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传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发现,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绺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正九针是指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针具。九针之名始见于《内经》,共有3篇专论九针的文献,即《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及《灵枢·九针论》,详细介绍了九针的大小、形状、用途以及创立理念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毫针、长针、大针,在《内经》时期就  相似文献   

3.
在针灸治病过程中,辨病选针与精通经络、辨病用穴、针刺治神等同等重要。但是现在医者大多只具备毫针、三棱针等几种针具,对辨病选针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我们应该对《内经》中“九针”的运用加以继承发扬(1)九针制作的根据及目的《内经》对九针为何以“九”为基数的渊源作了解释:“以针应九之数,乃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一而九之,以应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并指出:“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九以法野。”又《素问·针解》云:“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  相似文献   

4.
何学斌  罗济民  王华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习针者 ,无不知九针 ;针籍者 ,无不载九针。古有《针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 ,合计八十一篇 ,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 ,并明言“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可见“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具体论述了“九针”的名与形 ,指出“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 ,以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然而 ,若据此而认定“九针”即为九种不同针具的简称 ,仅从名与形上分析问题 ,乃欠深入。《灵枢》何以“九针”为名 ?九针之内涵是否均为针形 ?九针之外是否再无创造 ?…  相似文献   

5.
习针者,无不知九针;针籍者,无不载九针。古有《外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合计八十一篇,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并明言“虚实之要,九外最妙”,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九针之名与形已具体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然九针之义却未见论及。就针形而言,针之本义为“所以维也”(见《说文解字》),针尖锐利、针身细长是其基本外形。如果说毫针、长针等之外形近于针形,“未如剑锋”之被针则更近于刀形,《灵枢》以“九针”合称,除名形之外,似另寓义也,即何以应九之数的问题。考之古籍…  相似文献   

6.
郭朝印 《中医杂志》1990,31(3):24-26
按经络体征的表现而施用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经》等古籍中论述较多。《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意思是说,用针刺治病,在经脉或经穴局部,如表现虚陷软缓等虚象时,当采用补的手法;如表现盛满、充实  相似文献   

7.
考察《黄帝内经》,可见在西汉以前曾有过《九针》与《刺法》两篇针刺专著 ;《九针》与《刺法》后来发展为古《针经》;古《针经》进一步增益与改编 ,成为《黄帝针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先立《针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谓“《九针》九篇 ,夫子乃因而九之 ,九九八十一篇”,均指《黄帝针经》。《黄帝针经》就是至今尚传于世的《灵枢经》,乃《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 ,这在当今学术界已成共识。此书本为古代针灸学术著作 ,可是自从更名为《灵枢经》以后 ,医学界片面地推崇它作为医经的一面 ,反而忽略了它是传世最久的针灸专著。…  相似文献   

8.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9.
《内经》有多篇关于九针的详细论述,对后世针具针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针为九针之一,因其针尖如“卵形”的钝头设计,后世临床多用以体外揩摩之用,未能发挥其作为针具的真正用途。本文介绍基于《内经》对员针针具的挖掘复原,探讨员针当为刺入肌肉“分间”以治疗肌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经》经络诊断法探析712083陕西中医学院郑少祥经络学说是针灸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依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规律而进行“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取穴方法,所以察视经络的变化,辨经施治对于针灸治疗尤为重要,诚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云:“用针...  相似文献   

11.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论述经络的篇章很多,以《灵枢》的《经脉》、《营气》、《九针论》、《背(?)》、《逆顺肥瘦》、《脉度》、《寒热病》和《素问》的《骨空论》等篇为主。其内容主要论述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及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主病、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生理功用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等。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和人体脏腑有联系的又一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罗的含义,是经的分支,如网罗维络,无处不  相似文献   

13.
针灸是一门独特的医学技术,特别是有关经络经穴的具体运用,以及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内经》云:“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又“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等等,说明古人把针刺技术与经络之存在密切相联系,其机制又在于调和经络中“气”之虚实,虽然在这里对所谓“气”的意义未予明确,但是作为经络的内涵功能物质,历来针家通过实际体验对此针下之“气”,却有不少描述。《内经》早就提到:“为  相似文献   

14.
迎随补泻最早见于《内经》,其中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终始》、《小针解》和《素问·针解》、《离合真邪论》等篇论述较为集中。但对迎随补泻的认识,历来并不一致,本文仅对“针芒迎随补泻”和同道们商榷。《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往者为逆,来者为顺……逆而夺之,恶得无实。追而济之,恶得无虚。”明确指出针刺  相似文献   

15.
穴位针感结构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又是针刺效应韵起点。针刺“得气”即产生针感(酸、麻、重、胀,)是针刺疗效和针麻效果的必要条件。祖国医学早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幽标赋》等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16.
锋勾针的临床应用831100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金明月锋勾针乃《内经》之:“九针”中祛痼疾之锋针与流传于民间治羊毛疗之勾针,经师怀堂综合二者之特点,取其所长融为一体,研制而成“锋勾针”。经临床实践,疗效佳,范围广,现择其要者,加以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总结唐和唐以前医学发展的成就,纂著了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两方合称《千金》。《千金》针灸学有许多震古烁今的重大研究新成果,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针刺法的论述较前有所发展,仅考述于后。一、针具《内经》有“九针”,《千金》皆沿用之。但常用的针分两类,即“白针”、“燔针”。白针包括毫针、锋针、铍针及大针。燔针是指火针,火针亦是锋针。《翼方》卷29针灸下日:“九针最妙”。《…  相似文献   

18.
芒针提胃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针疗法是运用长针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因其针具细长如麦芒而得名,系由《内经》“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芒针疗法针法独特,可疏导脏腑经络气血,并通过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达到普通毫针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芒针提胃针法为芒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特殊刺法,传于一杭州老中医,初始用于治疗胃下垂,经我们长期临床应用实践,发现此针法对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呃逆等多种临床顽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刺络放血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鸥 《中国针灸》1998,18(7):419-419
刺络放血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早在《内经》中对刺络放血法的原则机理就有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宛陈则除之”。《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出其血。”《灵枢.血络论》进一步阐明了刺络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坚横以赤”“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等。有明显郁血现象的才能“泻之万全”。刺络放血法治疗眼科疾病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疏通经络、消肿散结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青光眼等疾病。1 麦粒肿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因风热邪气客…  相似文献   

20.
大小周天针刺治病法是四川著名老中医蒋维明在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关元等特殊穴位,并施以独创的调气手法快速打通经络大小周天以调节人体阴阳治疗疑难疾病的独门绝世针法。 蒋维明老中医为了解开经络本质的千古之谜,埋头研究《内经》、《针灸大成》等中医医学圣典二十余年,并潜心体会领悟实践,对照《内经·素问 针解篇》中所说“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认为针刺时气血在人体经络中的运动即“气至病所”。为此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