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min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三组:小潮气量组(A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组(C组),每组患者分别于OLV前、OLV后30min、OLV后60min(分别称为T1、T2、T3)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OLV后30min、60min,各组间PaO2差异无显著性。Ppeak及R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Ppeak及Raw保持在正常水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ml/kg,f=12次/min)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呼吸参数对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P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 ASAI ~Ⅱ级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 组在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3次/min;B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次/min;C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6次/min;D 组潮气量7mL /kg、呼吸频率17次/min。各组病人分别于 OLV 前、OLV 后30 min、OLV 后60 min、OLV 后90min(分别称为 T0、T1、T2、T3、),抽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 A 组的 PaCO2、PET CO2逐渐增高,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高于正常高值,有临床意义;D 组的PaCO2、PET CO2值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下降,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低于正常低值,有临床意义。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VT =7ml /kg,f =14-16次/min)为比较理想的呼吸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模式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A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 cmH2O≈98 Pa)通气组(B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组(C组)及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加PEEP 5 cmH2O通气组(D组)。分别于OLV前(T1)、OLV 15 min(T2)、OLV 3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ABP、HR及PaO2。结果 OLV后B组各时点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A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15例。A组: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B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cmH2O≈98Pa)通气组;C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 H2O通气组;D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组。分别于OLV前(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脉血气分析、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OLV后各时点B组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CPAP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进胸后改行单肺通气.A组采用普通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PEEP 0 cm H2O),B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6 ml/kg,将PEEP维持在8 cm H2O左右).连续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分压(PaO2),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手术采用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 mL/kg,PEEP=0.49 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mL/kg,PEEP=0.49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9.
定压和定容两种模式在老年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定压和定容两种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胸科手术时,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全凭静脉快速麻醉诱导下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定容通气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定压模式,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值,呼吸频率为14次/min;对照组采用定容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麻醉机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前和术后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peak、Pmean均下降,术后PaO2升高,△PA-aDO2减小(P〈0.01)。结论老年单肺通气采用定压通气模式有利于肺泡氧合,降低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影响和肺生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全身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40例)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4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或双腔气管导管,B组将封堵支气管导管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于手术侧主支气管,两组导管位置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并定位。术中观察双肺通气时(TLV)、单肺通气后30min(OLV30)和60min(OLV60)患者的气道阻力(PAW)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B组插管时间和定位时间均小于A组(〈0.01);在TLV、OLV30和OLV60B组PAw明显低于A组(〈0.05)。两组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等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Coopdech封堵式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具有插管和定位方便,损伤小,分隔双肺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静态压力-容量(P-V)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96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组,D组为肺功能异常组。再根据通气方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NC、D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NP、DP组)。NC组和NP组各30例,均为肺功能正常患者,DC组和DP组各18例,均为肺功能异常患者。NC和DC组设定单肺通气(OLV)潮气量9ml/kg,NP和DP组设OLV定潮气量6ml/kg,并在健侧肺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P-V曲线低位拐点对应压力(Pinfs)+2cmH2O确定PEEP值,术侧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压力为5cmH2O。记录OLV前侧卧位(T1)、OLV开始后30 min(T2)、OLV开始后60 min(T3)的平台压(Pplat)、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T1、T2、T3和关胸5min(T4)时抽取动脉血测血气指标,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T1、T4和术后18h(T5)时抽取静脉血,检测IL-6、TNF-a浓度;监测术后1、3、5天胸部体征、血常规、胸片变化以判断预后。结果:T2、T3时,与DC、NC组比较,DP、NP组Pplat、Ppeak降低,Cdyn增加(P<0.05);T2、T3、T4时,与DC组比较,DP组Qs/Qt降低,PaO2升高(P<0.05);T4、T5时,与NC、DC组比较,NP、DP组IL-6、TNF-α浓度降低(P<0.05)。术后NP、DP组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采用6 ml/kg潮气量,根据静态P-V曲线Pinfs+2cmH2O设置PEEP,术侧辅以5cmH2O的CPAP及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的肺通气方式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低氧血症发生,减轻肺损伤,减少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在老年肺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司建洛  苏跃  宋绍团 《重庆医学》2012,41(10):985-987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与传统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单肺通气组(COLV组)和保护性单肺通气组(POLV组),毎组25例。双肺通气时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双肺通气30min后行单肺通气,COLV组单肺通气参数: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PEEP为0。POLV组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20次/min,吸呼比1∶1~1∶2,吸入氧浓度1.0,PEEP 4~10cm H2O。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67~6.00kPa。术毕清醒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min(T2)和支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测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结果 T2与T1相比,两组Ppeak、Raw、vWF、sICAM-1升高,CT、PaO2降低;T3与T1相比两组PaO2降低,vWF、sICAM-1升高;与COLV组相比,POLV组T2时Ppeak、Raw、PaCO2和sICAM-1降低;CT和PaO2升高;POLV组T3时PaO2增高,PaCO2、vWF和sICAM-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单肺通气期间能降低气道压力,提高顺应性,改善氧合,减轻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左下肺肺叶隔离对开胸患者肺内分流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经胸食道下段或贲门手术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堵塞法肺隔离单肺通气(OLV).A组:行左肺隔离,术中右肺单肺通气;B组:行左下肺隔离,术中右肺单肺通气+左上肺通气.术中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在正常范围,并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在OLV前(T0)、OLV后20min(T1)、OLV后40 min(T2),OLV后60 min(T3),OLV结束后20min(T4)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血气变化和计算术中肺内分流量.结果 与T0和T4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B组T1、T2、T3时间点的PaO2明显高于A组(P<0.05).与T0和T4时点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的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增加(P<0.01);B组T1、T2、T3时间点的Qs/Qt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选择性左下肺肺叶隔离可减少开胸患者OLV时肺内分流,并明显提高OLV时氧分压,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林舜艳  高巨  尹正录  周罗晶  陈鑫  吴红 《广东医学》2012,33(18):2840-284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单肺通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力学及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2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手术当天至术后2 d,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次,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抽取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T3、T4时TNF-α、IL-6、IL-8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时Ppeak、Pplat、Raw、Cdy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O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单肺通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林飞  潘灵辉  钱卫  黄宇  杜学柯  裴圣林 《广西医学》2012,34(7):825-826,836
目的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不同潮气量(VT)的单肺通气(OLV)对血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单肺通气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 ml/kg,f=20次/min。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60 min(T3)、OLV结束前(T4)检测血IL-6、IL-8的表达。结果 3组在T2、T3、T4时点的IL-6、IL-8表达均明显高于T1(P<0.05),且随OLV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OLV后随设定的潮气量减低,IL-6及IL-8表达逐渐降低;A组的IL-6、IL-8表达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单肺通气的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小潮气量的通气模式可减少肺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小儿单腔支气管插管下行肺叶切除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 Ⅰ-Ⅱ级肺部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后,行单侧支气管插管,侧卧位,Ⅰ组先采用单肺定容模式(OLV-VCV)通气,潮气量为8~10ml/kg,25min后改为单肺定压通气(OLV-PCV),压力设定根据单肺定容的气道平台压而定.Ⅱ组先用单肺定压通气,压力设定以达到满意通气为准,25min后改为定容模式通气,潮气量根据单肺定压时的潮气量而定.用Datex-Ohmeda Anesttesia Delivery Unit(ADU)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锋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分钟通气量(MV)、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等.所有患儿均行有创动脉监测,并于麻醉前、通气后25min和50min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两组患儿OLV-PCV与OLV-VCV比较,PaO2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定压通气较定容通气模式更有利于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血氧分压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肺功能,但该策略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的影响尚在研究中.文中根据双肺通气的准静态肺压力-容量(P-V curve)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值(Pinf)设置PEEP,观察不同值PEEP、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对患者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ASA 1~2级.随机分为3组:C组(Vt=10ml/kg、PEEP=0)12例,P0组(Vt=6ml/kg、PEEP=Pinf+0cmH2O)12例,P2组(Vt=6ml/kg、PEEP=Pinf+2cmH2O )13例.分别于术前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 TLV)、OLV各20min后作血气分析;分别于侧卧位TLV、开胸后OLV5min后记录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 与术前比较,3组TLV、OLV时PaO2增加,但TLV时最高(P<0.01),3组OLV、TLV时P(A-a)DO2增加,但OLV最高(P<0.01);在同时点各组间的P(A-a)DO2和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LV比较,3组OLV时Cdyn降低、Pplat、Raw增加(P<0.05);与C组比较,P2组、P0组OLV 时Cdyn、Pplat升高、TLV时Raw降低(P<0.05);与P2组比较,P0组OLV时Raw 降低(P<0.01).结论 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小Vt(Vt=6ml/kg)结合Pinf值的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可提高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患者的胸肺Cdyn、降低Raw,但对术中无低氧血症的患者的氧合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于呼吸功能及七氟醚FA/F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5例行开胸肺叶切除并行单肺通气(OLV)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各15例。A组行定容通气,B组行定压通气,C组行小潮气量联合PEEP通气。比较三组双肺通气(TLV)后10 min以及OLV后20、45、70 min时的生命体征以及气道压变化;OLV 20 min时,三组均予以吸入1.5%七氟醚20 min,记录并比较三组肺泡七氟醚浓度以及吸入浓度比(FA/FI)。结果:OLV后,T2~T4时,三组的气道峰压均有所升高,但A、B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肺顺应性均有所降低,其中A、C组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肺内分流率均明显升高,但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三组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期8 min内,B组的FA/FI明显高于C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的FA/FI趋于一致。结论:在单肺通气状态下实施定压通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肺部顺应性,但对于麻醉药物的FA/F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