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医肾生髓的理论,用中药益髓生血灵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41例,其中益髓生血灵胶囊治疗29例,28例有效,用益髓生血灵新剂型(冲剂)治疗12例,全部有效。并与西药马利兰治疗β—地中海贫血作了比较分析,表明中药治疗的显著疗效和优势。并对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基因分析,从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研究了疗效的分子机理,提出了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机制,提出了中医肾生髓的理论是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理论核心的假说,并验证了它的客观性,为传统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益髓生血灵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7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并进行停药后的疗效随访调查。结果: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Hb、HbF水平,优于西药马利兰。结论:中药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象理论,从肾论治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证治规律和客观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地中海贫血(α-,β-型),疗程3个月.结果:对同一中医证侯(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的两种地贫(α-,β-型)患者,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均取得肯定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与血液指标的提高相一致.研究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的假说,验证了它的客观性,并初步揭示了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结论: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填精益髓法从肾论治,辩证治疗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高发区临床实践和疗效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客观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象理论,从肾论治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证治规律和客观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地中海贫血(α-,β-型),疗程3个月.结果:对同一中医证侯(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的两种地贫(α-,β-型)患者,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均取得肯定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与血液指标的提高相一致.研究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的假说,验证了它的客观性,并初步揭示了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结论: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填精益髓法从肾论治,辩证治疗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高发区临床实践和疗效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客观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方法:纳入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8例(α-地中海贫血42例、β-地中海贫血26例),采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Hb、RBC、Ret)、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α-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后Hb、RBC明显升高(P0.01),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1),西医有效率为81.0%,中医有效率为67.6%;β-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后Hb、Ret明显升高(P0.05),西医有效率为61.5%,中医有效率为31.6%。两组患者治疗后Hb升高幅度、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在西医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中医疗效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异;益髓生血颗粒能有效提升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的Hb水平,同时还能提升α-地中海贫血的RBC水平及β-地中海贫血的Ret水平,改善α-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说明益髓生血颗粒在改善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的血常规及中医证候方面存在不同的疗效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HbH病25例、β-地中海贫血11例)给予两个阶段的治疗,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第二阶段服用益髓生血颗粒,两阶段分别服药12周,阶段之间设4周的洗脱期。检测两阶段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胎儿血红蛋白(HbF)、血红蛋白H(HbH)]和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两个阶段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83.33%,优于安慰剂阶段的19.44%(P0.01),治疗后患者Hb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安慰剂阶段(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96.00%,优于安慰剂阶段的24.00%(P0.01);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54.55%与安慰剂阶段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心悸、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面色萎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有效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参数,对HbH病、β-地中海贫血均有效,并且HbH病的临床疗效优于β-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7.
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9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重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口服益髓生血灵颗粒剂,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Ret、HbF水平的变化,停药后进行疗效随访调查.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Hb、RBC、Ret、HnbF水平显著提高,停药后疗效维持平均3-6个月,未见毒副作用.结论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贫血是因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它是世界上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根据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在广西高发区,用补肾益髓法治疗地中海贫血600余例,取得了肯定疗效。论文探讨了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证治规律,总结了近3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和中医核心病机假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有效治法。依托多项国家基金,从整体效应、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骨髓有效造血、红细胞结构与功能、调控珠蛋白mRNA表达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疗效特点和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使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研究结果将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藏精"及"与肾相关"疾病的内在关系。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为阐释"肾藏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地中海盆血危及人口与健康,防治研究刻不容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303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对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进行了开创性研究。研究首次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假说,揭示了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是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理论核心假说的客观性。对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从理论基础、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及可能机制,提出了较明确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补肾生血药(益髓生血灵)治疗儿童β-地中海贫血复合血红蛋白E(β地贫/HbE)的临床疗效,我们治疗了22例病人。方法:中药方剂由生地、熟地、太子参和当归等12味中药组成,制成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22例症状改善,肝、脾有一定程度缩小。Hb增加(5~28)g/L,平均增加15.1g/L,HbF增加(0.015~0.23),平均增加为0.08,未观察到副作用。结论:益髓生血灵治疗儿童β-地贫/HbE有比较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广西高发区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变化并进行停药后3~6个月随访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自疗程第1个月起至3个月结束,Hb、RBC、Ret、HbF等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观察与血液参数提高相一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56例中有效14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2.9%。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结果显示,疗效维持时间3~4个月。结论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效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中医药辨证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致残率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及"精血同源"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并始终坚持运用"补肾益髓生血"法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证实益髓生血颗粒可通过改善患者造血功能、减轻红细胞损伤与破坏等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患者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对肾虚三证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地中海贫血患者2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肾精不足证组(10例),肾阳虚组(7例),肾阴虚组(11例)。肾精不足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肾阳虚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淫羊藿,肾阴虚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女贞子,疗程分别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2、γ-INF、TNF-β)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精不足证、肾阴虚组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分别经经益髓生血颗粒及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女贞子治疗后,患者IL-1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γ-INF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TNF-β水平与疗前相比,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的地贫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淫羊藿治疗后,患者γ-INF、TNF-β、IL-2水平与疗前相比有降低的趋势,IL-1水平与疗前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法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肾虚三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上调造血正调控细胞因子IL-1水平,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IL-2、TNF-β、γ-INF水平有关,其客观规律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肾生髓、髓生血理论与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志奎 《中医杂志》2008,49(2):170-172
地中海贫血是因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人体不能正常合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在世界范围内该病是发病率较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我国南方是高发区,在我国危害较大的有两种地中海贫血,α-型和β-型。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从中医肾生髓理论的现代研究中得到启示,在广西高发区开始用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至今已进行了12批次的临床验证,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9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临床效果及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变化及停药后随访观察,采用PAGE、PCR-SSCP、RT-PCR、DNA序列分析、mRNA基因表达、DDRT-PCR等技术研究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HbF、RBC、Ret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停药后疗效平均维持3~6个月,92例中85例有效,有效率92.39%;中药治疗对各类基因型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珠蛋白mRNA表达和造血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诱导HbF合成增加;降低铁蛋白基因表达,减少体内铁的蓄积.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效果显著;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基因突变型,可明显调节功能基因表达.疗效特点为多靶点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临床效果及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变化及停药后随访观察,采用PAGE、PCR-SSCP、RT -PCR、DNA序列分析、mRNA基因表达、DDRT-PCR等技术研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结果:经三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HbF、RBC、Ret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停药后疗效平均维持3-6个月,92例中85例有效,有效率92.39%,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血液学指标的提高有很好的一致:性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各类β-地贫基因型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血红蛋白珠蛋白mRNA表达和造血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诱导HbF合成增加;益髓生血颗粒可明显降低患髓患者铁蛋白基因表达,减少体内铁的蓄积。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效果显著;中药治疗β-地贫可明显调节功能基因的表达。疗效特点为多靶点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与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属世界上发病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办法.我国南方是高发区。本课题根据中医肾生髓理论.用补肾益髓法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机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本病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脊髓生血灵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益髓生血灵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刺激作用,以探讨其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机理.方法以益髓生血灵1.9、3.8和7.6g*kg*d-1 3个剂量分别给小鼠灌胃,并分别以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和生血丸对照组,10天后应用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法及微量甲基纤维素法,研究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和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生长情况.结果益髓生血灵灌胃的3个剂量组的小鼠骨髓CFU-GM、BFU-E和CFU-E集落数都明显增多,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CFU-GM和CFU-E集落数的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1.9g*kg*d-1和3.8g*kg*d-1剂量组的BFU-E集落数增多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益髓生血灵对小鼠骨髓GM-CFU、BFU-E和CFU-E均有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灵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成年小鼠骨髓、孕鼠(孕21d)和胎鼠(孕14d)胎肝胎脾有核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中药益髓生血灵干预后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βminor基因(类似于人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药干预后,胎鼠(孕14d)的βminor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孕鼠(孕21d)和正常成年鼠造血组织βminor珠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之一,是可能改变珠蛋白程序性表达,开启在出生前本应关闭的γ-珠蛋白基因,增加HbF的合成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SCF及EPO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益髓生血颗粒对造血刺激因子SCF及受体EPOR的mRNA表达的影响 ,以阐述益髓生血颗粒的疗效机制及中医肾益髓生血的分子基础。方法 :收集、观察临床资料 ,并于治疗前、给药 4、8、12周分别记录和常规血检 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现场取样 ,采用RT -PCR法检测造血刺激因子SCF及EPORmRNA表达。结果 :治疗后 ,外周血EPOR、SCFmRNA表达明显增强 ,电泳带明显变亮。结论 :益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影响造血刺激因子SCF以及EPORmBNA表达来促进骨髓造血 ,提高Hb、RBC的水平 ,达到治疗 β -地中海贫血的目的 ;造血刺激因子SCF以及EPORmRNA表达的变化 ,为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