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CIN患者中,CINⅠ28例,CINⅡ20例,CINⅢ14例结果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17.7%,总的诊断符合率75.8%;阴道镜活检假阴性率12.5%,总的诊断符台率62,5%;12例CINⅢ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术后1例发现残留病灶。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随访最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活检可减少CIN的漏诊率,采用LEEP治疗CIN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国丽 《中国药业》2011,20(15):68-69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湖北五峰妇幼保健院对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阴道镜下点状活检和LEEP环切电刀术后病理诊断并对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此较。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EEP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非常理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效阻断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术后观察护理情况,收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Ⅱ~Ⅲ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7例患者在门诊均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方法患者均在以下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为宫颈锥切术患者45例,术中均予阴道填塞纱团;行全宫切除术等患者22例。结果对CIN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早期有效地治疗高级别CIN,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环节,积极治疗宫颈炎,及时诊治CIN,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实施宫颈电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且对其实施宫颈电环切除术,同时对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的临床治愈率为91.11%,且患者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改善。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效能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疾病40例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 《哈尔滨医药》2009,29(4):33-34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80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40例,药物与冷冻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组40例患者的外阴瘙痒症状完全消失,患处皮肤粘膜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治愈率达92.5%。不同的病理类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彬  欧大芬 《贵州医药》2012,36(8):707-70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以往本病治疗均行全官切除.近年来,随着官颈上皮内瘤样变发生率的升高和患者年轻化,保留子宫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起来.关于官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CINⅢ)的手术范围目前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资料完整的55例CINⅢ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卢惠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15-251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手术、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长短、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年后复查,病变组织全部恢复正常。LEEP手术平均时间为2.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并发症少,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CINⅡ、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宫颈塑形满意181例(90.5%)。结论LEEP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江雪华 《淮海医药》2012,30(1):28-29
目的探讨宫颈LEEP锥切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前后病理的变化。方法对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Ⅱ、Ⅲ)患者实行宫颈LEEP锥切术,并对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病理65例符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II.CINIII),3例浸润癌。锥切术后来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3例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LEEP术能准确的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  相似文献   

10.
徐本群  马娟  周琼  路圣林  王娟  汪艳 《安徽医药》2013,17(9):1540-1542
目的 考察P16与Ki67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学诊断与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对86例患有宫颈糜烂的育龄期妇女行宫颈组织活检、HE染色常规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与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分析: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宫颈组织(NILM)18例(阴性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级、CINⅡ~Ⅲ级和CINⅢ级)43例;P16与Ki67免疫组化分析:P16与Ki67在高级别CIN宫颈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及NILM损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与Ki67双阳性标记对于辅助诊断CIN 病理分级有益,其可以作为鉴别宫颈癌前病变、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识物.  相似文献   

1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以往对CINⅠ及CINⅡ行冷冻、激光治疗,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冷冻、激光术后复发率高,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大,费用高,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利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内瘤变共620例,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可重复性,病变残留率、病变持续存在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同时具有诊、治的双重作用。结果表明此种手术为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CINⅡ-CINⅢ均需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Ⅱ-CINⅢ,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Ⅲ也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先行宫颈锥切的优点在于病理结果可靠,可根据确诊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应用。方法回顾96例采用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第6个月复查有94例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愈率为97.91%(94/96)。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不影响病理组织标本诊断,快速切割,费用低,可保留生育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77例经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其中重度炎症10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5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0例和宫颈癌13例,分别对以上六组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行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锥切,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重度炎症、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者分别为17例、21例、77例、33例、30例和13例,感染率依次为15%、35%、61%、94%、100%和100%。结论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电切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手术时间7min,平均出血量6ml,治愈率90%。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确切、可提供完整病理标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频电波刀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方法、效果及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分别分析63例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护理特点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并与8例实施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LEEP术较冷刀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小等特点;LEEP术护理成功.结论 LEEP术具有手术快捷、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等优点.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术中的配合、出院的随访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保证LEEP治疗顺利完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频电刀电切术的心理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procedure,LEEP)是治疗宫颈病变的一种新技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asia,CIN)是局限于子宫颈上皮内,具有不同组织学改变的非浸润性癌前病变,病变发生于或接近于子宫颈移行带部位,可累及表面上皮及宫颈腺体。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55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为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的病人实施了LEEP手术。并有针对性地对CIN及HSIL病人行LEEP手术围术期心理护理,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57例,年龄最大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8个月,痊愈125例,病变残留10例,复发15例。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反应小、可保留生育能力的优点,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治疗宫颈内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均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对照组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灶残留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效果均显著,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高频电刀环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细胞学或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刀环形切除术切除病灶,对照组采用传统冷刀锥切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愈合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病灶,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灶残留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5.00%和1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宫颈狭窄率、感染率和术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采用高频电刀环形切除术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