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中,由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理解偏差,出现在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的"二元化"问题。通过分析现有两种鉴定的缺陷,提出了合法、合理鉴定医疗侵权民事责任的途径,以期达到科学、公正地解决医疗侵权民事诉讼中的医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侵权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是指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和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护理侵权。护理侵权是指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而侵害被护理者的权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临床上经常因出现侵害患者的权利而发生纠纷,现在介绍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侵害患者权利的行为,旨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是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应该依照民事责任来处理双方的纠纷.图书馆服务产生的民事责任分为侵权民事责任和违约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是图书馆服务中最常见的民事法律责任,构成违约的一方必须承担赔偿后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界定了会诊的法律性质,认为会诊是民事合同行为,其兼具有非典型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有偿合同等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会诊过程中医方相关民事责任问题,包括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类型?会诊医师的民事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金阳  吴佳兴  肖思霈 《黑龙江医学》2012,36(9):696+714-696,714
<正>《侵权责任法》,自2010-07-01起施行以来,提出来医疗损害为核心的民事责任制度,这也就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面临了新的问题。建立起符合《侵权责任法》要求的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势在必行,现有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必须进行改革。《侵权责任法》第七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  相似文献   

6.
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审理医患纠纷案件时。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是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动物致害责任是一项古老的民事责任制度,历史悠久,但是我国学者对此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宠物豢养的增多,因动物致人损害而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出现,引起人们对这一特殊侵权行为的关注。文章着重研究了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及其赔偿:动物致害责任作为一种古典的危险责任之一,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动物致害责任中的动物是指为特定人所占有的,具有自主性伤害能力的动物,因此不包括处于野生状态的动物;且动物致害必须是动物之独立动作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另外,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8.
李琴  吴芳玉  文付容 《四川医学》2005,26(12):1495-1496
当今社会公民对生命和健康日益重视,因医疗损害提起的医疗诉讼日渐增多,医疗损害越来越成为普通老百姓、医疗单位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医疗损害不等同于医疗事故,其涵盖的范围比医疗事故广,包括医疗事故和其他非医疗事故因医疗者过失造成患者的损害。法学界对医疗者在医疗损害中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以及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持不同的观点,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是以侵权提起诉论,要求医方承担侵权责任,而在法律适用方面有的主张提起侵权之诉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解释和参照《条例》的规定,也有主张提起违约之诉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同时参照《条件》的规定,但也不乏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而完善我国的医事法律和相关制度以及医疗分险机制是解决上诉问题的关键。本文试就医疗损害的相关法律进行分析,以期借此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相关法律的认识,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增强对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医师多点执业的侵权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只解决了多点执业医师与受聘医院内部责任的分担问题,并没有解决对外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问题。本文提出现行司法上多点执业医师与受聘医院对外承担侵权法上连带责任的可能性,以期引起多点执业医师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医疗纠纷相关法律问题 第七讲 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责任的性质一般分为三种,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下面分别论述: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进行了民事违法行为的人要承担由其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目的是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给权利人以充分的法律救济,恢复受害的权利,弥补权利人受到的损害。民事责任有四个特征:一是民事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院》2009,(3):65-65
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部与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最近召开了“侵权责任法中医疗侵权责任相关问题讨论会”,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和卫生部政法司、医政司、医管司等部门负责人,北京地区部分医院院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负责入介绍了人大法工委对立法的初衷,并对有争议的条文进行了解释。与会人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中涉及医疗侵权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有限赔偿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龚斌 《医学与社会》2000,13(1):46-47
医疗事故责任历来是纠纷中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医院强调一次补偿,患者要求巨额赔偿,作者认为二者均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不心符合民法原则,邦联提出痦秘事责任的有限赔偿说,即患者因其承担了部分的医疗费用的支出而在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的处理时享有部分赔偿权利,院方因其自筹了部分医疗经费(存在一定的赢利)而在医疗的民事责任处理时承担部分的赔偿义务。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刑法》,明确规定了"医疗事故罪";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细化并激化了医疗事故(损害)的行政、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医疗事故"赔偿再度被激化,"第三方化解机制"应运而生;2008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实施,规定了"医疗事故罪"立案标准,医疗事故刑事责任追究难度增加;2010年7月1日实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民事责任高度激化,"医疗损害鉴定"取代了"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追究基本停止,医疗安全管理进入了"赔钱了事"的无序化时代,医疗安全形势愈加严重,患者在医院的医源性人身损害事件频发。这种"医疗损害去刑事、去行政的化解方式"对医疗安全管理造成的影响必须引起司法界和卫生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将“通知-删除”规则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搜索、链接服务两类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中的免责条件。《侵权责任法》网络侵权责任条款将这一规则改造为归责条件,《民法典》延续并细化了该条款。云服务器提供商为云计算和用户接入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与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存在本质区别,云服务器提供商不应适用《条例》中的“通知-删除”规则。同时,云服务器提供商不能采取与“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效的“必要措施”,也不应承担“转权利人通知”义务,不应适用网络侵权责任条款中的“通知-删除”规则。云服务器提供商不仅应完全豁免“通知-删除”规则,更应豁免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举证责任分配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核心要素。本文借鉴德国的有关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理论及司法实践,提出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有限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患双方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找到相对的契合点,以推动医疗侵权案件公平、公正的审理。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对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药品不良反应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及法律责任带来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归纳等逻辑研究的方法,研究《侵权责任法》的法律规定。结果证明了常见且可预期之外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缺陷,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侵害时,药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结论确定药品不良反应侵权责任时,应当区分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同时要对关键细节进行司法解释以明确法律责任,也可以更好地体现《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7.
从性质上讲,公平责任是以公平观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的。医疗侵权案件是否适用公平原则,法律没有做出限制性规定,但鉴于医疗行为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人们普遍认为不应适用公平原则。而现实中,在医院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法院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情形明显增加,从而对医疗机构构成了新的不公平。文章通过分析医疗侵权领域的归责原则界定、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以及公平原则的适用条件,认为不应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院院长》2009,(5):70-71
2008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侵权责任法(草案)》(下称《草案》)进行了审议,这意味着距离《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实施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角度审视“第三者”插足行为,应确认这一行为系侵权行为,其侵害的客体为他人之配偶权而非名誉权;“第三者”应向无过错配偶承担民事责任,其责任形式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财产损害赔偿为辅  相似文献   

20.
从"医疗行为"的概念界定、侵权责任法的内容、我国与德日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情况对比、侵权责任法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侵权责任法与以往规定的差异,以及其实施后对医疗行为可能产生的变化影响,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冲突,改进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纠正和转变不恰当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