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手术的9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病例,其中肾下腹主动脉瘤8例,单纯髂总动脉瘤1例。3例采用外科手术,3例采用腔内修复术,3例采用一期或分期杂交手术。结果外科手术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6d死亡,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而二次手术缝合,腔内修复组和杂交手术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77个月,中位数36个月。外科手术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33.3%(1/3),腔内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66.7%(2/3),杂交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66.7%(2/3)。人工血管移植物2年通畅率57.1%(4/7)。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如发现感染病灶持续存在或瘤体增长,则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传统手术和腔内治疗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75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6例年龄大于75岁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传统手术29例,腔内治疗17例。结果:两组术前情况基本相似,29例接受传统手术者围手术期有4例死亡,17例行腔内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8~69个月,2例死亡与腹主动脉瘤有关。累计生存率在传统手术组为68.%%(20/29),在腔内治疗组为82.35%(14/17)。结论:对于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合适病例首选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住入院并行外科干预的4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因发热并腰部或腹部疼痛入院,根据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和白细胞升高等,确诊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2例采用外科手术,2例采用腔内修复术。外科手术组1例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4 d死亡,腔内修复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3例存活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其中1例腔内治疗15个月后因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本组共死亡2例,病死率为50%。结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案尚不完善,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满意,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简便的术式选择,但需密切随访。今后还需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和长期随访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70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取腔内修复手术(ECAR)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 5%,低于对照组(34.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未见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率为2. 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腔内修复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98例临床资料。开放手术治疗30例,其中择期手术22例、急症手术8例;腔内隔绝术治疗68例,均为择期手术。结果开放手术组死亡1例,术后心力衰竭2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衰竭2例。腔内组死亡1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脑梗死1例。结论开放手术适于年轻、合并症少及无法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腔内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新喜  王洋  罗军  白超  田野  赛力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53-4353,4415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置换术与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8年5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比较术前情况、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手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1-03/2009-03共收治夹层动脉瘤患者42例,升主动脉瘤6例,胸腹主动脉瘤21例,腹主动脉瘤15例,42例中外科手术治疗25例,腔内支架介入治疗13例。结果:术前破裂致死亡4例,手术治疗的25例中2例死亡,腔内介入治疗13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主动脉瘤患者,及时确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23例,其中2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重建术,2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2例死亡,余21例均获临床治愈。结论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开展,将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人造血管置换术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将实施覆膜支架隔绝术的2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人造血管置换术的3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情况,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的费用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47.2min,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要少63.1min,实验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IEU观察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费是13.2万元,对照组为3.9万元。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然是腹主动脉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较为熟练,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不比实验组的总体效果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短,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用于手术高危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应用于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is the 13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Diagnosis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of death from AAA. Millions of Americans harbor this silent, potentially lethal aneurysm. For over 50 years, conventional open surgical repair has been performed for ruptured aortic abdominal aneurysm. It is a major operation with an extended hospital stay and recovery period.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AA repair has evolv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at combines advances in catheter and stent technologies. With the AAA aortic stent graft, patients usually do not require intensive care and are discharged home within 48 hours of the procedur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AA aortic stent graft procedure, in the formation of a case management team to develop a clinical pathway and standing orders for these patients and defines the outcomes of care.  相似文献   

12.
Chylous ascites is a rare complication, and the treatment, which includes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strategies, is controversial. 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chylous ascites that occurred afte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surgery. The first patient died of underlying diseases despit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hile in the second patient, chylous ascites resolv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chylous ascites, which vascular surgeons may face as a complication afte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和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218例行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TS组98例,VATS组120例。结果 RATS组手术时间较VATS组长(P<0.01),手术费用(P<0.05)和住院总花费(P<0.01)较VATS组多。RATS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在中转开胸手术、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RATS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1),住院总花费更高(P<0.01)。非肺癌患者RATS组手术时间更长(P<0.01),住院总花费更高(P<0.01);RATS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其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指标在机器人手术中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LBEPS患者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2组患者均接受同一组手术医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FTS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临床指标(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率)及术后第7天实验室指标(总蛋白、血液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住院总费用、住院总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导尿管留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LBEPS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缩短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留置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总费用;可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及肝功能,使患者康复加速,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LCBDE同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序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C-LCBDE同步治疗及40例采用EST-LC序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资料(共80例)。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C-LCBDE组37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EST-LC组36例完成序贯治疗手术,4例因内镜下插管失败改行LC-LCBDE。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总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比较,LC-LCBDE组优于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1.23)d比(13.50±2.41)d,t=3.006,P=0.004;(1.93±0.21)万元比(2.67±0.34)万元,t=3.132,P=0.003]。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中,LC-LCBDE同步治疗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优于EST-LC序贯治疗,在技术条件允许下应列为首选。在胆总管相对较细(0.8 cm),结石位置较低直径较小,可以选择EST-LC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动脉瘤患者同期行腹腔镜/开放手术(脾动脉瘤近心端及远心端隔绝术、脾脏切除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28例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和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同期腹腔镜下或者开放手术下应用“脾动脉瘤近、远心端隔绝术+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均需完善腹部增强CT+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胃镜等检查,详细了解肝功能分级、脾脏肿大分级、脾功能亢进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动脉瘤在载瘤动脉上的位置、大小、外形以及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等情况。术后常规复查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肝功能。术后1~3个月门诊复查腹部增强CTA。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7~8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无腹腔积液、感染、深部脓肿、出血和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腹水量较开放手术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天...  相似文献   

17.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保守治疗组(28例)和内镜治疗组(36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28例患者中有7例有并发症,其中有4例行急诊手术;2例(7,14%)死亡。内镜治疗组5例发生并发症,无中转手术治疗病例,无死亡病例。内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天数、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淀粉酶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等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疗效好,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且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89例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经验.探讨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新进展,探讨胸主动脉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方法术前评估每位患者病情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手术成功85例,手术成功率为95.5%;有4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早期病死率为4.5%.结论 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胸主动脉瘤患者4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隔绝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和病死率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远期疗效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