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39例麻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39例麻风用MDT。新PB223例,治疗半年时间治愈42例(18.8%),142例有效(63.7%);治疗1年治愈116例(52%),102例有效(45.7%)。用过其它治疗的PB240例,用MDT半年和1年时,治愈数分别为98例(40.8%)和182例(75.8%),有效数分别为131例(54.6%)和54例(22.5%)。单用DDS愈后复发的PB21例,用MDT半年和1年,时治愈分别为0和  相似文献   

2.
牛脾转移因子及白三烯C4与异位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脾转移因子口服液(OBS-TF)治疗异位性皮炎(AD)2 例,井采用3H放兔法测定了OBS-TF治疗前后AD患者及正常人血浆及外周血白细胞(PBL)中白三烯C4(LTC4)含量。AD血浆及PBL中LTC4含量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则无显著差异,AD的严重程度与LTC4水平相乎行,提示LTC4可能作为强效炎症介质之一介入了AD的发病过程, OBS-TF则可能作为LTC4的抑制剂对AD发挥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 E N) 的发病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 S V2) 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法( I S P C R) ,对35 例 E N 皮损组织及14 例正常皮肤组织切片中的 H S V2 D N A 进行扩增, S P 免疫组化染色, A E C 显色。结果  H S V2 D N A 在 E N 及正常皮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7 .1 % (20/35) 、8 .3 % (2/14) , P< 0 .01 ,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皮损部位,以小血管为著,细胞内的分布以核内型为主,亦有核浆混合型。结论  E N 的发病与 H S V2 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张学军,杨森在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常出现大疮皮损,曾有病例报道认为是SLE伴发类天疱疮(BP)或疮疹样皮炎(DH)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EBA)等[1.2]。近年来,随着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和超微结构等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B细胞中CD23的表达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在SLE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我们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核酸杂交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23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30例SLE患者PBMCCD2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关系(rs=0.3814,P<0.05);具有不同ANA、抗dsDNA抗体水平,有无伴肾损、脑损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和其它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0例SLE患者PBMCCD23mRNA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经治疗病情稳定后,CD23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至正常(P均>0.05)。提示在SLE活动期B细胞高度激活、增殖并大量表达CD23,且该种表达与ANA、抗dsDNA抗体产生水平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1986-1995年间,于云贵川三省59例共8,307名麻风病人完成了FD MDT,之后每年进行监测得的平均复发率在MB是0.15/1000人,PB0.55/1000人年。FD MDT前的未治组与经治组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MB中5名复发出现在监测的第4-7年;5名PB复发在FD MDT后的4-5年,另有6名PB在55年监测期后复发,未计算在复发率中。PB复发中,多数(6/11)是原本应上MB廊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血细胞酶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银屑病患者血细胞酶学方面的变化,我们对其血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银屑病24例,男11例、女13例,均为初诊病人。对照组28例,均为男性,来自血站献血者。(二)方法:抽取静脉血,涂片,待血片自然干燥后,进行酶的显示。试剂均选择使用我校中心研究室生产的临床细胞化学成套试剂。1.LDH:①新鲜涂片自然干燥,不固定。②将A、B、C瓶混合,稍静置片刻后,滴于标本上,…  相似文献   

8.
作者测定20例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患者全血SOD、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0.001),血浆LP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而全血GS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患者抗氧化酶促防御系统酶活性低下,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20091例麻风治愈后复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部分县市在1958-1990年治愈的20091例麻风患者,进行复发的回顾性调查。对原为MB的7289例,观察了71175.5人年,复发461例,发率为6.48/1000人年;对原为PB的12802例,观察160079人年,复发678例,复发率为4.29/1000人年。复发与治疗用药关系密切,MB单用DDS的5628例中复发446例(7.92%),用DDS+RFP治疗的1405例中复发15例  相似文献   

11.
表皮下大疱病的鉴别诊断和抗原表达区域性差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盐裂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简称盐裂DIF),分别研究正常人皮肤、类天疱疮(BP)及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表达的区域性差别和表皮下大疱病鉴别诊断。 窝、肘窝、上背、下背、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BP抗原表达率较高;膝、阳窝、足背、肘、肘窝和下腹部皮肤EBA抗原表达率较高。皮肤DIF显示25例表皮下大疱病中16例(64%)基底膜带有C3或IgG或伴C3和IgA沉积;盐裂DIF表明25例(100%)均有IgG或伴C3和IgA沉积在表皮侧或真皮侧。结果提示,BP抗原高表达率与皮损好发部位相一致;EBA抗原高表达率一部分与皮损好发部位一致。盐裂DIF不仅提高DIF阳性率,而且根据免疫反应物沉积部位可以鉴别出BP与EBA以及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2.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研究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发现病例组全血CA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LPO水平,红细胞SOD活性,全血GSH-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晒对血清酶学  相似文献   

13.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14.
应用ColterJT-IR型细胞分析仪对40例红斑狼疮患者(SLE)的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且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对S  相似文献   

15.
452例麻风复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1963-1992年间有264例麻风患者MB381例,PB71例治愈后复发,其中用DDS的425例,用DDS+TB1的21例,用DDS+RFP的6例。MB患者治愈至复发平均为9.7年,PB为6.9年.复发均不受治疗时间长短的影响。30年来风发数与新患者数之比在逐年增加。到目前用在MDT治愈者中尚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选35例单用DDS治愈平均已18.6年的病人,相隔一年取两次耳垂血;1994和1995年共取血清70份,分别用PGL-1和LAM-β抗原做ELISA。IgG-LAM-βOD值〉).18,IgM_PGL-1〉0.16为阳性,IgG-LAM-β,BL-LL组23份阳性(48%)BT-TT组5份阳性(23%)。IgM-LAM-1,BL-LL组24份阳性(50%),BT-TT组6份阳性(27.6%)。所有  相似文献   

17.
MDT-PB治愈7年后复发1例王尚辉(砚山县皮肤病防治站663100)患者沈某某,男,41岁,1988年2月因四肢远端干燥闭汗,感觉迟钝,双尺,双腓总神经受损,左手五指勾屈而诊断为BT型麻风(第一次发病的各次查菌的BI值均为0),当月即开始用MD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疱液的诊断价值,了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2(IL-12)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相关性。方法 寻常型天疱疹(PV)9例,大疱性类天疱疹(BP)31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4例,线状IgA大疱病(LAD)2例。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患者皮损中自身抗体的类型及沉积部位,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血清和疱液中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滴度,用酶联免  相似文献   

19.
117例麻风性神经炎临床监测分析皋官蔚,王厚峥我们对1l7例麻风患者连续2年进行神经炎临床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7例中联合化疗(MDT)治愈后监测91例,MDT现症治疗者26例。其中MB87例。PB30例;男74例,女43例。按...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皮肤病与性病》1996,18(3):99-100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马琳(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100045)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DenphigoidBP)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偶见于儿童。为此,本文通过有较完整资料的5例患儿,对儿童B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