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符合要求的96例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TKA组50例和腓骨截骨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膝关节HSS评分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截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K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显著升高、VA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庆军  霍文玲 《河北医药》2010,32(20):2829-2831
目的随访对比观察传统胫骨结节截骨前内侧移位术与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股关节对合不良引起的髌股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诊32例因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手术治疗患者,其中患者行胫骨结节截骨前内侧移位术治疗14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18例。术前术后进行手法检查髌骨稳定性。以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Kujalakneescore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测量髌骨外移度及髌骨倾斜角。应用统计学方法SAS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手法检查髌骨稳定性:移位术后髌骨不稳发生率28.6%,重建术后为5.6%。术后髌骨稳定性重建组好于移位组(P〈0.05)。术后2组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Kujalakneescore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并且重建组好于移位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明显提高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前痛症状,髌股韧带重建术优于胫骨结节前内侧转移术。  相似文献   

3.
王英明  赵其纯  余刚 《安徽医药》2020,41(9):1051-105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手术。记录观察组截骨后股胫角(FTA)及平台后倾角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与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FTA得到纠正(P<0.05),平台后倾较术前增加1.7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观察组手术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联合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结节截骨前内侧移位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名术后随访资料完整行胫骨结节截骨前内侧移位术的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IKDC评分和直观类比标度(VAS)评分。结果术后IKDC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胫骨结节前内侧移位术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且比较在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中采取单髁关节置换和腓骨近端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8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单髁关节置换,实验组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优于参照组,P <0.05,统计学具有计算意义。参照组和实验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对比治疗前,P <0.05,统计学具有数据分析意义。结论将单髁关节置换和腓骨近端截骨应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中均存在一定作用,但腓骨近端截骨的作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及广州珠江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78例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实施髌骨置换的治疗;对照组39例则不进行髌骨置换,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3个月的KSS临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KSS临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6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术后12个月Feller髌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减轻疼痛且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评分,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12例12膝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拍摄患肢负重位全长X射线片,并进行评估和测量,同时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X射线片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较治疗前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67%。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研究在合并股骨外侧弓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外移股骨开髓位置对术后影像学及短期临 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院关节外科的合并股骨侧弓角超过3°的膝关节 炎患者40例(60膝),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28膝未做股骨开髓位置的调 整为标准位置开髓组(常规组),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膝股骨开髓位置较常规组水平外移5 mm,为开髓 位置外移组(设计组)。2组股骨截骨均采用髓内定位的方法,以固定6°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比较2组手术情 况、影像学及术后1年临床疗效的差异;影像学评价包括股骨外弓角、术前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术后髋膝踝角、股 骨假体角、胫骨假体角、髌股关节对合角等,临床疗效评估包括术前、术后1年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 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等。分别以180°±3°、90°±2°、90°±2°、≤10°作为术后 下肢力线、股骨假体位置、胫骨假体位置和髌股关节对合优良的标准。结果 2组手术均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CR)膝关节假体,无1例发生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或止点断裂,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2组均未发生感染、 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股骨外弓角、术前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术后胫骨假体角、术后 胫骨假体优良率、髌股关节对合优良率、术前WOMAC指数、KSS临床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1年WOMAC指数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设计组术后髋膝踝角、股骨假体角、髌股对合角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下肢力线和股 骨假体位置的优良率以及术后1年KSS临床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中重度 股骨外侧弓畸形的TKA病例,合理外移股骨开髓的位置,可以改善下肢力线、假体位置及髌股对合关系,短期随访临 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膝关节镜联合腓骨高位截骨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4例;年龄58~74岁,平均64.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A组采用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B组采用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VAS评分:A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80.8%;术后3个月优良率84.6%;术后6个月优良率76.9%;术后12个月优良率65.4%。B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84.6%;术后3个月优良率88.5%;术后6个月优良率84.6%;术后12个月优良率84.6%。HSS评分:A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84.6%;术后3个月优良率88.5%;术后6个月优良率80.8%;术后12个月优良率73.1%。B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88.5%;术后3个月优良率92.3%;术后6个月优良率84.6%;术后12个月优良率80.8%。52例患者均保持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2.5个月。结论膝关节镜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经济性好,中远期疗效确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22-22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腓骨截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并对其术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的内侧间室高度、胫股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6与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VAS评分分别于术后3、6与12个月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及FTA角度高于对照组,MPT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膝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5例18个膝行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伴膝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其中男6例7个膝,女9例11个膝,年龄45~65岁,平均52岁,内翻角度最大24°,最小9°(平均15°),HSS膝关节评分[1]术前平均70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2月,截骨部位除1例延迟愈合外均一期骨性愈合,截骨处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TA角度矫正最大33°,最小15°,平均矫正22°。HSS膝关节评分术后半年平均为8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5分。结论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年轻患者伴膝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40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3D打印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技术,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技术。比较两组患髋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后转子下截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转子下截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以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进行腓骨高位截骨手术,对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患者均得到7~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患者疼痛均消失,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80分者12例;>70分者3例。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严格选取适应证患者后,采用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手术费用低,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操作方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疗效。方法自1995- 05-2004-05应用胫骨高位截骨共施行手术31例(36膝),获随访23例26膝,平均随访6.7年,按HSS综合评分,确定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及优良率。结果术后评分及优良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OA,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2003年1~7月采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42膝)。拍摄患膝站立负重位的X线片,对比观察术前和术后X线片的股骨胫骨角的改变。随访手术效果,HS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年,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站立负重位X线片股骨胫骨角术后较术前减少[(171.8±2.59)度比(189.2±4.22)度],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手术优良率为98%。结论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使用可提高对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先行股骨截骨,对照组接受先行胫骨截骨。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行股骨截骨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先行胫骨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在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5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方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采用HSS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00%小于对照组患者1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股关节适合角及髌骨外移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进行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52例患者(共计68例膝关节)进行随访,测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拍摄膝关节屈曲45°及90°时的髌骨轴线位片,按Aglietti提供的正常人的髌股适合角范围(-8°±6)为标准将68例膝分为A、B组,对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外移度及髌股适合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膝关节的髌骨外移及髌股关节适合角在45°及90°时有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股关节适合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髌骨外移在45°及90°时A、B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非髌骨置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其髌股适合角关系密切,而与其髌骨外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X线片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1、3D截骨模具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3D截骨模具组患者的STCA相对于常规组更为接近后倾3°(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具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引流量,同时3D打印截骨模具组术后的胫骨平台截骨的后倾更接近于预期的后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