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60岁以上患者全肺切除术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评价与老年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60岁以上行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前测定VC%、MVV%、FEV1%、DLCO%、屏气试验、血气分析,并与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较严重并发症12例,死亡2例。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及死亡组术前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的是FEV1%、DLCO%和屏气时间。当MVV%〈60%、FEV1〈50%、DLCO%〈50%、屏气时间〈30s时,全肺切除术后风险明显增高。结论对于需行全肺切除的老年患者,综合正确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积极的围术期处理,既可避免让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在提高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肺癌病人行心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此术式占同期全肺切除术42.1%(32/76例)。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主要并发症18.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8/32例)。34.3%(11/32例)和28.1%(9/32例)。5例小细胞肺癌无1例生存逾3年。死亡率和并发症与标准全肺切除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后与标准全肺切除术亦相近,结论:心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是安全的,可提高肺癌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对22例Ⅲ期肺癌患者施行了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全肺切除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4%(1/22例),手术并发症22.7%(5/2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6/19例)、45%(9/19例)、21%(4/19例)。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安全性好,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189/199);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6%(27/199);术后30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35/199);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10.1%(20/199),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2/199),死亡2例,死亡率1%(2/199)。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史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双侧肺减容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双侧肺减容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方法56例行肺减容手术的患者,分为单侧肺减容组36例和双侧肺减容组20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36例单侧肺减容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20例双侧肺减容术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单侧肺减容术(16.5d)较双侧肺减容术(21.0d)极显著缩短(P〈0.01)。结论虽然双侧肺减容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优于单侧肺减容术,但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却比单侧肺减容术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Ⅲ期肺癌41例均行开胸手术,切除27例(65.9%)。中央型肺癌切除14例中,鳞癌10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1例。周围型肺癌切除13例中,鳞癌5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腺鳞癌各1例。肺叶切除17例,全肺切除10例中,姑息性切除3例,2个月内死于呼衰2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对27例进行随访,随访>5年15例中,失访1例,死亡9例,5年存活5例。本文资料表明:鳞癌切除率高,周围型肺癌切除率高于中央型,全肺切除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需持慎重态度;术前放疗,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全肺切除时肺功能的评价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位星  罗万俊  蒋海河  龙隆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61-62,65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评价全肺切除病人耐受性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全肺切除术,术前根据FEV1、MVV及其占预计值比例、PPOFEV1、血气分析(特别是PCO2)结果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病人的耐受力。并强调完善的围术期处理。结果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24.4%,其中肺部感染并发症1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9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心脏疝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住院死亡4例(3.1%,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心跳骤停1倒,心脏疝1例),其余病例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正确评价肺功能及病人的耐受性,积极的围术期准备既可避免让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办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全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病例资料。结果:101例全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8例(47.5%),其中死亡4例;呼吸循环衰竭4例,2例死亡;心律失常27例;支气管胸膜瘘合并脓胸2例,1例死亡,肺不张伴感染7例;血胸4例;急性肺水肿4例,1例死亡。结论:病人的年龄、心肺疾病史、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感染是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监护、机械辅助呼吸、呼吸功能锻炼能减少此类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76例高龄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年龄〉165岁)176例,低龄组(年龄〈60岁)845例。结果高龄组术前77.8%有合并症,低龄组术前9.5%有合并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食管癌患者主要合并症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27%,低龄组为13.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4.55%和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前有较多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高龄食管癌手术切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肺切除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302例全肺切除围术期的并发症、死亡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手术死亡率为2.6%,死亡与手术切除的范围、手术操作、术前合并症等有关。并发症以心律失常、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出血等较常见。术前作肺通气功能及核素肺灌注断层显影测定分侧肺功能,以估计术后肺功能。术前肺活量大于2.5L或最大通气量大于预计值60%,时间肺活量第一秒大于1.65L或大于预计值58%,术后预计肺活量大于2.1L,时间肺活量第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对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后院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对患脱垂的老年妇女接受阴道封闭手术与重建手术的相关风险进行比较。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1998-2002年全国住院患者的样本。校正并发症和人口统计学资料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计算OR值,以评价年龄对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4340例妇女。年龄的增加与高死亡率(〈60岁,0.1%o;60~69岁,0.5%o;70~79岁,0.9%o;≥80岁,2.8‰;P〈0.01)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60岁,140%o;60~69岁,130‰;70~79岁,160‰;≥80岁,200%0;P〈0.01)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年龄的增加与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60~69岁,OR3.4(95%CI 1.7~6.9);70~79岁,OR4.9(95%CI 2.2~10.9);≥80岁,OR13.6(95% CI 5.9~31.4)]。年龄≥80岁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年轻人[OR 1.4(95% CI1.3~1.5)]。因脱垂而接受手术的年龄≥80岁患者,接受阴道封闭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接受阴道重建者(17.0% vs 24.7%,P〈0.01)。结论:尽管绝对死亡风险较低,但老年患者在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后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仍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在肺癌肺切除术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总结我院自1998年-2001年9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或肺叶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6%、22%。结论: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安全可靠,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晚期肺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癌切除、气管隆凸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右全肺切除隆凸切除,气管左主支气管吻合1例;右全肺切除,气管下段侧壁切除1例;右肺上叶切除,右中、下叶支气管与隆凸吻合3例;隆凸切除,左右支气管远侧断端相邻两边间断缝合,周边与气管断端吻合3例;右全肺切除,右半隆凸切除4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8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气管隆凸膜部部分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及左半隆突切除3例;左主支气管袖式切除,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侧颈部吻合1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4例,术后6个月,1a、3a、5a及1例生存11a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6.8%(30/31);96.7%(29/30),93.5%(29/31),55.2%(16/29),51.6%(16/31),68%(11/6),9%(1/11),3.2%(1/31)。结论:应重视术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麻醉方法,强调术后呼吸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60岁和39例同期〈60岁组大肠癌病人的合并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结果:≥60岁组和〈60岁大肠癌病人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92.55%和51.28%(P〈0.005);前后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49%和23.08%(P〈0.05)。前组7例围手术期死亡,而后组未发生围手术死亡。结论:老年人各主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减退,合并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回顾研究完结性全肺切除术。它是指手术切除从前经历过部分肺切除术后遗留下的残肺的一种手术。此种手术技术上困难,据文献报道,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标准的全肺切除术。在过去的23年里,先后有75例病人,年龄从15岁到75岁,因再发原发癌(n=15)、复发癌(n=38)或良性胸膜肺疾病(n=22),在我院和加拿大拉瓦尔医院接受完结性肺切除术。从首次手术到完结性全肺切除术的间隔,肺癌病人平均为29个月,肺良性疾病平均为217个月。共有6例病人于术中(n=2)或术后早期(n=4)死亡。手术死亡率为8.0%,其中,肺癌病人手术死亡率为9.4%,肺良性疾病病人为4.5%。本病组例治疗结果提示,完全性全肺切除术手术危险性与标准全肺切除术所报道的相近,该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8年10月住院的阑尾炎患者25例行腹腔镜改良式阑尾切除,行传统开腹阑尾手术3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应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术后粘连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腹腔镜改良式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25、30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0ml(P〈0.01);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分别为0、75.2%(P〈0.01);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8、72h(P〈0.01);术后体温〉38℃分别为0、20%(P〈0.01);术后粘连率分别为0、6.7%(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8.2%(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d(P〈0.01)。结论: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相比,改良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具有明显优点,为当今阑尾切除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行手术切除的43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ChildB级)20例(46.0%),重度代偿不全(ChildC级)4例(9.3%)。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4.6%)。单变量分析显示:癌灶大小(P〈0.05)、切肝方式(P〈0.01)和失血总量(P〈0.01)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有密切关系。结论癌灶多发、癌灶大、联合肝段切除术、失血过多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主要的危险因素。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在保证完全切除肝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功能正常的肝组织,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二期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对二期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对1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不同介入方法治疗。结果:20例获得二期切除(二期切除率为14.3%),综合治疗组(B组)二期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4.1%(14/58)和47.1%,高于单方法组(A组)的7.3%(6/82)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二期切除与非二期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63.5%,32.9%及58.3%,17.6%,5.5%。结论:介入方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综合介入治疗方法的二期切除和远期生存率高于单一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预防及处理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3年12月间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35.41%),死亡6例(12.5%),近5年的并发症发生率19.04%,死亡率4.76%,均比以前明显下降。结论手术经验,精细操作和围手术监护治疗是减少PD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