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考察神经衰弱与大五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大五人格个性调查表(NEO-PI)测查分析台州学院64名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组)和56名正常大学生(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结果:5个维度中,神经衰弱组与正常对照组除宜人性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4个维度差异均有显著性(t=4.868~16.356,P均<0.001)。神经衰弱者衰弱症状感受与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冲动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9,0.358,0.269,0.396;P<0.05~0.01);与自律呈显著负相关(r=-0.258,P<0.05);紧张症状感受与神经质维度的6个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r=0.259~0.485,P<0.05~0.01),与审美及审慎性也呈显著正相关(r=0.301,0.291,P均<0.05);睡眠障碍因子与敏感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r=0.266,0.329,P均<0.05)。影响神经衰弱衰弱症状的主要是冲动性、自律性和抑郁三因素;影响紧张症状主要为焦虑、正性情绪、美感和审慎性四因素;影响睡眠症状主要为责任心、敏感性二因素。结论:在五大人格维度中,神经质维度与神经衰弱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30个人格因素中抑郁和冲动性与神经衰弱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在大五人格维度中,神经质人格维度在神经衰弱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神经衰弱者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11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O-RSC)和自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F=2.73,4.99,6.56,3.05,2.64;P&;lt;0.05~0.001),他们的人格N维度亦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F=3.58,P&;lt;0.01),而其人格E维度则低于高收入家庭(F=6.98;P&;lt;0.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人格P维度(F=2.41和3.42;P&;lt;0.05~0.01)和N维度(F=3.67和3.56;P&;lt;0.01)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探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癫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4个维度中以躯体功能得分最低(47.68&;#177;11.51),物质功能得分最高(59.50&;#177;13.18)。癫痫患者应对方式是以自责(0.76&;#177;0.18)和幻想(0.61&;#177;0.12)为特点,个性是以神经质(54.86&;#177;16.15)为特征,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和神经质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83,-0.81,P&;lt;0.005)。外向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81,0.52,P&;lt;0.005)。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其自身的心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763.7&;#177;150.5)μg/L,(9.15&;#177;1.4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08~31.521,P&;lt;0.01),并依照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次序明显升高(t=2.023~27.859,P&;lt;0.05~0.01);在按病变冠脉分组的患者中,依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次序递增(t=2.498~18.143,P&;lt;0.05~0.01);相关分析表明:OX-LDL与CRP,IL-6,TNF-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8,0.62,0.55,P&;lt;0.05),MDA与CRP,IL-6,TNF-α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73,0.60.0.54,P&;lt;0.05)。结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病变密切相关,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为一级康复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防团军人焦虑状态下人格和生理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军人焦虑状态下的人格和生理状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量表和意志力问卷对焦虑状态者海防团军人34例(观察组)进行测评,并测记血红蛋白水平、血流变状态及T3,T4、水平,并与无焦虑状态的海防团军人34名(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焦虑分值与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r=0.312),与内外向维度呈负相关(r=-0.379);与意志品质无线性相关;观察组血红蛋白、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lt;0.05~0.01)。结论:海防团军人神经质者、内向神经质者相同的应激条件下,更易出现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6.
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背景: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关系密切,此类研究亦有报道,但将高级统计方法偏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运用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颇为鲜见。目的:通过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研究室。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部分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况调查,以≥3项因子分在2.3以上138人(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为心理障碍研究对象。干预: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SCL-90及EPQ测试,由被试者独立答题,当场收回。主要观察指标:心理障碍大学生EPQ测试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与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的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分呈正相关(r=0.225~0.417,P&;lt;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3—0.223,P&;lt;0.05),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内外向分呈负相关(r=-0.167--0.278,P&;lt;0.05)。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主要由这两组变量中的典型变量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神经质的相关(r=0.459,P&;lt;0.01)及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r=0.354,P&;lt;0.05)所决定。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精神科门诊的57例失眠症患者和49名正常人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和A型行为问卷(TABQ)测查。结果:失眠症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7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差异有显著性(x^2=16.521,P&;lt;0.001);失眠症的TABO总分(28.16&;#177;7.85)和时间匆忙感因子分(14.18&;#177;4.7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69,2.378;P&;lt;0.05);失眠症患者较少使用成熟型防御方式,较多使用掩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TABQ总分及时间匆忙感、争强好胜因子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5~0.467,P&;lt;0.001).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r=-0.176~-0.147)。结论:失眠症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较高,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失眠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对明确诊断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心理学量表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评症状量表(SCL-90)。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人格特征上神经质(52.14&;#177;9.46和46.17&;#177;8.34)、内外向(42.56&;#177;8.35和51.26&;#177;9.86)、神经质(56.37&;#177;10.26和50.63&;#177;7.98)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69~4.58,P&;lt;0.01)。SCL-90评定结果躯体化(1.98&;#177;0.52和1.64&;#177;0.43)、抑郁(2.07&;#177;0.98和1.76&;#177;0.57)、恐怖(1.78&;#177;0.43/1.51&;#177;0.6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6,5.09,2.99,P&;lt;0.01),强迫(1.79&;#177;0.63和1.51&;#177;0.67)、人际敏感(1.85&;#177;0.67和1.75&;#177;0.55)、焦虑(1.77&;#177;0.53和1.56&;#177;0.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6,2.67,2.69,P&;lt;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无合并症者严重。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野战部队军人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和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考察野战部队军人的应对方式特征,并探讨他们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947名军人进行调查。结果:①野战部队军人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退避(4.65&;#177;2.05)、自责(2.74&;#177;2.16)、解决问题(0.76&;#177;0.19)、求助(0.61&;#177;0.24)、幻想(0.44&;#177;0.24)和合理化(0.43&;#177;0.20)。②干部比士兵、士官更常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F=3.31,P&;lt;0.05),士兵比干部更倾向于用自责(F=3.97,P&;lt;0.05)和退避(F=4.96.P&;lt;0.05)的方式,而且士兵比士官更常用幻想的方式应对问题(F=7.16,P&;lt;0.01)。一年兵与五年以上兵相比,更常用幻想(F=4.07,P&;lt;0.01)、退避(F=4.12,P&;lt;0.01)和求助(F=2.24,P&;lt;0.05)方式。③灵活性、自律性、兴奋性、有恒性、创新性、敢为性等影响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P&;lt;0.001),而不和谐、紧张性、忧虑性、怀疑性等导致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应对方式(P&;lt;0.001)。结论:野战部队军人应对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人格特征和自我和谐影响军人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的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5&;#177;6和39&;#177;7,分别明显高于国家常模(t=5.0,2.58,P&;lt;0.01);男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显著高于女患者配偶的得分(t=3.49,P&;lt;0.01),SAS得分两者无差异(t=1.48,P&;gt;0.05);农村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3.59,P&;lt;0.05),而SAS得分两者患者配偶的得分无差异(t=1.52,P&;gt;0.05);在SCSQ得分中。男女患者配偶间及农村城市患者配偶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无明显差异(t=0.78与1.8,P&;gt;0.05);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中,男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女患者配偶得分(t=3.43.P&;lt;0.01)农村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2.43,P&;lt;0.05);相关分析可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分与抑郁和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t=0.507,P&;lt;0.0l和r=0.215,P&;lt;0.05),积极应对方式分与一般状况及焦虑抑郁等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可导致配偶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尤以男患者配偶和农村患者配偶为重);配偶的情绪影响(尤其是抑郁)会加重其消极应对方式,建议给予其适当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制作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应用敞箱法、跳台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学、脑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走格数与站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lt;0.01),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Omg/kg组大鼠走格数与站立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lt;0.05,P&;lt;0.01);贯叶连翘提取物37.5mg/kg组大鼠走格数(27&;#177;14)明显多于模型组(18&;#177;5)(P&;lt;0.05).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跳台行为学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逃避反应的获得欠缺而停留期显著延长(P&;lt;0.05),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0mg/kg组大鼠错误反应的停留期明显少于模型大鼠(P&;lt;0.05).5-羟色胺、NA在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0mg/kg组大鼠脑内的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P&;lt;0.01)。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通过增强抑郁大鼠脑内5-羟色胺、NA表达,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人格和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60-816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在人格和家庭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抑郁症患者40例和神经症患者46例。对所有病例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99,7.848;P&;lt;0.05-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在矛盾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在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50~9.070.P&;lt;0.05~0.01);抑郁症组患者还在亲密度和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44,2,846,P&;lt;0.05-0.01);抑郁症组仅在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神经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57,P&;lt;0.05)。结论: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均存在神经质特征和家庭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针对性深入地了解高龄老年人的人格心理特征,为提高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000—02/10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保健科参加体检的郑州铁路局机关及直属单位70岁以上离退休职工147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有4个分量表组成:①内一外向。②神经质或情绪性。③精神质或倔强性。④掩饰或假托。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①焦虑。②抑郁。焦虑、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属无症状,8分为临界值。8~10分症状可疑,11—21分存在症状。结果: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问卷147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①高龄老年人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各分量表平均值均属正常范围,其中有抑郁情绪者占17.9%:有焦虑情绪者占21.6%,且多属轻度。②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在神经质或情绪性、精神质或倔强性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16~69岁常模组(7.88&;#177;4.51,10.06&;#177;4.62:3.40&;#177;3.00.6.08&;#177;3.22,t=4.1964,-7.5033,P〈0.001)、掩饰或假托分量表明显高于16~69岁常模组(16.23&;#177;2.63,13.90&;#177;5.77,t=7.2057,〈0.001),高龄女性神经质或情绪性、精神质或倔强性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16~69岁常模组(8.73&;#177;4.93,10.98&;#177;4.66;2.73&;#177;1.93,5.34&;#177;2.95,t=-2.9932.-8.0111.P〈0.001),掩饰或假托、内外向分量表明显高于16~69岁常模组(14.96&;#177;3.36,11.99&;#177;3.50;11.54&;#177;4.79,9.03&;#177;4.12,t=5.7122,3.4787,P〈0.001)。高龄男性掩饰或假托分量表评分高于女性(拄2.0591,P〈0.05)。③焦虑与神经质或情绪性、精神质或倔强性呈正相关(r=0.6281,0.1476.P〈0.001,0.05),与掩饰或假托、内外向无显著性相关(P〉0.05),抑郁与神经质或情绪性、精神质或倔强性呈显著性正相关(r=0.3700,0.2136,P〈0.001,0.01),与掩饰或假托、内外向呈负相关(r=-0.1540.-0.2046,P〈0.05,0.01)。结论:高龄老年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无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高龄老年人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降低,情绪稳定,能较好适应环境;不良的人格特征,如高神经质和精神质易导致焦虑、抑郁的发生,而开朗外向、低掩饰性的人格会使抑郁性降低,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是一类重要的介质与调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与新生儿脑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内源性阿片肽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设计:以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的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妇产科病房。对象:选择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及长海医院住院分娩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妊娠健康孕妇40例(对照组)及发生胎儿窘迫的健康孕妇43例(胎儿窘迫组)。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对照组孕妇及胎儿窘迫组孕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阿片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啡肽)的水平,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孕妇静脉血及脐血中内源性阿片肽的水平及相关性。结果:胎儿窘迫组新生儿脐血中β-内啡肽、强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啡肽水平[(453&;#177;68),(242&;#177;33),(498&;#177;6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51&;#177;39),(103&;#177;22),(322&;#177;40)ng/L](t=2.713,2.762,P&;lt;0.01;t=2.132,P&;lt;0.05)。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为7.0&;#177;0.1,氧分压为(1.7&;#177;0.6)kPa,二氧化碳分压为(8.9&;#177;0.7)kPa;其中β-内啡肽水平与脐血pH,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418,-0.437,P&;lt;0.01),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442,P&;lt;0.01);强啡肽A1-13水平与脐血pH及氧分压呈负相关(r=-0.337,-0.383,P&;lt;0.05),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346,P&;lt;0.05)。两组血浆中3种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胎窘的病理过程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胎儿出生后早期康复干预具有量化数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背景:自我表露不仅关系到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更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近40年来,成为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大学生的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环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提供参考。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科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象:2002—03选取北京地区某理工科大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424名,年龄17~37岁,平均(22&;#177;3)岁,男生224名,女生200名。干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应用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SD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孤独量表(UCL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开放式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团体施测。主要观察指标:JSDQ和EPQ—RSC、JSDQ和UCLA、JSDQ和SCL-90测定的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性格的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29,P&;lt;0.01);与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r=-0.36,P&;lt;0.01),低表露者比高表露者的孤独感体验强烈;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r=-0.16,P&;lt;0.01)。结论:高、低木同表露者与其孤独或人格特征、情绪体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O)、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56例非独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并与独生学生(n=162)的结果做比较。结果: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独生的学生,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0.69&;#177;0.56;1.25&;#177;0.6l;0.97&;#177;0.60;0.86&;#177;0.62;0.90&;#177;0.55)明显高于独生学生(0.59&;#177;0.44;1.10&;#177;0.56;0.84&;#177;0.59;0.66&;#177;0.49;0.75&;#177;0.43),差异有显著性(t=-3.824~-2.235,P&;lt;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非独生学生SCL-90各因子评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及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50,P&;lt;0.01);而与积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r=-0.110~-0.330,P&;lt;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中间型与成熟防御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共6个变量影响非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R^2=0.276~0.532,P均=0.000)。结论: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等因素与手术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一科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1d,以自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排除不接受调查者,在2001—11—17/2002一01—31调查了1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格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的两个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准(p1=0.395,P&;lt;0.05;p2=0.246,P&;lt;0.05)。在第一典型因素分析中,主要是自变量中的内外向影响积极应对(P&;lt;0.05);精神质与第一典型因素有中等关系存在(P&;lt;0.05)。第二典型因素与神经质、消极应对相关较高(P&;lt;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与EPQ各因子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水平高于0.05,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倾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得分较低的术前患者在中等水平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胃肠癌患者术后抑郁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手术后的抑郁情绪反应及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变化规律。方法:对51例手术后3个月胃肠癌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测定其CD3,CD4,CD8,NK细胞。结果:癌症组的SDS的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4%有抑郁反应的。其中重度抑郁3.9%,中重度抑郁7.8%,轻中度抑郁17.6%。癌症Ⅲ,Ⅳ期的SDS评分(0.49&;#177;0.14)高于Ⅰ,Ⅱ期(0.40&;#177;0.10)。胃肠癌的CD3(63&;#177;11)低于正常对照组(68&;#177;6,t=1.982,P&;lt;0.05),CD4、CD4/CD8(26&;#177;9,1.9&;#177;1.0)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3&;#177;8,2.5&;#177;0.6,P&;lt;0.01.t=3.299,2.768)。抑郁组的CD8(22&;#177;6)明显高于非抑郁组(15&;#177;7,P&;lt;0.01,t=15.215),抑郁组的CD4/CDS(1.3&;#177;0.4)明显低于非抑郁组(2.2&;#177;1.1,P&;lt;0.0l,t=8.702)。抑郁组的CD8与SDS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P&;lt;0.01,r=0.914),抑郁组的CD4/CD8与SDS评分有明显的负相关(P&;lt;0.05,r=-0.615)。结论:胃肠癌患者术后仍有明显抑郁反应。抑郁情绪反应可以影响癌症患者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及个性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心肌梗死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0.05);心肌梗死组的内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和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或低于对照组(P均&;lt;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有负性情绪和精神病性、神经质等性格特点,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