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血浆置换法(PE)加赛尼哌(Zenapax)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3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赛尼哌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疗效。结果 33例肾移植成功,未发现排斥反应。PE治疗前后PRA分别为(50.6%±26.5%)和(24.7%±13.5%)p〈0.01(t=5.003);淋巴毒(CDC)分别为(20.2%±5.4%)和(7.1%±2.5%),p〈0.01(t=12.646)。结论 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PE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小剂量ALG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仅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无严重感染发生。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小剂量ALG,不仅可减少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而且可尽量降低严重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1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PE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PE治疗后PRA及CDC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9例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结论: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PE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莱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没有应用舒莱(对照组);27例应用两剂舒莱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血肌酐下降速度、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26.32%(10/38),舒莱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7.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但1年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17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1周、2周和3个月血BNP浓度。1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1d血BN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移植术后血BNP浓度呈下降趋势(χ^2=14.25,P=0.027)。13例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血BNP浓度术后1周和3个月与肾移植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当天的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加强抗排斥治疗后很快下降。结论:肾移植成功后可以降低血BNP水平,但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因此,血BNP浓度可作为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并行血浆置换,未采用PRA组配型的423例作为对照,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R)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7%);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d49.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85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62例(19.0%),1年人肾存活率达97.3%/49.3% 。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85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搞清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62例(19.0%),1年人肾存活率达97.3%/95.0%、3年人肾存活率92.0%/84.2%、5年人/肾存活率87.0%/81.6%。结论 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enalreactiveantibody,PRA)对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对9例移植受者术后PRA及其与超急排斥性反应和预后进行关联调查,发现术后PRA明显升高,接受供肾HLA(Humanleucocyteantigen)配合≤3个抗原的受者升值均>34%,8/9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无功能,2/9例死于排斥并发症;接受供肾HLA配合5个的1例受者PRA升值15%,无排斥反应,说明HLA配合差的移植和输血均可导致高PRA,但是前者PRA高幅>34%。研究揭示,PRA作为HLA体液免疫性抗体诱导移植物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PRA检测有助早期识别严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肾移植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16岁以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为术后1-6d,平均3d。术后30d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3例。抗排斥治疗后均逆转,移植肾均存活2年以上,最长1例已存活13年,肾移植后身高未出现明显的加速生长现象。结论:儿童肾移植的手术方式,补液及免疫抑制方法的需注意儿童的特殊性,AR在儿童肾移植中发生率相当高,如何预防及逆转AR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关键。生长障碍仍是影响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尸体肾移植746例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同种异体肾移植727例,746例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2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38例次,慢性排斥反应66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者为94.1%和86.1%,3年者为88.6%和77.9%,5年者为81.5%和70.5%,最长者存活15年4个月.746例次的临床研究表明:(1)高质量的供肾、快速取肾和熟练的植肾手术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2)应坚持ABO血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及PRA配型工作。(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减到最低量及环孢素血浓度的监测甚为重要。(4)感染是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要充分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5)加强对肾移植患者随访,指导康复期的治疗,随时调节免疫抑制剂,这时患者能否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的护理经验,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方法:对10例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多尿期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管道畅通,持续循环输液,房间定时消毒,严防并发症。结果:本组10例患者早期存活10例(占1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晚期死亡1例。结论:加强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的诊治经验,探讨影响肾超急排斥反应的因素及治疗方法.反复输血、长期血液透析、多次妊娠和接受ABO血型不相容供肾是诱发超急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大剂量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2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了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抗体(PRA)的检测。术前阳性32例,阴性220例。肾移植术后PRA阴性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8例,占35.5%,7例丧失肾功能摘除移植肾5例,占3.2%。阳性组2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加速性排斥反应,21例急性排斥反应,占65.6%,5例丧失肾功能摘除移植肾,2例死亡。提示:PRA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大关系,并针对PRA阳性原因,与肾移植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完成的 5 6 8例肾移植中发生的 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于手术过程中 ,1例发生于术后 36h。结果 :6例均行移植肾切除 ,病理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中 2例随即行再次移植 ,1例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获得成功 ,另 1例移植同一供者的另一肾脏失败。结论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 ,良好的HLA配型可防止其发生 ,发生超急排斥反应后 ,随即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有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尸肾体外循环试验 ,由我院肾移植中心郑克立教授于 1 992年在全国首创的。此方法是将需要做肾移植患者 (受者 )的血液通过尸肾 (供者 )进行体外循环 ,用来预测是否出现超急排斥反应 ,通过观察尸肾颜色 ,张力和取组织活检决定。阴性者 ,该肾经灌注后仍用于受者 ,这样可避免无效移植肾术 ,免除患者手术痛苦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于群体抗体试验阳性 ,曾肾移植失败 ,尸肾质量欠佳 ,高危受者 ,均适合作尸肾体外循环试验。我院用此方法已连续 2 0 0多例尸肾移植 ,术后未出现超急排斥反应。现将我们的临床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前3个月内)的临床应用,FK506在我国器官移植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对63例接受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受者采用了FK506为基础的三联药物免疫抑制治疗,监测急性排斥的反应发生率以及各种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13%),其中移植肾破裂出血并切除移植肾1例,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其副作用主要为震颤19例(30%),腹泻10例(16%),恶性呕吐6例(10%),血糖升高5例(8%),失眠5例(8%),头晕4例(6%),外周白细胞减少4例(65),胸痛2例(3%),皮肤瘙痒2例(3%),调低剂量后症状可减轻,结论:在肾移植术后早期,FK506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白介素-2受体(IL-2R)单克隆抗体舒莱和塞尼哌在肾移植高危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9例肾移植高危患者被随机分为抗IL-2R单克隆抗体治疗组(39例)和非治疗组(30例),前者在三联免疫抑制荆基础上加用抗IL-2R单克隆抗体舒莱(术前2h及术后第4天各20mg静滴)或赛尼哌(术前24h及术后第14夭各50mg静滴)治疗,后者未给与抗IL-2R单克隆抗体。观察移植术后1年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抗IL-2R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排斥发生率分别为5.1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1年人/肾存活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肾移植高危患者中应用抗IL-2R单克隆抗体(塞尼哌、舒莱)可明显减少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但在提高患者人/肾1年存活率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因严重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取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AVHDF),每天治疗8小时,治疗前后查血肌酐、尿素氮、观察24小时尿量。结果:17例中11例痊愈(64.71%),3例显效(17.65%),2例无效(11.76%),1例恶化(5.88%)。结论:使用CRRT辅助性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活体肾移植术的术前准备、取肾、手术特点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8例亲属供中,1例术中发生手术意外(出现血管结扎线脱落),1例术后发生创口积血、积液,还有1例术后发生肾病综合征,以上3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受方面:1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排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1例急肾衰,2周内肾功能恢复。结论:活体亲属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但活体供肾受肾存活率是否优于尸体供肾受,有待较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移植肾成活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肾移植术,通过强化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护理的技巧,内容涉及患者术后饮食、体位、活动、排便等一般性康复护理指导,以及管道、用药、预防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排斥反应信号观察等特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经积极地康复护理指导,仅1例发生感染,4例发生短期轻微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感染控制,肾功能恢复正常,且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患者均高质量生存,移植肾均存活,未出现排异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康复护理指导可提高移植肾成活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