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late vitff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late VKDB)是指生后8天至3月,即超过了经典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年龄发生的出血,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5%~100%,预后不良。现将我院收治36捌患儿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莉 《四川医学》2005,26(10):1155-1155
目的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0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资料、治疗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均表现有激惹、脑性尖叫、惊厥、呕吐,血小板检查下沉,经补充维生素K及综合治疗后治愈22例(78.6%),死亡6例(21.4%).结论早期诊断、尽快输注维生素K、积极控制惊厥和颅内高压是抢救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简称晚K颅内出血)患儿血清电解质钾、钠、氯、钙、镁离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确诊为晚K颅内出血患儿(出血组)分为清醒组、浅昏迷组、深昏迷组,在入院后2小时内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钾、钠、氯、钙、镁离子浓度.同时选取32例儿保科正常体检的婴儿作对照组.结果 (1)出血组65例的患儿血清钠、氯、钙下降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间的清醒组、浅昏迷组及深昏迷组患儿钠、氯、钙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出血组的清醒组患儿血清镁离子下降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浅昏迷组与清醒组、对照组间血清镁离子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昏迷组与浅昏迷组、清醒组、对照组间血清镁离子下降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出血组的患儿血清钾离子与晚K颅内出血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晚K颅内出血病情越重、血清钠、氯、钙、镁离子下降越显著,监测血清钠、氯、钙、镁离子浓度对晚K颅内出血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彩虹  曾莉 《当代医学》2013,(17):57-58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患儿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患儿14例作为观察组,未采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患儿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h后APTT水平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h后AP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h后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450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喂养方法、是否有感染、肝脏功能异常等。结果观察组男性比例较高,平均年龄低,纯母乳喂养比例高,有感染比例高,肝脏功能异常比例高,与对照组被检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原因较多,主要为年龄、性别、纯母乳喂养、感染、肝功能异常,需要临床医生对以上情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祁伯祥 《西部医学》2017,29(2):249-252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外科监护室的72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婴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补充维生素K1,降颅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NSE、S 100β以及TNF α、IL 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2857%;对照组分别为556% 、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81、410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浆NSE、S 100β及TFN α、IL 6 水平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浆NSE、S 100β及TFN α、IL 6 分别为(909±224) μg /L 、(18177±9045) ng/L、(1693±736) ng/L、(2913±863) n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炎性反应,改善脑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玉容 《大家健康》2013,(11):43-44
目的观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450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喂养方法、是否有感染、肝脏功能异常等。结果观察组男性比例较高,平均年龄低,纯母乳喂养比例高,有感染比例高,肝脏功能异常比例高,与对照组被检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原因较多,主要为年龄、性别、纯母乳喂养、感染、肝功能异常,需要临床医生对以上情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发组)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晚发组)各11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早发组子痫、HELLP综合征、肝肾功能损害、胎盘早剥、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恰当选择病例,在严密监测下适当行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E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1)选择符合标准的早产儿80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维生素E预防组和对照预防组各40例,并比较两组BPD发病情况。(2)选择符合轻度BPD诊断标准的患儿30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维生素E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组和对照组各10例。(3)选择符合中度BPD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按照(2)中所述方法同样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比较轻度和中度BPD3组患儿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和发生次数,并比较中度BPD3组患儿高碳酸血症发生率。(4)用药方法:维生素E预防BPD:维生素E,2.5mg/kg,口服1次/d;维生素E治疗BPD:维生素E,5mg/kg,口服1次/d;PS组:猪肺磷脂注射液,150mg/kg,气管内滴注。结果维生素E预防组BPD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均轻于对照预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轻度BPD患儿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平均每例患儿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中度BPD患儿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平均每例患儿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维生素E组与PS组、对照组呼吸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维生素E组和PS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平均每例患儿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E对早产儿BPD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用于治疗BPD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罗彩梅  侯继文  蓝锋 《西部医学》2006,18(4):432-43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喂养方式、地域差异、肝功能异常、巨细胞病毒感染、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加强婴儿混合喂养,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加强农村婴儿特别是男性婴儿的营养监测,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肝功能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并辅以护肝治疗等全面综合治疗,是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新生儿血钙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住院新生几476例,分别于生后24h,3d.5d、7d抽取股静脉血,用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查血清总钙和游离钙、血清钠,血糖,心肌酶。用U检验分析实验纽与对照纽低钙发生率的差异;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赝内出血,窒息或宫内窘迫、肌酸磷酸激酶(CPK)、组织损伤、低血钠、低血糖对血钙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纽低钙发生率为26.05%(124/476),对照纽低钙发生率为0,U=4.11,P〈0.01。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出生体重、血糖.孕周,窒息、及CPK入选方程,B分别0.074,~0.492,-0.040,0.600,0.001。EXP(B):0.485,0.612,0.961,1.822,1.001。P〈O.05,提示出生体重越轻.血糖越低.孕周越小、窒息发生及CPK越高出现新生儿低钙的危险性越大。结论病理儿易出现低钙,低出生体重、低血糖.早产、窒息.CPK增高为低钙的高危因素。性别、组织损伤,颅内出血.低钠与低钙无关。  相似文献   

12.
底爱英 《中外医疗》2016,(19):52-53
目的:比较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88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脑积水发生9例(20.45%)、血肿吸收时间(19.35±6.44)d,观察组分别为2例(4.55%)、(10.02±3.62)d,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及脑积水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血肿吸收时间,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临床术式。方法选择已确诊的HICH患者4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残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病死率及致残率,减轻脑水肿,近期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是治疗HICH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艳  庞燕  廖妮虹 《现代医学》2014,(6):658-66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特点和妊娠结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A组,另选择同期住院6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前置胎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新生儿中早产儿、Apgar评分〈7分及死亡率稍高于B组,出生体重稍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产科医生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光  刘兴洲  唐煜  赵涵 《北京医学》2012,34(1):8-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32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2例在造影操作过程中和其后的24 h内出现颅内出血。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既往房颤病史和糖尿病病史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高血压、脑卒中、吸烟和冠心病病史方面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患者血压检查非出血组平均为145.8/90.2 mmHg,出血组为165.9/105.5 mmHg,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引起的颅内出血是综合因素所致,其中控制效果不好的高血压病史是引起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而术前和术中的血压升高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营养脑细胞、止血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4,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斐 《中外医疗》2011,30(34):15-16
目的 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在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观察2组患者止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艳  刘悦  叶斌 《安徽医学》2023,44(3):245-251
目的 探究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20)和非出血组(n=7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年龄、房颤和舒张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预测方程,检测方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效度,用分层回归分析差异变量舒张压在年龄和是否出血转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72,95%CI:1.007~1.142)、房颤(OR=12.980,95%CI:1.701~99.026)、舒张压(OR=1.076,95%CI:1.030~1.123)是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692,P=0.003,诊断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