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面积37000ha,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疫史可追溯到1738年,1962年人间鼠疫为最后一次流行,共发病26人,死亡11人,并从人尸和沙狐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1963年从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及其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体内分离到鼠疫杆菌。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在时间分布上仅限于阿拉善黄鼠地面活动的4 ̄8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讨论并分析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 查阅整理该疫源地所辖省区1985~2004年20年间鼠疫监测资料,利用监测资料中的监测数据和疫情发生的状况分析该疫源地的现状。结果 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区),53个县(市、旗),疫源地面积为161918km^2。在该疫源地内先后发现啮齿动物2目7科22属38种。啮齿动物寄生的蚤种类有6科35属91种(亚种)。自1985年以来,该疫源地除1993年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鼠疫流行。1985~2004年在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4省(区)的14个县(市、旗)从黄鼠体和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习87株,用IHA方法检出黄鼠阳性血清470份。结论 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仍处在活动期。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黄鼠是我国甘、宁两省(区)黄土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掌握其鼠疫菌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动态,对鼠疫疫情监测和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分析具有一定意义。我们采用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毒菌免疫阿拉善黄鼠,用鼠疫间接血凝(简称PHA)和PHA~SPA试验,对比观察了免疫接种后的1~100天内的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动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疫源地是一块相对独立的自然疫源地,面积约2822km~2。属黄土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干草原景观。主要宿主为阿拉善黄鼠,主要媒介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鼠疫菌为黄土高原A、B型。其空间结构可区划为核心区,传出区和波及区。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具有常年趋势和年度周期以及空间移动性。黄鼠密度低于1只/公顷时,动物体内分离不到鼠疫菌,降到0.5只/公顷时,血清学检查不到特异抗体。预防对策应集中力量在核心区和传出区坚持开展以灭鼠为主的预防措施,控制黄鼠密度,核心区维持在0.4只/公顷以下。  相似文献   

6.
扎鲁特旗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47年在香山镇五道井子,1948年在大白音宝力皋地区相继发生人间鼠疫,死亡74人。从1949~1984年的35年间未发现人、动物鼠疫疫情。1985年在原白音宝皋苏木芒哈吐嘎查地区又从黄鼠体内和蚤体内检出4株鼠疫菌,黄鼠血清血凝阳性材料51份,占所检黄鼠血清的8.76%,动物鼠疫流行猛烈(面积约50km^2),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当,没有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7.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地面积37000hm~2,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分布在刘寨、新原、土高山、草滩、八里、河畔、平头川、汉岔、桃花山等9个乡,45个村,人口约11万。自1962年刘寨黑窑洞暴发人间鼠疫流行后,1963年从主要宿主动物黄鼠及主要媒介动物黄鼠蚤蒙古亚种、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证实为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系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通过近30年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啮齿动物及媒介动物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啮齿动物的栖息和存在以及体外媒介动物的种类。 在固定沙丘的坨甸草原景相中栖息着达乌尔黄鼠、草原鼢鼠、小毛足鼠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5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监测材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为今后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结果在该疫源地内共发现哺乳类动物30种,阿拉善黄鼠为主要宿主;发现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45年中有4次动物间鼠疫流行,9个年份检出鼠疫菌159株,23个年份检出阳性血清488份。检菌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仅限于主要宿主地面活动的3~9月,流行高峰出现在5~6月,流行时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3.26±1.11)只/hm^2。疫源地核心地带位于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之间。结论认为现阶段的疫情监测能够有效地阻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也能在人类不幸受到感染时加以及时处理。但从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监测效果上分析,仍然不能尽如人意。针对该疫源地的特殊性,在以往监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动物间鼠疫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律性,加强疫源地内鼠疫联防组织的监督作用,重新规定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其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低山丘陵区达乌尔黄鼠的空间聚集性及与动物鼠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乌尔黄鼠(简称黄鼠)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聚集性,对于揭示黄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物鼠疫的空间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平县二十家子镇处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3年6—8月在局部地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波及12个村、56个屯,面积达52500hm^2,表明自1954年以来近50年未发生动物鼠疫的疫源地由静息转入活跃。为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动物鼠疫疫情,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我们对该地区动物鼠疫分布、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共  孙琳 《地方病通报》2005,20(4):29-30
蚤类是保持鼠疫自然疫源性的重要环节.为了研究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确定各种蚤在保存和传播鼠疫中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结合鼠疫监测对该疫源地蚤类的组成及某些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状况,预测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照《鼠疫监测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的要求,在自然疫源地内进行连续45年人、鼠间疫情监测,开展鼠密度、媒介昆虫调查、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回顾历年监测资料,1962~1963年检出鼠疫菌8株,其中阿拉善黄鼠3株,沙狐1株,方形黄鼠蚤3株,阿巴盖新蚤1株。1975~1997年检出阳性血清42份,滴度在1:20~1:320。1990~2005年黄鼠密度波动在0.55~2.23只/hm^2,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2008年黄鼠密度平均0.28只/hm^2。鼠密度降低与黄鼠的最适栖息生境人为开发、自然退化及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疫情呈流行-间歇-静息状态,在鼠疫菌自然保存机理不清楚的情况下,加强监测、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是目前鼠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鼠疫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特殊地理位置 ,同时又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故做好鼠疫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就必须掌握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对策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对毗邻省区制订鼠疫防治对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鼠疫流行概况河北省北部被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内蒙古高原长抓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包围。康保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交错地带 ,面积约 10 0 0 km2 ,主要宿主动物为长爪…  相似文献   

15.
海原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是1962年从肺鼠疫病人尸体和沙狐骨髓中分离出鼠疫菌而被发现的。1962年以后甘肃、宁夏防疫队,对海原、西吉、会宁3县进行疫源检索时,又从阿拉善黄鼠体内分离出数量较多的鼠疫菌,从而证实了该疫源地的存在,面积28.26万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50年鼠疫调查及监测材料汇总分析,为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鼠疫资料,建立甘宁黄土高原黄鼠疫源地1962—2012年鼠疫数据库;黄鼠密度调查采用1日弓形夹法,其他小型啮齿动物调查采用5m夹线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肝脾直接压印培养法;鼠体蚤的收集采用梳检法;蚤的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研磨培养法;鼠疫血清学采取间接血凝(IHA)法。结果该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18种,黄鼠为优势种群;收集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群;50年来发生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分离鼠疫菌163株(其中人尸体4株、自然染疫动物135株、寄生蚤24株),检出阳性血清488份;动物鼠疫流行多发生在5—6月,流行年份黄鼠密度(3.26±1.11)只/hm^2,动物间鼠疫频发区在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地带。结论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为该疫源地核心区,黄鼠鼠疫终止流行阈值指标为黄鼠密度年均〈0.2只/hm^2,黄鼠密度年均1.11只/hm^2为动物鼠疫流行时的阈值指标,2只/hm^2为动物鼠疫流行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我国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鼠疫在我省流行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于1958年消灭了人间鼠疫,1960年控制了鼠间鼠疫,但在1985年于长岭县三团乡在历史上无动物鼠疫记载的苑家街地区深部草原发生动物鼠疫流行。之后通过常年鼠疫监测未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其原因认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归纳1999~2008年宿主、媒介、病原等监测数据,分析疫源地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现状。结果 1999~2008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检出动物阳性血清34份,最高滴度1∶2 560;阿拉善黄鼠密度1.50只/hm2,体蚤染蚤率为62.99%,体蚤指数为1.96,洞干蚤指数为0.33,巢蚤指数5.1。结论 1999~2004年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局部有动物鼠疫流行。从2004年截止目前,鼠疫动物流行病处于静息状态,但黄鼠密度和其蚤指数远高于鼠疫控制标准,仍然要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甘肃省兰州地区鼠疫自然疫源性初步调查结果,该地区与查明的大祝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和会宁,平川阿拉善黄鼠源地接着,其自然地理景观,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与分布特征,媒介蚤类组成等与黄鼠疫源地基本相同。主要宿主动物为阿拉善黄鼠,主要媒介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盖新蚤。未检出鼠疫菌和IHA阳性血清,但PIR检出1:10以上滴度血清5份,其中1份为1:640。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兰州地区存在鼠疫自  相似文献   

20.
二十家子镇是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属于动物鼠疫稳定存在区。它的四周均为活动性疫源地,动物鼠疫时有发生,特别是2003年的疫情异常活跃,几乎4~10月份均有流行,对人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根据当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的特点和具体实际,对该地区鼠疫流行史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