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3是肿瘤抑制蛋白质的突变,导致此蛋白质的过度表达和丧失肿瘤抑制性质。在某些肿瘤中(诸如乳腺癌)p53的表达与众所周知的预后因素有关,但是在结直肠癌中是不明确的。作者曾用多克隆抗体CM1研究细胞核和胞质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评价p53与预后的关系。在293例结直肠腺癌中,有71例(24%)单纯在细胞核中表达了p53,30例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的修复和合成、细胞的分化及凋亡有关,业已证实p53基因突变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有关粪便中检测p53突变对预测及诊断消化肿瘤有诸多文献,并有一定突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p53、c-erbB-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毓任  周建春  陈健  陆朝辉 《浙江医学》2003,25(11):644-645
目的探讨p53及c-erbB-2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p53与c-erbB-2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食管癌中p53与c-erbB-2的表达.结果在43例食管癌中,p53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均为67 4%(29/43),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erbB-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或0.01);p53和c-erbB-2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和c-erbB-2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测定其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评估预后的辅助或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4.
陆浩 《医学综述》1999,5(5):196-198
<正>p53基因是至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p53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但当其缺失,突变时已被证实是许多肿瘤的始因之一。有关p53基因的结构、功能不少文献均有报道。本文就p53基因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p53抗体的出现是肿瘤产生的信号 早在1982年Crawford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blot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p53抗体(p53-Abs),由于受方法的限制,只能分析少数患者,不能得出代表性的结论。以后采用ELA方法在如儿童期淋巴瘤、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细胞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区域或远处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p53蛋白表达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可作为判断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肿瘤生物学中,p53是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这种蛋白又称"基因守护者",作为一种细胞内应激反应的基础,在抑制肿瘤中有重要的作用。鼠双微体2(Mdm2)是一种肿瘤蛋白,有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介导的转录激活的作用,而且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除全长Mdm2(mdm2-fl)高表达外,Mdm2其他转录产物,如Mdm2-a、Mdm2-b、Mdm2-c,在肿瘤细胞中也存在高表达。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Mdm2和p53之间相互作用有关,在Mdm2与p53研究成为热点的同时,Mdm2其他转录产物对p53影响也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并观察 6 4例大肠癌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中 p53阳性率为 57.8% ;p5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大肠癌中PCNA阳性率为 85.9% ;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结论 :p53和PCNA过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 p53和PCNA对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MDM2(Murine Double Minute)最初是在自发转化的成纤维细胞中发现的,可与p53蛋白结合,抑制p53介导的转录活性和阻止p53诱导凋亡的作用,引起肿瘤发生。人体许多肿瘤中都存在MDM2基因的扩增表达,且表达程度往往与肿瘤的临床分级、病理分期、是否转移有关。目前,已证实MDM2基因加速乳腺癌恶性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疗效与MDM2蛋白的表达程度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患者粪便p53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之间关系,并探讨从粪便中检测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粪便标本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癌组织中p53表达情况。结果: 3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55.9%,正常黏膜未见p53表达(P<0.01)。p53表达与基因突变呈正相关关系(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大小有关,肿瘤≤ 5cm者阳性率高于>5 cm者(P<0.05),但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12例癌组织中有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其粪便中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1.7%,正常人未检测出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因素;大肠癌患者粪便中可检测出p53基因突变,粪便中p53基因检测可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高危人群的筛检普查。  相似文献   

10.
磷酸化STAT3和p53基因在表皮肿瘤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stat3磷酸化(P-stat3)和p53基因表达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鳞状细胞癌(SCC)30例、基底细胞癌(BCC)、皮肤脂溢性角化(SK)和正常皮肤各2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中P-stat3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皮肤和皮肤SK相比,P-stat3在皮肤SCC、BCC中呈明显的上调表达(P<0.001),皮肤SCC中 P-stat3的表达强度又明显地高于BCC(P<0.05);②P-stat3在皮肤S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③正常皮肤和皮肤SK无p53的表达,皮肤SCC和BCC中p53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且在皮肤SCC中P53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关,与肿瘤是否位于暴露部位有关(P<0.05).④皮肤SCC中,P-stat3和p53的阳性表达强度具有正相关性,rs=0.641,P<0.05.结论:①P-stat3级联分子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表皮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②stat3的过度活化可能与皮肤SCC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③p53基因可能与stat3共同参与皮肤SC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胃癌和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很高的p53基因突变率(6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2)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是切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前提。(3)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随肿瘤切缘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结论 就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而言,距离肿瘤边缘5cm可定为肿瘤的分子切缘。  相似文献   

12.
马群英 《医学综述》2013,19(5):826-828
p53是一种核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凋亡诱导,属于抑癌基因。但多数肿瘤中p53发生突变,而部分突变的p5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抵抗等有关。Survivin是另一个重要的凋亡分子,属于凋亡抑制家族成员之一,可通过抑制capase-9和capase-3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其对肿瘤的发生、复发等有重要作用,两者都是肿瘤分子治疗的靶标,在临床和分子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蛋白和PC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65.96%,PCNA阳性率为85.11%,p53蛋白阳性、PCNA阳性与肿块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人生存期有关,与肿瘤的分级无关。结论:临床检测p53蛋白和PCN评价食管癌病人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永红 《右江医学》2005,33(6):585-586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病灶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ki-6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51/70)和31.4%(22/70),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ki-67基因蛋白表达则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有关,检测突变型p53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CNA和P53在卵巢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例正常卵巢、21例腺瘤、10例交界性肿瘤和35例腺癌(其中浆液性癌22例,粘法性癌13例)中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进一步了解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腺瘤、交界性肿瘤和腺癌中PCNA指数逐渐升高(P<0.05和P<0.01).p53表达仅见于卵巢癌中,浆液性癌的表达率高于粘液性癌(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问PCNA指数无明显差异,但p53指数和PCNA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此外,PCNA指数和p53指数与癌组织分级有关。结论PCNA指数和p53指数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p53指数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p53基因是人体抑癌基因。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超过50%以上的人类肿瘤存在p53基因的异常,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分化以及DNA修复。p53突变体可能会使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功能失活,甚至发挥癌基因的功能,p53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p53基因治疗,目的是纠正恶性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功能,在多种肿瘤的体内外试验中显示出明显疗效,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53基因调控网络也有很多新的认识。笔者就p53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9例大肠癌中p53、nm23-H1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肠癌中p53、nm23-H1的阳性率分别为52.2%及68.1%,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D,nm23-H1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同时检测p53、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P73、P5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以往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基因的改变有关,其中比较明确的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变有关.最近,p53基因家族中的新成员-p51和p73的基因已经被发现,他们分别位于染色体3q28和1p36.3部位.p73基因和p51基因具有类似于p5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可通过p53依赖途径和非p53依赖途径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UMA与多种化学药物诱导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过程有关,其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玲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3-3674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蛋白在60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中p53阳性率为53.3%,p5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胃癌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53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也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数目的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