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术配合孕期会阴弹性护理对初产妇术后疼痛、切口愈合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入的初产妇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6例。对照组行传统会阴部切开术(45°),试验组行改良会阴部侧切术(25°~30°)配合孕期会阴弹性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和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术后会阴切口疼痛Ⅰ级率为69.7%,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3%,与对照组的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4±0.55)分,高于对照组的(8.64±0.54)分(P0.01)。结论改良会阴侧切术配合孕期会阴弹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术后疼痛症状、降低切口感染率及促进切口早期愈合,在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凤芹  孙洪玉 《山东医药》2002,42(12):61-62
20 0 0年 6月至今 ,我院采用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法 ,缝合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口 ,明显克服了传统缝合的缺点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 180例 (观察组 ) ,年龄2 5~ 30岁 ,均为足月妊娠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娩出胎儿 ,采用改良法缝合会阴切口。即用 1- 0可吸收合成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粘膜 ,间断一次缝合肌层、皮下脂肪层 ,用 3- 0可吸收合成线连续皮内缘缝合会阴皮肤。另随机选取同期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 12 0例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缝合法 ,即 0号肠线两层间断缝合 ,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两组间产妇年龄、孕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与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时间以及恢复情况。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分为两组,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娩时会阴自然裂伤的40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产后对其伤口的愈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愈合的时间较短,1至3天肿痛开始消退,3至4天便可进行缝线拆除,至于对照组则需4至6天才可进行缝线拆除,会阴伤口的肿痛消除效果也不及观察组。结论在产妇分娩时,尽量减少会阴侧切,保护产妇会阴不受损伤,由此阴道分娩很好地保护会阴自然裂伤在临床手术上更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0例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结果对照组胎儿娩出时间(10±1.2)min,总手术时间(40±5.0)min,娩头困难10例,术后血尿15例,术后病率13.9%;观察组分别为(4.0±1.5)min、(25±5.0)min、0例、6例、9.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式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护理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10-2013-12在门诊利用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有无明显水肿及感染、伤口有无破裂及出血、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水肿、切口出血、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愈合时间、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组通过护理行为干预,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健康意识,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和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76.5%,并发症发生率为9.8%,低于对照组的25.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和产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的初产妇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助娩。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45.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0.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产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助娩,能够显著降低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率,并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时和产后的疼痛程度,且不会延长产妇的第二产程,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的腹腔镜辅助下的肛提肌外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常规腹腔镜辅助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需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1年6月68位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PR组和改良ELAPE组,每组34例。APR组患者给予常规APR术,改良ELAPE组患者给予改良的ELAPE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术中穿孔、环周切缘阳性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量、会阴切口拆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盆腔出血、肠梗阻、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周围血肿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随访结果项目包括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 结果改良ELAPE组手术时间长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0,P=0.000);术中出血量(t=-0.775,P=0.441)、淋巴结阳性率(χ2=0.553,P=0.457)、环周切缘阳性率(χ2=0.863,P=0.353)、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ELAPE组排气时间(t=-4.403,P=0.000)、排便时间(t=-2.934,P=0.005)、会阴切口拆线时间(t=-2.490,P=0.015)均早于APR组,腹腔引流量少于APR组(t=3.52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t=0.593,P=0.555)、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t=1.581,P=0.122)、住院时间(t=-1.465,P=0.148)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盆腔出血(t=4.24,P=0.94)、肠梗阻(t=5.55,P=0.58)、会阴切口感染(t=7.74,P=0.54)、会阴切口周围血肿(t=8.55,P=0.14)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t=3.11,P=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60个月,改良ELAPE组局部复发率(χ2=5.639,P=0.018)、远处转移率(χ2=4.178,P=0.041)均低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1,P=0.107)。 结论改良的腹腔镜辅助的ELAPE手术较传统腹腔镜辅助的APR手术来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ERAF)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HCAF)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ERAF、对照组采用松弛挂线术(LST),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肛门功能失禁(Wexner)评分、术后复发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t=-1.268,P>0.05)、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χ2=1.829,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t=-16.464,P<0.05)、伤口愈合时间比较(t=-12.662,P<0.05)、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t=-34.785,P<0.05)、术后第5天VAS评分比较(t=-8.222,P<0.05)、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t=-6.05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AF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肛门失禁评分亦优于LST术式,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中心住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或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n=52)与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n=4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第1、3、7天)、创面面积(手术当天、术后7天、术后14天)、创面愈合时间、肛门Wexner评分(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3个月)、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Wexner评分、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更短(t=5.473,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t=5.426,P<0.05),术后不同时点(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873,6.665,2.162;P<0.05),不同时点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t=40.744,40.154,42.535;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4.356,P<0.05),术后出现排尿不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χ2=4.537,P<0.05),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310,P<0.05),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t=2.348,2.180;P<0.05),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4.947,P<0.05)。 结论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期测量会阴体长度及弹性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0例经阴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测量会阴体长度及弹性度并予相应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会阴侧切率、裂伤发生率、出血量、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切口甲级愈合率升高,住院时间缩短(P均〈0.01)。结论分娩期测量会阴体长度和弹性度并予相应干预,可降低会阴切开术及软产道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惠尔伤口护理敷料在糖尿病足伤口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在基础治疗、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组合敷料,进行伤口换药。对照组(n=50)采用基础治疗+常规的惰性敷料进行伤口换药,治疗组(n=50)采用基础治疗+康惠尔伤口护理敷料,观察比较6~8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糖尿病足痊愈率90%(45/50),远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3.5%(16/50),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惠尔伤口护理敷料较常规的惰性敷料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剖胸术改良关胸方法的远期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与传统关闭胸腔方法在剖胸手术后对手术侧胸部及上腹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于2004年5月—2006年7月剖胸手术病例6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改良方法关闭胸腔,另一组应用常规关闭胸腔的方法,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改良方法关闭胸腔较常规关闭胸腔方法明显减轻手术侧胸部及上腹部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恢复。结论用该方法关闭胸腔术后远期效果好,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侧卧位无保护会阴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于第二产程协助产妇采用侧卧位于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完成生产过程,对照组由在第二产程中取传统截石位及保护会阴状态下完成生产过程,以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妇舒适满意度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舒适满意度更高,会阴裂伤数更少,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更短(P<0.05);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会阴侧切、剖腹产率均更低(P<0.05).结论 于第二产程协助产妇采用侧卧位方式分娩,可明显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满意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褚庆明 《山东医药》2010,50(38):65-66
目的观察高频电容场技术(HCPT)改良术式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240例Ⅱ-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改良高频电容场技术(HCPT)术和外剥内扎手术(Milli-gan-Morgan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88例,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82、31、7、0例和1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5±3.2)、(16.8±3.1)d,两组相比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大出血1例、切口水肿21例、残余皮赘5例、肛门狭窄1例,复发(伤口愈合后又出现便血、肛门肿物突出或伴有疼痛)4例,对照组分别为4、56、31、15、1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率相比P均〈0.05。结论 改良HCPT术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疗效与于外剥内扎术类似,但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房2019年5月-2019年9月接收的64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以及产后1个月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三次伤口愈合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伤口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5-03在该院接受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自然分娩孕妇1 0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10~2013-09在该院采取常规助产法正常分娩的孕妇5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种接生方法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会阴疼痛程度及侧切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产妇对助产质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和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1%和0.2%,对照组分别为1.0%和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软产道裂伤和会阴侧切率,并可提高产妇舒适度,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和窒息的发生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护模式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4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全过程。结果奥瑞姆部分补偿系统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侧肢体麻木、疼痛比例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33/70)vs66.7%(46/69),P〈0.05];伤口出血,穿刺侧前臂血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4/70)vs.13.0%(9/69),P〈0.01]。奥瑞姆辅助教育系统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侧肢体麻木、疼痛比例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36/144)vs.33.6%(48/143),P〈0.05];伤口出血,穿刺侧前臂血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23/144)vs.125.9%(37/143),P〈0.01]。结论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于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侧肢体麻木、疼痛,降低伤口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