度到混杂密度复发2例。结论患者的年龄、凝血机制异常、血肿的密度、术后积气和引流量的多少影响CDS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40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6 7 2岁。2 .血肿部位及血肿量与胆红素的对应关系 :40例病人中有 34例血肿位于硬膜下 ,其中 2 2例血胆红素增高 ,6例硬膜外血肿病人无一例增高 ,2例合并有脑内血肿 ,急性血肿8例 ,慢性血肿 32例 ,血肿量最少40ml,最大 12 0ml,血总胆红素测定在入院后 2 4小时内 (正常值 1 7~17 0 μmol) ,随机分为 3组 :(1) 4 0~6 0ml者 2 5例 ,血总胆红素为 17 0~2 5 μmol的 12例。 (2 ) 6 1~ 80ml者 10例 ,血总胆红素位于 2 5~ 30 μmol之间的 5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方法依据CT定位,确定血肿最大层面,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引流适量血肿后,用生理盐水等量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后连接引流袋,开放引流,1~4d拔针。结果本组108例患者采用了微创手术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全部患者颅内高压、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迅速好转,脑疝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人CSDH,只需局麻,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至1988年对7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及手术治疗,本文着重探讨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资料及结果本组计70例病人,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为28天至75岁,平均52.9岁.病程:以头外伤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无头外伤史者以发病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病程为15天至3年,平均病程115天。手术情况,手术采取颅钻孔术68例,颅钻孔术及瓣状开颅术2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77个,双侧血肿7例,血肿部位均位于幕上。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包膜形成。血肿性状为液体状65个(84.4%),液体状混有部分血凝块12个(15.6%)。CT 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CT 机型号 GE8800。CT 改变包括密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等。一、密度及分型血肿密度被认为是该病最重要的 CT 表现,我们据本组资料提出血肿的 CT 密度分型如下:1.高密度型血肿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本组14个(18.2%),CT 值42~70Hu,平均54.1Hu.2.混合密度型与脑组织比较血肿含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改变,我们提出2种亚型:①混杂型:血肿由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地混合形成,本组12个(15.6%),CT 值22~67Hu,平均40.8Hμ.②液平型:血肿上层为低密度,下层为高密度,中间为液平面或等密度过渡区。本组9个(11.7%),CT 值18~50Hu,平均39.2Hu.3.等密度型因正常人脑灰白质 X 线吸收系数相差0.7%,CT 上灰白质有约7Hu的差异.我们因此提出等密度的2种亚型:①灰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灰质密度相等,本组14个(18.2%),CT 值34~42Hu,平均37.4Hu。②白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白质密度相等,本组10个(13%),CT 值  相似文献   

13.
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以老年人多见,自手术治疗以来,术式很多,但复发率可达1.9%~3.8%[1~3]。我院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以下简称微创针)治疗31例,其操作简单,入颅迅速,无1例复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55~79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9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3例,颅内血肿4例,张力性气颅3例,精神障碍6例,癫痫发作4例。血肿复发5例。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并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其中56例伴有高血压,占57.14%。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16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后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75±11)岁;占同期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484例的3.3%;单侧血肿13例、双侧血肿3例.12例死于内科并发症,3例死于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意外;死亡时间平均为术后(36±89)d.结论 注重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防治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是减少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三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颅内血肿。我们复习了大宗经过各种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对其中每一种方法均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采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穿刺针治疗该病具有更好的效果。现将以此法治疗的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74岁,平均53岁。受伤原因:打击伤12例,坠落伤2例,跌伤8例,车祸伤3例,不明原因5例。血肿部位:以颞顶为主13例,以额颞为主2例,以额顶为主5例,以颞枕为主3例,以顶枕为主2例,以颞枕顶为…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置管14人次。男11例,女2例,年龄36—84岁,平均69岁。有外伤史11例,原因不明2例,受伤距出现症状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月余。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确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嗜酸细胞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相关性。方法 CSDH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取其硬脑膜及血肿囊壁数块,采用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40~100倍观察嗜酸细胞的量。结果 病检结果显示,CSDH病程越长,邻近血肿的硬脑膜中嗜酸细胞的检出率和量越高。结论 嗜酸细胞可能在CSDH的转归和吸收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30例双侧CS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0例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精神症状和肢体无力.CT扫描上血肿表现为高密度4例,等密度5例,低密度16例,混合密度5例;中线结构移位21例.经双侧单孔引流治疗后,平均术后11天出院.出院时GOS评分5分29例,4分1例.23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双侧CSDH以老年人多见,双下肢无力是主要体征之一.早期诊断后双侧单孔引流冲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