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脑屏障的可逆性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血脑屏障的可逆性开放为这些药物进入脑实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文章对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的方法和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瘤手术前后血脑屏障变化的放射核素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脑瘤周围脑组织水肿,血脑屏障破坏使放射性核素在病灶区浓聚的原理,通过7闪烁计数的方法,观察脑瘤切除术后血脑屏障的变化,以及当肿瘤病理因素去除之后血脑屏障在短期内是否能够恢复进行分析,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激光间质热治疗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激光间质热治疗(Interstitial Laser Thermotherapy,ILTT)是一种侵袭性小的脑肿瘤治疗新方法,为查明激光间质热治疗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伊文思蓝作为示踪剂,观察激光间质热治疗后血脑屏障开放范围和程度。结果:激光间质热治疗后效应灶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立即增工随ILTT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48小时达到高峰,其后下降,可维持一周,结论:激光间质热治疗开放  相似文献   

5.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开放血脑屏障后化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属广泛浸润型肿瘤,近二十年来发病率急速上升,传统治疗包括肿瘤活检,放射加化学疗法。即使患者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病患生存仅限于1~3年。淋巴瘤虽对化疗敏感,但颅内淋巴瘤患者生存率低,一般认为与血脑屏障限制化疗药物进入肿瘤有关。本组18例非爱滋病病人为18~65岁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在经高渗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接受Methotrexate/Cyclophasphamide化疗,平均血脑屏障开放次数为12次,其中1例死于脑疝,其他病人5年生存率达35%。在接受治疗2~3年后,神经心理学检查显示病人无明显记忆、性格及语言缺陷。颅内原发性…  相似文献   

6.
恶性脑瘤的当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但效果均不满意,几乎所有的恶性脑瘤在手术后难免复发。此时,化疗往往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同时,化疗也是脑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大多抗癌药很难进入脑内,使化疗见效甚微,且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脑瘤化疗中的如何通过BBB是有待克服的困难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颈动脉注射高渗液的方法改变BBB的通透性,使之处于一种可逆的开放状态,以求不增加药物剂量和全身毒性的情况下,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和抗肿瘤的效果,并在实验和临床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介绍这一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缓激肽能选择性地诱发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的机理及影响此种开放的因素。方法:定性、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大鼠脑肿瘤模型中B2受体表达的部位及水平,阐明它与缓激肽诱发的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脑和肿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B2受体,而肿瘤细胞则表达大量的B2受体;B2受体表达水平与缓激肽诱发的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脑肿瘤细胞的B2受体表达水平决定缓激肽诱发的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基础与临床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受到有害多因素侵袭,血脑屏障被破坏,可引起局部或广泛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脑外伤、脑肿瘤均可导致血脑屏障开放。掌握严重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对临床治疗中避免使用加重脑组织损伤的药物非常重要。血脑屏障的控制可能在治疗脑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基因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关血脑屏障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放射影像学研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刀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具体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部恶性肿瘤病人5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31)和单纯X-刀治疗组(对照组,n=21)。联合治疗组在X-刀治疗3周后行多个疗程的全身盐酸尼莫司汀(ACNU)治疗;对照组仅采用X-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在X-刀治疗3周后均可观察到血脑屏障、脑肿瘤屏障开放。②60周时联合治疗组29例(93.5%)生存,对照组14例(66.7%)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X-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增强了化疗效果,两者联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脑毛细血管结构特殊,其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形成血-脑屏障(BBB),从而限制了某些物质在血管与脑实质之间自由交往,如水溶性药物,电解质与蛋白质等就难以进入脑内,因此对颅内一些疾患如肿瘤、炎症与某种先天性酶缺乏病的治疗就受其影响。多年来,一些学者为克服这一缺陷,提高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CNS)传递,已作了大量研究,如采用能透过脑毛细管的脂溶性药物,但目前对脑瘤治疗有效的药物多为水溶性,如氨甲喋呤(MTX)在脑脊液(CSF)与血清之浓度比值仅为0.02,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此外,用系统大剂量抗癌药,然后以四氢叶酸解救,试图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曾用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其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对22例脑胶质瘤及其水肿带、正常脑组织的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与病人颅脑CT图象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瘤体及其瘤周水肿带的BBB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紧密联接变宽,基膜厚薄不均,质膜局部缺损。病灶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增强,对照观察,BBB变化越异常,这一CT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其与CT对照研究陈锦峰,林志雄,王炜,张鹏飞,戴福珍脑胶质瘤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变化情况直接影响肿瘤治疗时给药方法的选择。为此,我们对脑胶质瘤BBB超微结构特征与CT影像的关系作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的动脉内化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胶质瘤的动脉内化疗王清河王忠诚吴中学近二十年,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发现:动脉内化疗能有效地延长脑瘤病人的存活时间,并减轻毒副作用。本文对1980年以来脑胶质瘤动脉内化疗的文献进行综述。一、历史回顾1952年,French应用颈动脉穿刺灌注氮芥治疗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动脉注药化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96例恶性胶质瘤病人经颈动脉穿刺注入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后,动脉注入卡莫司汀(BCNU)进行治疗,连续观察20~23年。结果 96例中5年生存率25%,10年生存率11.45%,20年生存率10.4%。目前仍有10例生存,最长23年多。结论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动脉注药化疗恶性胶质瘤可作为术后化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血脑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中,但同时会限制药物的转运,不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而如何增加药物的脑内浓度是当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结构、改变给药途径、促进血脑屏障的开放以及增加药物的转运等方法来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涉及正常BBB和BBTB,高渗液甘露醇和缓激肽可分别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开放BBTB,增加水溶性抗癌药的肿瘤转运率,强度与剂量相关,且两者的作用均为一过性,故它们的作用时间窗对获得最大治疗效应至关重要。目前对化疗联用甘露醇尚存争议,但脑胶质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期试验研究表明RMP-7无明显毒性,联用RMP-7和水溶性抗癌药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血脑屏障开放化疗治疗脑深部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和评价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血脑屏障开放、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胶质瘤(GDEBA)。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肿瘤体积19.72cm^3~135.56cm^3,平均43.28cm^3,先行X-刀治疗,术后3~7天行血脑屏障开放、颈动脉卡铂灌注(400mg/次),4周后重复化疗。结果 随访3月~2.7年,显示24例(48%)肿瘤消失,14例(28%)缩小,6例(12%)保持稳定。6例(12%)肿瘤再生长。在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中,存活率为72.7%。死亡5例(10%)。结论 采用X-刀加BBB开放、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GDEBA是一种微侵袭和风险小的方法,能够延长病人生命,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甘露醇暂时渗透性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甘露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长耳白兔,随机分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不同时间顺序给予伊文思蓝和甘露醇注射液。10%的甲醛局部灌注固定,取脑。定性、定量判定伊文思兰渗透情况。结果 甘露醇组的脑切片有明显的伊文思蓝脑组织中渗透。不同时间点伊文思蓝的渗透情况显示静脉推注甘露醇后10min,伊文思蓝渗透明显,30min渗透减弱,60min后几乎没有渗透。结论 远端静脉注射甘露醇可以暂时渗透性开放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9.
血脑屏障——形态、调节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脑屏障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解剖和生理上的保护,防止血细胞和大多数血源性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微血管的三种细胞成分(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周围细胞)组成了血脑屏障。在大脑内皮细胞之间表达的紧密连接(TJs)形成的弥散屏障是血脑屏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其他细胞可以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恰当的化学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破坏,比如TJs层的破坏可见于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感染、脑肿瘤、多发性硬化和Alzheimer病。我们回顾了最近的文献以帮助我们认识血脑屏障的生理功能及其功能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碘佛醇对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从形态学机制上探索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的发生过程.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碘佛醇组(n=24)和生理盐水组(n=12),后两组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