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艳丛  王倩 《天津药学》2010,22(5):26-28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红斑狼疮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5—2009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有关药源性红斑狼疮229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引起红斑狼疮药物42种,以抗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计210例(91.7%)。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源性红斑狼疮的分布规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儿童药源性血尿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周 《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30-30,52
目的:了解儿科各种药物引起药源性血尿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27例药源性血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各种药物引警的药源性血尿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血尿所占比例最高(81.48%)。结论:应重视在患儿用药过程中各种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血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闭锁肺综合征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1988-200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115例药源性闭锁肺综合征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21种药物,以沙丁胺醇、异丙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为主,前3位共计59例(51.3%).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源性闭锁肺综合征分布规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国内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近10年来报道的药源性哮喘21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哮喘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68.02%),引起药源性哮喘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较多,有98种,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23.15%)、中药制剂(17.13%)、心血管药物(11.2%)和非甾体抗炎药(9.26%)。结论多种药物可导致或诱发哮喘,临床应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226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丽芳  杨继章 《中国药房》2006,17(13):1008-1009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2 26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12类药物,以消化系统用药、抗精神失常药、抗过敏药为主,位居首位的是甲氧氯普胺,共1 626例(71.79%)。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规律,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血尿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仁礼 《海峡药学》2006,18(1):161-162
目的根据相关报道综述引起血尿的药物及药源性血尿的治疗。方法收集近8年来药源性血尿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血尿的药物品种较多,药源性血尿在临床比较常见,但经过处理和治疗均可痊愈。结论药物引起血尿后首先应停用该药,多饮水,多休息,必要时做对症治疗,血尿便会消失。  相似文献   

7.
范叔清  李世根  周松 《医药导报》2009,28(9):1229-1230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引起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抗菌药物中,频率最高的是加替沙星27例,占55.10%;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时间通常出现在用药3 d后,而出现低血糖(21例,42.86%)则发生在开始用药的前3 d。结论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血糖监测,以减少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英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药物种类前3位是:激素及其相关药物118例(39.46%)、抗微生物药物71例(23.74%)、抗肿瘤药物30例(10.03%);而位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格列本脲52例(17.39%)、加替沙星49例(16.39%)左旋门冬酰胺酶26例(8.70%)。激素及其相关用药118例,(39.46%)、抗微生物药物71例(23.74%)、抗肿瘤药30例(10.03);位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格列本脲52例(17.39%)、加替沙星49例(16.39%)、左旋门冬酰胺酶26例(8.70%)。结论应严格用药指征,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血糖监测,以减少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周正东 《医药导报》2009,28(2):265-26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20例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文献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药源性生殖器水肿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发生时间较短,30 min内发生的病例有59例,占49.2%;主要以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途径为主;涉及抗菌药物11类44种,以喹诺酮类最多,有38例(占31.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有27例,占22.5%。其中氟喹诺酮类容易引起药源性生殖器部位水肿。结论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药源性水肿,必须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10.
49例药源性肺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以“不良反应、肺水肿、哮喘、肺炎、呼吸抑制、肺结核”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2005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肺损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药源性肺损害的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70.8%)的中老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哮喘(77.6%)和呼吸抑制(16.3%),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感染药物(39%)和中药制剂(16%),大多数(55%)在给药后30min内出现。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王玉刚  张亚明 《中国药房》2011,(42):4000-4002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原因和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报道的1056例儿童(≤16岁)药物性血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药物性血尿共涉及5类药物41个品种,以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感冒药为主,且与年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有关。结论:充分认识药物性血尿产生的原因,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避免或减少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及甲状腺疾病为主;80例患者由西药导致肝损害,主要有抗生素、降压药、抗甲状腺及抗肿瘤等西药;46例患者由中药导致,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痊愈,占24.60%;84例患者好转,占66.67%;10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出院,占7.94%;1例患者死亡,占0.79%。预后佳的患者与预后差的患者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白蛋白(AL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的患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DILI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无特异性临床特征,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致力于该病预防和早期诊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检索了2000~2013年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以严重皮疹、皮炎、多形性红斑为主的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的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医院应重视临床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注意收集儿童用药安全信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药物,以期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9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6岁,平均49.82(±16.3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4例(25.53%)、既往有肝病史8例(8.51%);涉及药物55种,降脂药物居首位(31.92%)、抗菌药物第二位(20.21%)、解热镇痛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占第三位(9.5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19例(21.27%)、混合型14例(14.89%);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多见;潜伏期1~4周。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停药是减轻药源性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肾炎方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57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肾炎方。结果治疗组32例患儿在血尿、血压及血沉的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在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治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品引起血尿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品引起的2223例血尿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引起的血尿不良反应共涉及15类药品。以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药制剂为主;诱发血尿的络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多,占59.29%。结论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品,研究和避免血尿的发生因素,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莉 《中国药房》2010,(11):1041-104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1例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的发生无性别年龄差异;一般发生时间较短,30min内发生的病例有44例(占72.1%);出现的水肿类型以喉头水肿和眼部血管性水肿为多(分别占54.1%和34.4%);涉及23种中药注射剂,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5种注射液更容易引起药源性水肿。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测,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常见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预防不合理用药所致的儿童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和住院的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统计并分析原发疾病、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在101例病例中,常见原发病为急性胃肠炎(31.7%)、上呼吸道感染(24.8%);常见致病药物为甲氧氯普胺(31.7%)、氟哌啶醇(26.7%),且使用时多超过常用剂量。临床表现上,肌张力不全发作次数大部分病例少于5次(69.3%),多见语言障碍(84.2%);服用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差异,服用前者后出现颈项强直、扭转活动障碍、面肌抽动、痉挛性斜颈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诊断儿童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时注意与"颅内感染"等疾病鉴别,同时应提醒家长妥善保管家中的备用药品,避免小儿误拿误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56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药物为中药或中成药21例占37.5%,其次为抗生素10例占17.85%,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60.72%,胆汁淤积型占12.5%,混合型占26.78%;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受损以ALT、AST、GGT和ALP增高为主。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以中药和抗生素为主,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