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向转诊是实现分级医疗的关键途径,而健全的转诊支撑平台可为分级系统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以上海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为例,通过对双向转诊支撑平台中绿色通道、专家下沉、信息共享平台等技术手段运行状况的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双向转诊支撑平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经验及相关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矛盾.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社区首诊为核心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已趋完善,而国内以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为核心的城市分级医疗体制的建立刚刚起步,尚无成熟经验.卫生部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建设思路,已于2006年先后在深圳、南京、上海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示范城市进行了此项工作的试点运行.  相似文献   

3.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辽宁省结合实际,从2009年起,以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为载体,以远程会诊系统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县医院为承接的医疗协作联合体内部双向转诊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按照国家医改的总体思路,落实"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再次提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双向转诊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格局,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的就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转诊路径是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双诊制",即双向转诊制和全科医生首诊制[1]。目前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模式下双向转诊中存在的矛盾和解决方法,以及制约其实施的因素。方法:通过调阅文献和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双向转诊制度、现状以及制约其实施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解决现状的建议和策略,促使区域双向转诊模式能够更好地实施。结论:双向转诊的实施能够建立新的医疗体系,合理地运用区域医疗资源,很好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双向转诊的推进,能够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并且确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合理格局。这本来是我国从医疗卫生体系出发,制定的一项可行性高,有多项重大意义的医疗制度。但自实施以来,却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要让双向转诊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患者的角度探讨制约双向转诊实施的因素,促进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长沙市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将其分为高、中、低3等,每等级2个区,共6个区,再按照其经济情况划分为高、中、低3等,分别选取2个基层医疗机构,随机抽取36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特殊参与双向转诊的患者、医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为60.9%,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为21.1%,经历过双向转诊并且对双向转诊服务满意的为85.7%,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愿意经过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上级医院为82.9%,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愿意经过上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疗构进行康复治疗为77.6%.结论 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较少,家庭契约式服务签约率较低,双向转诊知晓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字医学》2013,(6):101-101
日前,湖北省卫生厅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到今年年底,在全省范围内组建100个医疗联合体(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疗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转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当前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历史趋势下,基层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是决定未来整个医疗体系服务效能的基石。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新医改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回顾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历史,剖析近年来基层医疗在服务内容、目标人群、支付方式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迁。梳理了我国基层医疗由农村起步,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新医改后经历了整体重构而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的回顾,指出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所承担的任务正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维护拓展;以“医联体”为主的整合医疗,即将逐渐转型升级为以健康为目标的“健联体”。本文从:目标和任务的转变、服务内容的拓展、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技术革新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这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未来分级诊疗下的整合医疗是大势所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供给结构、人才培养、绩效激励、政策保障、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对于优化医疗诊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水平,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为切入点,摸索总结了一些提升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效果的措施,以期能为后期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诊疗全面展开积累必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仍处于下车伊始的阶段,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目的 了解居民双向转诊支持及满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6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 55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居民双向转诊支持率及满意度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双向转诊支持率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5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7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0%。1 473名居民中,双向转诊支持率为53.8%(793/1 473)。不同婚姻状况、年医疗费用、过去1年有无基层就医、转诊经历、是否赞成强制基层首诊、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支持分级诊疗制度情况居民双向转诊支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年医疗费用、转诊经历、赞成强制基层首诊、支持分级诊疗制度情况是居民双向转诊支持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有转诊经历的435名居民中433名(99.5%)回答转诊满意度问题,其中133名(30.7%)对转诊满意,101名(23.3%)不满意,199名(46.0%)评价一般。赞同强制基层首诊的满意度〔39.9%(83/208)〕高于不赞同的居民〔22.2%(50/225)〕(χ2=15.878,P<0.001);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居民满意度〔35.5%(107/301)〕高于不支持的居民〔19.7%(26/132)〕(χ2=10.834,P=0.001);支持双向转诊的居民满意度〔38.5%(74/192)〕高于不支持的居民〔24.5%(59/241)〕(χ2=9.927,P=0.002)。在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为转诊手续烦琐、医保报销不便和上下医疗机构缺乏交流。结论 徐州市居民对双向转诊的支持率低、满意度低,制度的宣教、实施细节和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支持率和满意度。应向医务人员和居民双向精准宣教,优化转诊流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谈及医疗资源整合,就是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这种以市场和病人为对象的外部资源的整合固然重要,但对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内部资源优化,尤其是占全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的公立医院的资源整合往往被忽视,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全科医疗转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转诊体系是患者获得连续、协调、整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发展建立一个全面的转诊体系分析框架,有助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全面思考转诊体系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指导实践者建立和完善转诊体系。本研究广泛吸收国外转诊研究成果,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了全科医疗转诊体系框架,明确了其中的4个核心要素(转诊参与者及其责任、转诊决策、转诊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转诊管理系统),并阐述了各要素的内涵。从而提出对我国今后开展转诊研究的3点建议:(1)应重视和发挥转诊单的医疗功能;(2)制定转诊指南;(3)重视转诊体系的管理属性,开展转诊管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双向转诊的规范化管理,构建畅通的双向诊疗体系。分析了转诊患者病案管理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双向转诊缺少监管考核机制;因患者诊疗信息共享不畅,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患者转诊认识不足,具有抵触情绪;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差,高水平专技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利用医保差别化支付的激励机制,合理引导就医流向;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转诊信息共享;规范医疗机构间转接诊管理,构建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通过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的就医理念;开展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转诊中的应用,将病案质量和双向转诊纳入监管考核机制等措施。总之,双向转诊和转诊患者病案信息管理涉及面广,需要政府和医院等多方共同努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医学教育》2017,(1):28-31
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也被视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中国分级诊疗体系长期无法有效建立的因素诸多,但其根源在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质医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因此,如何通过提升进修教育品质来培养高水平基层医疗人才,推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我国新医改背景下,对如何通过提升进修教育品质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落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医疗卫生现状,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角度阐述推行双向转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探讨如何实现双向转诊,实践证实基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双向转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卓林  李娜玲 《重庆医学》2018,(3):416-417,422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黄培  易利华 《铁道医学》2014,(5):536-539
双向转诊是有效配置区域上下游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资源、构建合理分层就诊体系的重要举措。作者从供应驱动视角分析了双向转诊协同概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供应驱动视角下双向转诊协同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完善供应链体系,建立基于协同的院际联盟模式;协调供需平衡,建立基于共赢的分层诊疗机制;信息实时共享,建立基于便捷的双向转诊模式和业务流程;政策引导支持,建立基于可持续的长效供应机制;与需求驱动互补,及时响应患者动态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