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相关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方药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何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验,并佐以医案。[结果]何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脾弱,亦不可忽视气血亏虚、血热气结等,治疗以补肾健脾为根本大法,佐以清热滋阴、开郁顺气,并以古方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经验自拟安胎方,辨证审因,随证加减,中西合参。所附医案,何教授辨为脾肾亏虚证,治以益肾健脾为主,选用安胎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何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灵活遣方,疗效确切,临床实用,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彭晓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1):39-39
先兆流产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范畴.既往医家把此病分为多型治疗,但往往效果不显,导师杨宗孟教授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肾脏关系密切,故从肾着手,将其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两大证型,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医学上将人生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称为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多在45~55岁.在更年期阶段,人体内的性腺开始出现萎缩趋势,原有的内分泌功能开始出现系列变化,除了较为典型的症状之外,例如妇女除月经紊乱、停经和性功能减退外,部分妇女还会经常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潮热汗出、头昏脑涨、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胸闷不适及烦躁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结合现代医学对脾肾两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高安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接受治疗的70例脾肾两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现代医学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现代医学+中药足浴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vs 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β-HCG、P、E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足浴联合现代医学应用在脾肾两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继续妊娠率,改善相关血清指标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以咽喉与肺肾经络相连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咽炎发病特点,提出急性咽炎的发病是在机体肺肾阴虚的前提下,感受外邪,邪毒由口鼻而入,直袭肺之门户,邪毒与阴虚相得益彰,而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陈宁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61-463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理状态下肾和水的关系,在"肾主纳气"的基础上提出了"肾主纳水"的新观点,从肾阳虚衰、肾阴亏损、肾气不固的病理基础上阐释痰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文献资料,阐述从肾治痰的思路,增补现行〈方剂学〉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饶宏孝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1):25-26
对于慢性病证的治疗,必须精审病机,分别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给以调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藏真阴真阳,凡病波及元阳之亏或真阴亏损,从肾论治,皆能获得较好疗效。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凡病证迁延致化源不旺,气血耗损,从脾胃治,常能获效。脾肾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云:“人之始生,本于精血之源(先天),人之既生,由于水火之养(后天),精血之司在肾,水火之司在脾胃”。阐明脾胃为水火之海,必须有先天的培养;肾为精血之海,须有后天的资养。故可五脏分补,又可五脏同补。补脾与补 相似文献
10.
胎漏、胎动不安是妊娠期常见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堕胎、小产,主要病机是肾、脾亏虚而致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胎元不固。导师以补肾健脾固胎立法,创立补肾益气安胎汤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从补肾通督论治颈椎病的机理。方法:通过对颈椎病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颈椎病发病的物质基础与颈项部的皮肉筋脉柱骨及与之相关的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肾气亏虚、筋骨劳损、寒湿痹阻是颈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阳亏虚、脉络瘀阻是颈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结论:从补肾通督论治颈椎病具有确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治疗该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胎漏是指妇女妊娠期间阴道间断性少量出血,而无腰部酸软、腹痛者,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腰部酸软,少腹疼痛且有下坠感,或有时伴有阴道少量出血,现代医学称为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若症状持续不止,将很快发展为腹痛、阴道大量出血,造成流产. 相似文献
18.
肾阴虚五脏失养,五窍失充,复感于邪,邪气稽留,生痰生瘀,化火蕴毒,外阻五窍,内侵五脏,津液不行,变生干燥。故其治应以补肾阴为主,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娄多峰教授对脊痹的论治经验,提出了"虚、邪、瘀"理论,娄多峰教授认为气血亏虚、督脉失养是脊痹发生的重要内因,起主要作用;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外部因素;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是脊痹发病的病理关键。三者共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双向恶性循环。基于此确立了补肾壮督、祛邪化瘀的脊痹治疗原则。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治疗脊痹是娄多峰教授的独到经验,疗效明显,简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