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房型人工晶体偏心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理是继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术后人工晶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心。根据尸体眼及临床研究,发现影响偏心的因素很多,主要为前囊孔的形状,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大小和设计,还有因术后炎症机化膜形成造成囊膜不对称收缩。提出位于中心的不小于5mm直径的、连续圆形撕囊法可以预防囊膜收缩综合征,人工晶体的最佳位置是对称性囊袋内植入,大直径视部优于小直径视部。推荐囊袋对称性植入袢-袢直径12mm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或睫状沟对称性植入袢-袢直径14mm的后房型人工晶体。要避免不对称的囊袋-睫状沟植入。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开袢人工晶体(IOL)的总直径应该为多长,作者研究了连续90眼植入视部直径为7mm、双凸型、总直径为10mm 的一体性 PMMA 人工晶体(Adatomed 75 ST)后的情况。所有病例均行不间断地环形撕囊、核水解和晶体乳化术,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植入后吸净晶体后的 Healon。所有手术均由固定两位医生完成。共植入 ST 人工晶体108眼。随访4个月以上者为84例90眼,平均随访期为8.3个月,形态学表现:虹膜与晶体囊粘连12例(13.3%),虹膜与晶体粘连2例(2.2%),大多数病例虹膜与晶体的距离是满意的。晶体上有  相似文献   

3.
作者最近在一组包括正常和青光眼的患者中观察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硬性Galand盘状人工晶体植入后随访一年的后囊混浊发生率为22%,而在一组104眼植入Sinskey型J袢人工晶体随访2年的后囊混浊率仅17%。植入Galand盘状人工晶体术后平均11个月,有13%的病例需做YAG囊切开,而植入Sins-key型J袢人工晶体后平均21个月,需作YAG囊切开的只有10%。作者曾推测盘状晶体表面与囊壁接触面大,向囊四周伸展较多,可能会抑制囊袋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事实与作者的估计相反。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一组植入硬性Galand盘状人工晶体的裂隙灯表现和视力结果。对象和方法:本组为1984年3月至1988年3月间由同一医生做的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5.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视轴区的长期透明。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为防止玻璃体脱出,保证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也可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本文就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其手术操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后囊混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凤华  耿宁  陈翠真 《眼科》1998,7(2):126-128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首要并发症,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纤维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后囊混浊的预防以手术中彻底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植入双凸或后凸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为主,其治疗主要靠激光后囊膜切开,研究发现,Dispase(一种中性蛋白酶),依地酶(EDTA)肝素及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柔红霉纱,秋水仙碱,丝裂霉素等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或增殖的抑制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对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状体袢的角度与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袢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9只科研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眼。麻醉后 ,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 ,并分别植入袢角度不同的PMMA人工晶状体 ,第 1组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 ,第 2组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 ,第 3组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术后 6个月 ,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后囊混浊情况并分级 ,取出晶状体后囊 ,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晶状体后囊染色 ,然后采用医用多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对晶状体后囊表面及赤道部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 arantigen ,PCNA)进行定量检测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裂隙灯下可见术后随着人工晶状体袢角度的增加 ,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及等级均呈下降趋势。光镜及透射电镜扫描可见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有一层或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赤道部均可见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PCNA定量结果 :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组与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组之间后囊表面及赤道部PCNA阳性率 (分别为 10 .5 0 0±2 2 5 8,9.16 7± 2 .2 2 9)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组 (4.5 0 0± 1.871)与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组及植入  相似文献   

8.
5-Fu抑制后囊混浊及其角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  相似文献   

9.
张谊  吴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7,7(2):454-456
近10~15a内,随着超乳手术和植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长期并发症.防治PCO已成为目前致力于白内障治疗研究的眼科专业人员不懈努力的目标.目前,通过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设计的革新,以减少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后囊混浊的研究是令人瞩目的,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新的人工晶状体设计改善了囊袋弯曲结构的品质.视将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囊袋弯曲结构对后囊混浊影响的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探索一些有助于建立囊袋弯曲的冈素来帮助眼科医生了解PCO防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3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人工晶体对兔眼晶状体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48只随机分成A、B、C、D4个组,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在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人工晶体.A组植入三片式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材料、光学部边缘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B组植入三片式硅胶(Silicon)材料、光学部边缘也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c组植入丙烯酸酯(Acrylic)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设计的人工晶体,D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只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 d、1周、1月、3月分别进行了术眼的裂隙灯检查及照像、术后3月行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第1天,(1)前节炎症反应:A、B、C、组瞳孔区都有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D组瞳孔区未见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周时A、B、C组前房闪光阳性,三组瞳孔区渗出膜均较前吸收,D组前房闪光消失,A、B、C组后囊膜清亮,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有明显混浊.术后1月时,A、B组瞳孔区渗出膜仍未完全吸收,前房闪光均阳性.C组瞳孔区渗出膜完全吸收.前房闪光消失.(2)后囊膜及人工晶体在囊袋内位置情况:术后1月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轻度混浊,并发现2组中各有10只眼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偏位和囊膜夹持.C组后囊膜清亮,有2只眼发生了囊膜夹持,其余10只眼的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居中性,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完全混浊.术后3月时,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混浊情况相似,均较前更加明显,C组只有2例中央视区后囊膜有轻度的混浊,其它10例术眼均保持清亮.结论 C组单片式丙烯酸酯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的人工晶体,可能对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维持人工晶体正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东华  朱子诚 《实用防盲技术》2010,5(3):100-101,110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后植入技术,用于稳定眼内结构,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外伤性或与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或人工晶体移位后囊混浊等不易行激光后囊切开的患者,在完成皮质清除后,先把人工晶状体(IOL)袢固定于囊袋内或在机化囊膜夹持稳固下,将IOL光学部经后囊剪口植入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结果全部术眼视轴透明,IOL光学部平稳居中,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某些特殊型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实施IOL光学部后囊后植入,可明显减轻眼内组织反应,预防后发障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后房型人工晶体偏心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理是继白内障囊外出术或超声乳化出术后,术后人工晶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心,根据尸体眼及临床研究。发现影响偏心的因素很多,主要为前囊孔的形状,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大小和设计,还有因术后炎症机化膜形成造成囊膜不对称收缩。提出位于中心的不小于5mm直径的、连续圆形撕囊法可以预防囊膜收缩综合征,人工晶体的最佳位置是对称性囊袋内植入,大直径视部优于小直径视部。推荐囊袋对称性植入禅  相似文献   

14.
无虹膜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现已成为白内障治疗的常规手术.而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更有其特殊意义.因为外伤性白内障大多为单眼白内障,为了术后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和立体视功能,人工晶体植入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然而严重的眼外伤常导致虹膜的损伤,甚至形成完全性无虹膜.无虹膜眼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在一个时期曾被认为是手术的禁忌证.这是由于人工晶体袢无法在睫状沟牢固地固定,又无虹膜作为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前方依托.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虽然解决了无膜眼人工晶体的固定问题,但早年采用开罐式截囊,留下了锯齿状边缘,常因此而在娩出晶体核时或植入人工晶体时,引起晶体囊撕裂,重者可达赤道部.从而可使人工晶体移位,倾斜甚至脱位.连续圆形撕囊法使前囊的孔光滑无缺口,  相似文献   

15.
对白内障83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前囊截开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施行开罐式截囊、连续撕囊及线形截囊。术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开罐组28%,撕囊组15%,线形截囊组7%。与开罐组相比,线形截囊组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撕囊组与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选用一种既能有效地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又能确保人工晶体袢完全植入囊袋内的截囊方式,如线形截囊,对防止后囊混浊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混浊发生率。方法对185例(234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和102例(109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进行6月~3年(平均26月)随访,观察其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前者234眼中有89眼(38%)发生后囊混浊,后者109眼中有18眼(17%)发生后囊混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能降低后囊混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Wu Q  Yang G  Chen G  Dai Y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23-226
目的 观察具有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蛋白酶的虹膜,晶体上皮细胞在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其合成的PAI-1量的变化,以阐述PAI-1对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夫工晶体植入扩后纤维蛋白反应和后囊膜混浊形成的作用。方法 8只新西兰白兔,均1只眼经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在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另1只眼未手术作为正常对照,每2只兔眼  相似文献   

18.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高轴区的长期透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采取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194例(211眼)。其中睫状沟植入组106例(114眼),囊袋内植入组88例(97眼)。术后观察睫状沟植入组后囊混浊37眼(32.5%),囊袋内植入组后囊混浊9眼(9.3%)。经统计学处理,2组后囊混浊有显著性差异(X~2=15.8;P<0.01)。文中对手术方法及后囊混浊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后囊混浊与手术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截囊方式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中,眼组织的损伤,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机分为2组,一组信封式截囊,一组改良信封式截囊,均进行前囊膜下水力分离皮质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改良信封式截囊组术中囊袋完全整率高,对眼组织损伤小,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信封式截囊口弹性大,娩核时不撕破囊膜袋,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