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春玲  关馨 《护理研究》2008,(1):275-276
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一般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3.2%。输血、静脉药物依赖或某些医学操作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的主要途径,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rn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经成为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标准化治疗。血液病病人经常需要输注血制品,是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丙型肝炎相关疾病也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预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同时合并GVHD和丙型肝炎尚属少见,现报道1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3%,约1.7亿~2亿人感染HCV[1].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 800万人感染HCV[2].目前,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多应用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应答.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输血和注射血制品是传播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HCV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WHO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在我国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 800万人[1].由于高度慢性化(50%-80%),常可导致晚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不同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引起的1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将发展为慢性肝硬化或肝细胞癌[1].抗-HCV阳性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占报废血液的11.59%-17.82%[2].  相似文献   

5.
抗HCV是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故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1].目前国内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主要为HCV总抗体ELISA法检测,抗HCV ELISA实验假阳性是造成丙型肝炎实验室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遇到的丙型肝炎实验室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正式命名以来,HCV研究即成为病毒性肝炎的热点之一.丙型肝炎呈全球分布,我国整体人群的流行率约为3%,而其慢性化率高达85%,其中20%患者易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约有4千万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1].国外人群感染率为1%~2%,热带地区国家可高达6%,我国约3%左右.一经感染HCV极易转变为慢性,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人员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职业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血传播疾病是指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20多种疾病[1].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HCV)是最常见的慢性血源性传染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它是引起肝硬化、肝癌和肝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目前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已上升至报告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五位[1].为了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状况,目前最有效丙型肝炎公认的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至少要坚持一年以上的抗病毒治疗,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几乎都会引起不良反应,要达到治疗效果,患者要有95%以上的用药依从性[2],必须帮助患者度过药物不良反应期.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变得更为重要.现将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RIBA方法分析某国产试剂抗-HCV阳性反应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可作为HCV感染的标志物.目前在献血人群中普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抗-HCV试剂检测HCV抗体,一旦HCV抗体阳性,血液就判定为不合格,该献血者将被永久屏蔽淘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