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非人灵长类无特定病原体种群的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疫苗开发、毒理学、致畸、生殖、异体移植和传染性疾病及其治疗等方面的比较生物医学研究中不断为人类保健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随着现代研究和技术上复杂性的增加,更迫切需要一种高质量的动物模型。许多人工饲养的猕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无特定病原体金定鸭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用微卫星标记,对SPF金定鸭种群中71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SPF金定鸭种群中17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上等位基因数介于3~13;该SPF金定鸭群体中有13个位点(PIC > 0.5)呈现出高度多态,平均杂合度为0.5816 ± 0.0142,其它位点均呈现出中度多态。仅有5个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余12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 该SPF金定鸭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满足建立封闭群的遗传特征,可以利用该群体继续开展无特定病原体金定鸭封闭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早已利用屏障或隔离系统建立了SPF鸡群。SPF鸡胚因其没有特定病原和抗体而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和病毒学研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已把使用SPF鸡胚列入了疫苗生产法规。为使我国疫苗生产尽快赶上世界水平,我们在SPF鸡群建立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发展以及国际间实验动物交流的更加深入与广泛,实验动物特别是大、小鼠疾病的流行情况也呈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有新被发现的病原体在大、小鼠群中迅速传播;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流行性疾病在动物群中仍处在高感染率的状况。这些病原感染实验大、小鼠后常常能引起动物免疫功能、生理生化指标、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变化、甚至是明显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免疫缺陷型动物)和病理学变化。这对动物健康及实验研究将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国际上近年来大、小鼠中主要及新发现的流行病病原体的发现过程、诊断方法、临床症状、以及它们对实验潜在的影响作简要的介绍,以期能为国内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昆明小鼠宫颈癌发生与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将SPF级雌性昆明小鼠(n=48)随机平分为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两组.宫颈癌组在右后肢皮下注射0.2 ml宫颈癌腹水型细胞株U14悬液建立宫颈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观察21 d,观察阴道分泌物的菌群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末期,美国LOBUNN实验室开始供应无菌动物和无特殊病原动物,1970和1980年代利用无菌动物和无特殊病原动物进行的科研工作已渗入到医学和生物学各个领域,并由此发展了一套无菌动物的技术培育及其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菌动物已应用到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无菌动物无菌检查方法的现状,并结合现行国内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标准与一些国家药典的无菌检查方法,阐述现行方法的局限性及无菌动物无菌检查中的影响因素。提出目前我国无菌动物的无菌检查技术在取样、培养基的选择与灵敏度、环境与人员控制,以及结果判断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已证实肠道菌群不仅构成黏膜屏障、参与食物消化、刺激免疫及胃肠功能发育,而且作为内化的环境因素参与肥胖、糖尿病、IBD、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对动物模型提出了新要求.无菌动物作为微生物背景最清晰的动物,可有效地对菌群、基因及其它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是研究肠道菌群对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影响的最有效的动物模型.利用无菌动物构建的悉生动物模型及菌群人源化动物(HHA动物)模型已在肠道茵群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代谢性疾病发生、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肠源性感染—无菌和SPF动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利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11(5):321-328,363
肠道内细菌通过肠粘膜屏障侵入到肠道以外部位形成感染的过程称之为“细菌移居”或肠源性感染。本实验利用无菌和无特殊致病菌动物进行研究,证实肠道中的常驻菌乳酸杆菌和非常驻菌肠炎沙门氏菌,均能够通过破坏肠粘膜的机械性屏障侵入体内形成肠源性感染。肠道中细菌主要是通过细胞内途径穿过肠粘膜屏障。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的溶酶体是肠粘膜抗感染防御屏障中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2.
虽然斑马鱼等实验用鱼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类重要模型动物,但对于在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实验鱼的疾病却研究很少。实验用斑马鱼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其在研究中常出现大面积甚至毁灭性的死亡。常见的感染也可以危及很多实验室的鱼群。因此,培育健康的实验用鱼群,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标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为我国实验用鱼疾病的控制以及标准化研究和培育SPF斑马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培育高质量的实验动物,(特别是“无菌”动物)是桩很艰巨的研究课题,而动物的微生物质量监测工作更为错综复杂。近数年来我们在进行细菌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深感要切实做好这一工作,很多问题应引起注意。一、培养基的若干问题:各种细菌的生活环境和合成能力不同,因而它们的营养需要和代谢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所使用的培养基必须严格符合以下要求: 1.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必须能供给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以合成原生质和代谢产物,产生在合成反应和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调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在无菌动物的细菌学监测中,选用的培养基必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可靠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疑似感染患者无菌部位检测病原体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672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同步进行细菌培养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检出病原体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必须适应环境,一个是外环境,即宏观生态;另一个是内环境,即微观生态。宏观生态人们对之已有一定的认识;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人们比较重视。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和动物所构成的内环境的微观生态,却因看不见、摸不着而常忽视。其实,微观生态关系的重要性不亚于宏观生态,一切宏观生态因素都必然要通过微观生态规律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简介美国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管理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保障和监督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本文简要地介绍与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管理和使用相关的一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讨论了标准中影响动物福利的环境控制参数以及当前在改善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众多动物实验环境中应用无菌隔离器,取代动物检疫设施,是目前最经济方便易行的办法。作用大鼠做模型进行了实验。创新应用大鼠为模型取代检疫进行的隔离检疫新手段试验。方法 用GFl-2型无菌隔离器3个,经2%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24h后进行细菌检测达到SPF级标准备用,控制温度20~22℃,湿度40%-70%。将从日本引进0LETF LOTE雄性大鼠255只,分为3组,每组85只,分别传人备好的隔离器内,饲养一个月。所有进出隔离器的物品,按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检测期到后,将检疫0LETF LOTE大鼠通过传递仓进入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待科学实验,并与原检疫大鼠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隔离检疫30d,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大鼠无菌隔离检疫较原检疫大鼠的方法更适用、更易控制、更经济、更安全。结论 无菌隔离进行大鼠的隔离检疫是可行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蜱是一种重要的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的节肢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涵盖了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无形体、螺旋体及原虫等。蜱媒病毒(Tick-borne viruses, TBV)是一大类重要的虫媒病毒,目前所发现的蜱媒病毒可分为2个目,9个科,12个属,至少160种,然而尚有部分蜱媒病毒未被系统地归类。蜱媒病毒中对我国已造成较大影响的有蜱传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国内又名新疆出血热病毒),以及近期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对人畜动物建康及社会经济均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而国内虽然未见西尼罗病毒、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和波本病毒等蜱媒病毒感染人畜动物的报道,但其对所流行的国家却造成了重创。蜱媒病毒所致疾病早期往往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加之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都会阻碍疾病的早期诊治及有效控制。随着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等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蜱媒病毒感染的证据。蜱媒病毒的研究除了具有医学价值,对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研究也提供一定的参考。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密切等因素影响,TBV随之传播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如今各国公共卫生部门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拟对蜱媒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无菌动物与宏基因组技术是驱动人体健康微生物组研究的两大动力。没有无菌动物菌群(株)移植模型,就无法确立菌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没有无菌动物,就没有菌群与人体疾病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与明天。无菌动物应用已形成有菌与无菌动物比较、菌群(株)移植、基因工程动物无菌化、无菌动物发育四种通用研究模式,研究模式的标准化将加大无菌动物研究应用规模及速度。本课题组经过十几年努力,已建成国内体量大、技术体系稳定、服务单位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无菌动物平台,为国内生物医学、畜牧、食品微生物组科学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无菌动物规模小、效率低、供用平台与应用条件分离,无菌动物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尚待发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亟待建立规模化无菌动物高效研究应用体系,以适应我国微生物组研究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2):I0001-I0001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20号。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生产繁育、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专业单位现没有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动物实验、科学研究等6个科室驶实验动物做生物,遗传、病理,营养等专业学科,技术人员100多人,现有各种设施面积近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