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对象: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ETROP)研究中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而发生视网膜脱离眼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 研究方法:加入ETROP研究中的新生儿患有双眼高危阈前ROP,随即对其一眼进行早期治疗,另一眼进行传统治疗。只有单眼患病的早产儿。随机对高危阈前ROP眼进行早期治疗或传统治疗。当视网膜脱离被发现时。研究者会继续观察患者病变或对其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如巩膜加压术以肜或者玻璃体切除术)。在矫正9月龄时,对患者视网膜状况进行评估并使用条栅视敏度(grating acuity)对患儿视力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401例高危阈前ROP患者加入了ETROP研究。63例患者(89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对其中56例患者(78只眼)进行了随访。21例患者(38%)的视网膜脱离发生于双眼。其中30只眼分级为4A,14只眼为4B,16只眼为5级。余下的18只视网膜脱离眼未进行分级。对11例患者(12只眼)监控病情变化,52例患者(66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行玻璃体切除伴或不伴有巩膜加压术的56只眼中有17只(30%)在患者9月龄时保持或达到了黄斑复位;仅行巩膜加压术的10只眼中,6只(60%)达到;未行手术的12只眼中,2只(17%)达到。78只眼中有13只(17%)达到了较好的视力水平(I〉1.85cycles/degree)。达到正常视力水平(≥3.70cycles/degree)的6只眼的视网膜脱离分级均为4A(其分别为6只未行手术眼中的1眼,6只行巩膜加压术眼中的3眼。18只行玻璃体切除术眼中的2眼)。对11只视网膜脱离达5级的患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治疗结果为6只眼无光感,3只眼仅有光感,2只眼只能看清低视力表。结论:在ETROP的研究中,ROP导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结果普遍较差。因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48只眼中,有16只眼黄斑未发生脱离。手术修复4A级视网膜脱离的24只眼中,有5只(21%)在术后达到了正常视力水平。对视网膜脱离5级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使其达到结构复位,但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葡萄膜视网膜炎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11只眼)因葡萄膜视网膜炎所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为巨大裂孔,2只眼为周边多发网状孔,3只眼无明确裂孔,PVR程度C3-D1级。患者均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术后充填硅油8只眼,充填长效气体3只眼。结果 一次手术8只眼视网膜获良好复位,2只眼二次手术成功,1只眼拒绝再手术。8只眼视力有增进(72.7%),视力在0.02以上有6只眼(54.5%)。结论 葡萄膜视网膜炎可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效果肯定,并存在的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血管病变及黄斑疤痕是限制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孝军  彭超  王琛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576-157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近4 a行20 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分析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处理。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共23例24眼。年龄24~67(平均49.0±12.0)岁。男17例18眼,女6例6眼。右眼6眼,左眼18眼。结果:视网膜脱离的24眼中,18眼(75%)无任何症状,为常规检查时所发现;6眼(25%)为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就诊时发现。视网膜脱离距离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时间1~223(平均40.7±54.2)d,其中10眼(42%)发生于1wk内,14眼(58%)发生于1 mo内。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中:新发视网膜裂孔19眼,共27个裂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4眼;原裂孔未封闭1眼。所有视网膜脱离最终均完全复位。结论:视网膜新裂孔的发生是导致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最主要原因,应重视术后早期周边视网膜的检查;经过及时的再次手术,视网膜均可得以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视网膜全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56例5期(视网膜全脱离)ROP患儿73只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患儿年龄为3~84个月,平均年龄(13.02±14.64)个月,出生胎龄为25~36周,平均胎龄(29.5±2.22)周;出生体重为900~2500 g,平均体重(1400.19 ±300.05) g;吸氧时间为2~90 d,平均吸氧时间为(20.53±18.91) d。手术包括开放玻璃体切割手术和闭合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标准以黄斑复位为视网膜复位成功,视网膜复位黄斑脱离为部分成功,视网膜未复位为手术失败。结果:手术后10只眼视网膜复位成功,占13.69%;20只眼视网膜复位部分成功,占27.39%;43只眼视网膜复位失败 ,占58.9%。手术后视力为手动者9只眼,占12.33%;条栅视力>0.004者6只眼,占8.21% 。结论:ROP 视网膜全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后仅少数患儿视网膜复位成功 ,部分患儿视功能有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6例(7眼)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ARNS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术后半年到9个月取出硅油。结果:5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眼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2眼在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存在视网膜裂孔眼术后无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优者为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RNs患者5例(7只眼)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7~63岁,平均(55.2±6.5)岁,男女比例3:2。术前已明确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抗病毒药物治疗后3例(3只眼)眼部体征加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另1例(1只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发现有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发作的2例(2只眼)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及外路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硅油填充3只眼半年左右均行硅油取出术,视力无改善或下降,有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2只眼及后发作的2只眼视网膜均保持附着,视力恢复均超过治疗前。结论 ARNs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若眼部体征仍加重,早期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可以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视力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是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为恢复良好视力,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我院应用SF6治疗视网膜脱离11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11例,11眼,男6眼,女5眼。右眼7例,左眼4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41.5岁.11眼均为原发性机网膜脱离,发病时间2周至2月。其中1例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曾在1月前行巩膜外加压及冷凝术。屈光状态:大于6toD近视7眼,另5眼为正视眼。玻璃体改变:11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浑浊,但无玻璃体条索及膜形成,玻璃体动度良好。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全脱离1眼,脱离范围1…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并发症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1年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69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12年,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 结果 (1)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显著提高。(2)11只眼有手术中并发症,占14.3%,其中医源性裂孔7只眼,手术中出血3只眼,晶状体损伤1只眼。(3)手术后1个月内20只眼有并发症,占260%,其中玻璃体再积血14只眼,一过性高眼压6只眼,视网膜脱离5只眼,前房出血2只眼,前房机化膜形成1只眼。(4)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白内障(9只眼)及黄斑病变(6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剥膜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5-217)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8年7月-2001年7月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病例共39例(39只眼)。男性26例,占66.67%;女性13例,占33.33%。年龄从13岁-68岁,平均49.33岁。复发时间从0.5月至26月,平均4.66月。右眼23只,左眼16只。玻璃体手术前赵氏膜分级:Ⅱ级膜18只眼,ⅢA膜14眼,ⅢB1膜4只眼,ⅢB2膜2只眼,ⅢB3膜1只眼。复发后分别采用巩膜外冷凝环扎加压手术、玻璃体剥膜手术、气液交换手术眼内注入C3F8、气油交换手术。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后经检查发现视网膜皱襞形成和前部PVR导致再脱离的有16只眼,因出现新孔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有15只眼,因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有8只眼。PVR导致再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7.13月,出现新孔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09月,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6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多因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PVR发展和裂孔未封闭而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80例84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脱离62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22眼,行三切口闭合式后段玻璃体切除术C3F8注入或硅油注入,术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4眼中,术后的视网膜复位79眼,前部PVR的12眼,角膜变性的2眼,白内障的16眼,结论:后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之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 (4只眼 ) 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周边融合性视网膜坏死、蜂窝状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 ,并经巩膜外顶压切除基底部玻璃体 ,36 0°切除坏死视网膜 ,复位赤道部视网膜 ,在正常视网膜上做 36 0°3~ 5排眼内光凝 ,注入硅油。3只眼联合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均未行巩膜外环扎及加压。结果  4只眼随诊 6~ 34个月 ,术后视力 0 .0 2~ 0 .2者 4只眼 ,视网膜在位。随访期间 3只眼已行硅油取出术。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 ARN晚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该类视网膜脱离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灿  朱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31-1433
目的:探讨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05-06收治的11例(共11眼)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术前及术后详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术中9眼行硅油充填,2眼填充长效惰性气体。术后随访12~66mo。结果:术后11眼均获视网膜良好复位及视力增进。随访期中有7眼于6~12mo取出硅油,硅油取出后2眼因周边部PVR或葡萄膜炎复发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未取硅油的4眼(包括2只再手术眼)视网膜平伏。结论: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尤其存在周边部纤维及血管膜的牵引时,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效果确切,周边部PVR和葡萄膜炎复发是术后限制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改变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报告一组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冻、巩膜扣带、注气(SF6或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68例72只眼及未联合玻璃体切除术46例47只眼。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玻璃体切除眼术后发生核硬化38.9%,非玻璃体切除眼仅5.6%,P〈0.001。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切除眼为34%,非玻璃体切除眼仅为4.2%,P〈0.001。核硬化与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除和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和硅油填充手术手视网膜再脱离的治疗。 方法:回顾总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inapthy PVR)5例5只眼和外伤性PVR3例3只眼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再脱离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为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膜剥离、视网膜切开、内排溶剂化物、硅油填充,2只眼加视网膜下膜剥离取出。 结果: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6只眼,2只眼下方仍有浅脱离,术后视力提高6只眼,不变2只眼。 结论: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与增殖性视网膜前膜和下膜形成有关,治疗原则为玻璃体切除、解除增殖膜的牵引和充分地液/油交换.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3-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4期和5期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的临 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ROP患儿32只眼行闭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 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性18例,女性8例;出生孕周27~35周,平均孕周29.4周;出生体重960~2200 g,平均体 重 1434.6 g。手术时年龄为出生后50~705 d,平均158.3 d。32只眼中ROP5期病变13只眼 , 4期病变19只眼(4A期10只眼,4B期9只眼)。其中11只眼因ROP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接 受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1只眼再次接受冷冻治疗,病变未能控制进展至4期或5期。玻 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闭合式三切口入路,其中11只眼保留晶状体,21只眼行晶状体切除。手 术后随访 2~24个月,主要随访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4 期的19只眼中,4A期 的10只眼视网膜均完全复位,占100%。3只眼有视盘黄斑牵引;4只眼分别于视盘前、鼻侧视 网膜前及颞侧周边部残余机化增生膜;1只眼手术后玻璃体少量积血,2周后吸收;1只眼手 术 后并发白内障。4B期的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6只眼,占66.7%。但均周边广泛瘢痕机化 ,1只眼有视盘黄斑牵引;另外3只眼视网膜未复位,手术后即有玻璃体积血,其中2只眼合 并前房积血。5期的13只眼,3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占23.1%。其中2只眼周边广泛瘢痕机 化,视网膜血管细,视盘色淡;1只眼颞侧视网膜皱襞;1只眼视网膜大部分复位,占7.7% ,鼻侧视网膜有增生膜和浅脱离;另外7只眼视网膜均未复位。结论:4 期ROP 通过保留或不保留晶状 体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能够使视网膜有效解剖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高; 但对于5期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差,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0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施用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6眼行硅油填充术,34眼行C3F8眼内填充。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术后视网膜最终完全复位49眼(98.00%)。15眼(30.00%)术中新发现裂孔。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术野清晰、易于寻找隐匿性裂孔、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在复发性PVR的作用。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接受再次玻璃体切割36眼,术中发现玻璃体后界膜残留28眼:有硅油充填21眼,充填时间2~26mo;无充填7眼。首次病变:RRD合并CD、巨大裂孔、黄斑裂孔11眼、早期外伤玻璃体积血10眼、视网膜血管病变玻璃体积血7眼、特发性玻璃体病变2眼。追踪观察6~34mo。结果:B超发现玻璃体内有一层较为完整的膜状结构6眼。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所致的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术后4~12wk。PPV术中发现较为完整膜结构23眼,部分膜结构5眼,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证实为后界膜。再次手术后7眼PVR再生,5眼再次手术,2眼经历3次手术,最终21眼(75%)视网膜获得功能复位,2眼获解剖复位,2眼拒绝再手术,3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手术常见并发症,易发生于PDR、无明显PVR的RRD和早期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术后产生PVR和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