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患者,施行心肺移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我院于2003年7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患者术后至今存活11个月,生活完全自理,现将该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肺联合移植术主要用于治疗无法治愈的终末期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其主要手术适应证,这类病人只能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才能使循环、呼吸得以解决。本院2002年10月25日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病人施行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术并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 。国外自 6 0年代末期开展此手术以来 ,已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而我国自 80年代至今 ,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 ] 。我院于 1999年 9月 2 7日为 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 ,术后病人生存 18d ,现将该例病人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2岁 ,运动性心慌、气短 2 0a。查体 :重度紫绀…  相似文献   

4.
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997年8月26日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施行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配合。就手术室在控制院内感染,供体心肺保护、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心肺联合移植术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且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 (Eisenmengersyn drome)是其主要手术适应症。该类病人只有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 ,才能使循环和呼吸疾患得到根本解决[1] 。我院于 2 0 0 0年 4月 2 6日成功地为 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 ,术后患者健康生存83d。现将该例患者手术有关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性 ,31岁 ,心悸 ,活动后气促、紫绀 2 0余年 ,晕厥伴咳血 ,加重四月…  相似文献   

6.
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但手术期处理复杂。尤其在我国,从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我科从2004年在成  相似文献   

7.
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园园  周俊 《现代护理》2005,11(19):1659-1660
心肺联合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肺衰竭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心肺联合移植术后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我院于2003年6月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现已存活15个月,并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患者与应用免疫抑制剂相关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3年7月24日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目前已存活17个月。但患者术后发生3次适应性障碍,经护理小组的精心护理,顺利度过心理、精神障碍关,心身状况良好,生活已完全自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肺联合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肺衰竭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心肺联合移植术后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我院于2003年6月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现已存活15个月,并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患者与应用免疫抑制剂相关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法安明肌内注射加适量放血等综合措施有效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重症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7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直径达3.1cm)。1976—06 5岁时在沈阳军医总院行心导管术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无室缺修补适应证。1984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1个月,最后诊断同前。1991年就诊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结论:先心病室缺、艾森曼格综合征,需心肺联合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周艳荣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384-384,F003
心肺联合移植术是一种治疗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肺部管理对于术后整个恢复过程非常重要。我院于2003年6月25日为一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心肺联合移植术,至今存活460d,生活质量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施行原位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进行原位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结果 2例患者移植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急性排斥,无感染发生,术后心肺功能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熟悉手术操作过程,配合默契,有效的心肺保护,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 2 0 0 3年 7月 2 4日成功地为 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 ,目前已存活 17个月。但患者术后发生 3次适应性障碍 ,经护理小组的精心护理 ,顺利度过心理、精神障碍关 ,心身状况良好 ,生活已完全自理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 ,女 ,33岁 ,小学 3年级文化 ,已婚 ,家住农村 ,3个女儿 ,分别为 13,9,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 7a ,逐渐加重至夜间不能平卧 ,于 2 0 0 3年 4月 2 1日就诊入院。入院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 ,心功能Ⅳ级。于2 0 0 3年 7月 2 4日在全麻体…  相似文献   

14.
艾森曼格综合征为肺动脉高压终末期,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其治疗为心外科界的一大难题,肺移植治疗心脏疾病主要是先心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在成功地为3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手术的基础上,又于2005年为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并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康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是指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晚期阶段,肺动脉压达到或超过体循环压力产生双向或反向分流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1-2]。欧洲注册研究报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病率1%~6%[3]。发展至ES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明显增加,而且失去手术矫治心脏畸形的最佳时机[1-2]。目前心肺移植(Heart-Lung Transplantation,HLTx)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16岁,体重56Kg。曾因呼吸困难在出生后1个月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2年前,患者曾行心脏探查术,因艾森曼格综合征终止手术。随着年龄增长,口唇、颜面、四肢出现紫绀,并逐渐加重,以运动时明显。入院后静息状态下SpO288%~91%,吸氧后30m inSpO290%~96%,剧烈活动后SpO257%~58%。心脏彩超示: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度肺动脉高压;②多普勒…  相似文献   

19.
艾森曼格综合征为肺动脉高压终末期,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其治疗为心外科界的一大难题,肺移植治疗心脏疾病主要是先心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1],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在成功地为3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手术的基础上,又于2005年为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并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康复良好,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15岁,体重33kg,自出生后生长缓慢,平素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差,于4年前渐出现口唇黏膜发绀,现静息状态下口唇黏膜发…  相似文献   

20.
心肺原位移植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和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人带来了希望。本院于2005年12月~2006年10月对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了心脏原位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并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感染控制方面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