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西北部分省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脾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11个蜱种2 460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11个种304只,阳性率为12.36%。新疆、宁夏、陕西、甘肃的感染率分别为11.31%、17.96、12.35%及11.64%。不同省区阳性率存在差别;不同蜱种间阳性率亦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最高,达到59.38%。RFLP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四省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为B.garinii及B.afzelii基因型,其中B.garinii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占80%以上。结论莱姆病螺旋体在我国西北4省区中广泛存在,存在B.garinii及B.afzelii两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麦积山景区蜱及野鼠体内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采集蜱标本,采用夹夜法捕捉野鼠。经种类鉴定后,提取病原体DNA,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共检测4个蜱种1 273只蜱标本,其中若蜱1 126只,成蜱147只,若蜱分组进行处理和检测,共分为67组,其中13组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成蜱15只检测阳性。检测4个鼠种42只野鼠,其中10只检测阳性,不同鼠种阳性率存在差别(χ2=16.93, P=0.00),4个鼠种中以大林姬鼠的阳性率为最高,达到33.33%。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蜱及野鼠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为B. garinii 及B. afzelii基因型,其中B. garinii基因型占78.95%。结论 麦积山景区存在莱姆病螺旋体,并至少有B. garinii 及B. afzelii两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首次从日本血蜱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年6-8月间,在河北省涿鹿县捕获部分蜱类,经分离与检测,从全沟硬蜱中肠分离出1株莱母病螺旋体,以PCR法从1只全沟硬成蜱及1只日本血蜱若蜱体内检出莱姆病螺旋体DNA阳性,从日本血蜱检出莱母病螺旋体DNA阳性,从日本血蜱检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甘肃省迭部和铧尖地区4种蜱自然感染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b)情况,为莱姆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3月至6月,在甘肃省迭部和铧尖地区岷山北麓迭部林区(秦岭山脉)和肃南祁连山北麓铧尖林区,对4种优势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日本血蜱和青海血蜱)自然感染莱姆病Bb进行流行病学检测。采用夹夜法,每隔10 m布夹,晚放晨收,将捕获的啮齿类动物逆毛检虫法采集寄生蜱,同时采用拖旗法采集游离蜱。对采集的4种活的成蜱,清洗消毒后解剖取其中肠内容物分别涂片,置暗视野镜下观察莱姆病Bb;对所分离到的螺旋体再用Bb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鉴别试验加以证实。结果 共采集到蜱类2科8属36种,即硬蜱科6属33种,软蜱科2属3种。解剖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日本血蜱和草原硬蜱4种201只蜱的肠道,暗视野观察出携带莱姆病Bb的阳性蜱25只,阳性率为12.44%(25/201);接种培养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日本血蜱3种65只蜱,从12只蜱体内培养分离出莱姆病Bb,阳性率为18.46%(12/65)。结论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日本血蜱均有程度不同地莱姆病Bb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5.
ApoE基因遗传多态性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对Apo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国内外许多临床与基础实验室开展其多态性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工作,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改进和选择也成为研究中关注的焦点。ApoE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巢式PCR方法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方法 从青海省循化县与辽宁省新宾县共采集蜱112只,采用巢式PCR与LAMP两种方法检测蜱的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结果 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青海循化蜱标本51份,12份阳性,阳性率为23.53%;辽宁省新宾县蜱标本61份,18份阳性,阳性率为29.51%。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112份蜱标本,20份阳性,阳性率为17.86%;采用LAMP方法检测112份蜱标本,15份阳性,阳性率为13.39%,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结论 巢式PCR与LAMP方法均可用于蜱标本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两种方法共同使用可以提高莱姆病螺旋体的检出率。同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青海循化县和辽宁新宾县蜱的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完善了我国高林区覆盖率地区的蜱媒带菌率数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感染率为5.71%。内蒙古、黑龙江、浙江、贵州林区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45%、4.84%、8.00%、7.14%;其中东北林区(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棕背鼠平的感染率为9.09%;浙江林区社鼠的感染率为9.26%;未发现新疆林区鼠感染莱姆病螺旋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黑龙江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而浙江、贵州林区鼠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valaisiana两种基因型。结论东北林区及浙江林区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棕背鼠平、社鼠可能分别是两地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沈阳地区61例HCV-RNA阳性血清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HCVⅡ型感染占70.5%(43/61),HCVⅢ型感染占27.9%(17/61),HCV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1/61)。初步证明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对91例肝癌病人中HCV-RNA阳性的27例血清基因分型,Ⅱ型占74%(20/27),其余为Ⅲ型。可见HCVⅡ型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B)对链霉素(Sm)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耐药性的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sL基因。结果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21株敏感株中,1株(4.76%) 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59株耐药株中,36株(61.02%)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Sm耐药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PCR-SSCP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S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吸血期蓖麻硬蜱雌虫体内周身性莱姆病螺旋体生长动态,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银染色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饥饿及吸血期蓖麻硬蜱雌虫脑、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饥饿蜱组织中螺旋体数量极为有限,吸血期蜱组织中螺旋体的密度和数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长,至开始吸血后4或5天,脑、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螺旋体的数量都已达到无法计数的程度。本研究首次对周身性莱姆病螺旋  相似文献   

11.
12.
吉林林区动物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牛、绵羊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的带菌率为36.0%和30.9%;在五种鼠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性片段,带菌率分别为14.0%、8.3%、13.0%、25.0%和33.3%。阳性标本RFLP分型结果属于B.garinii和B.afzelii型;牛、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27.5%和31.5%。结论野鼠、蜱和牛羊中都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证实吉林珲春林区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我国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即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bmpA基因及其人B细胞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方法 选取6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bmpA基因并测序后,结合4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从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中查询到的B细胞表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中国B.garinii基因型菌株的cluster2、cluster3以及B.afzelii和B.valaisiana基因型所有菌株与参考序列比对后发现分别有3、9、5和18个异义突变。B细胞表位改变主要发生在B.afzelii基因型全部分离株和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及5株非成簇菌株。B.afzelii基因型菌株在B细胞表位区的异义突变A125S影响了2个B细胞表位;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和5株非成簇菌株B细胞表位区的3个异义突变导致5个B细胞表位均发生改变。结论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mpA基因在4种基因型间和B.garinii基因型内存在较大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斑点热、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IgG抗体。结果牛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8.0%,莱姆病感染率为27.5%,复合感染率为9.5%;羊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9.2%,莱姆病感染率为31.5%,复合感染率为12.8%。结论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广泛存在斑点热和莱姆病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恒温动物体内的原虫,有着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目前,已从全球分离到1 457个弓形虫虫株,确定了189个基因型(http://ToxoDB.org),其中南美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于我国流行的弓形虫虫株基因型及致病性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我国弓形虫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及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弓形虫种群结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Eight Swiss strains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with various protein profiles and the North-American strain B31 were artificially introduced into Ixodes ricinus ticks and reisolated 10 days later. All isolates were subsequently examined by SDS-PAGE analysis. Comparing initial isolates with the reisolates, we observed that 7 out of 9 strains changed their protein pattern with respect to the major proteins OspA, OspB and the 22 kDa protein after passage in the tick. The strains NE2, NE4 and NE83 with the initial phenotype of OspA and 22 kDa proteins changed to the phenotype of OspA and OspB, the strains B2 and NE202 with the initial phenotype of OspA acquired an additional protein of 22 kDa and the strain NE58 with the initial phenotype of OspA also acquired a protein of 22 kDa. Examination of these isolates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action with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H5332 and a mono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 PoAb/anti-22 kDa differed between the initial isolates and the reiso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