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50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新  朱孔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8-168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AMI新标准对50例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脏性猝死男性多见,心肌梗死后第1天发生最多,常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诱因与精神因素、饱餐等直接相关。心脏骤停时表现为室颤比心脏停搏及电机械分离者复苏成功率高(P〈0.01)。结论 早期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脏猝死的先兆症状及危险因素,去除诱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或安置起搏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心脏性猝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8例心脏性猝死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具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结论深入了解和掌握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对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惠州中心医院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发病诱因和原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从而归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临床结果的推论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当及时干预、治疗,增强体质和健康指数,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易发因素、危险因素、先兆症状、诱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临床治疗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导致其兵病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经过筛选心脏性猝死病例,以其临床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患者通常具有器质性心脏病,这是导致其病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掌握心脏性猝死原因和特点是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猝死(SCD)是突发性的不可预测死亡,表现为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和生存率低、预后差的特点。现心源性猝死逐渐年轻化,探索青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了解其临床症状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病因,年龄,性别,诱因,死前症状,发病时间,心电变化,血清离子,强心利尿剂的应用等方面对心脏性猝死作了临床分析。尤其强调了心脏性猝死与洋地黄使用不当及利尿剂用量过大导致低血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0例老年心脏性猝死(下称心性猝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986年6月至1991年6月,我院内科有46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36例。60岁以上老年心性猝死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 (二)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合乎下述诊断标准,即健康人或病情稳定的病人,因心脏原因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死亡为心性猝死。对伴有心衰、休克未能纠正及属于终末期病人,发生心脏骤停者未予列入。 (三)病因:冠心病10例,冠心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脏性猝死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琼  刘兴军 《成都医药》2004,30(6):342-343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的、意料之外的突然的死亡。其原因很多,但以心脏原因引起的占多数。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原因为冠心病,约占75%,非冠心病者约占25%。20岁以前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其中不少人为二尖瓣。 先兆征象:多数患者猝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少数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出现胸痛、胸闷,有些患者猝死前2周有极度疲劳感。对冠心病患者伴有Q-T延长,S-T段改变及室性早搏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大一  赵明中 《河北医药》2002,24(5):351-3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部分患者(约50%)无明确的先兆。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胸痛就诊者占较大比例,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出早期的诊断、危险分层与正确的处理。为了让所有高危的缺血性胸痛患者能住院  相似文献   

13.
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1例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探讨青年猝死的特点,以期提高其预防水平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前的基础疾病、可能的诱因及先兆表现。结果青年猝死者猝死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15/41)、肥胖(12/41)居多;诱因以过量饮酒(13/41)、过度劳累(1141)、剧烈运动(5/41)相关;大多无明显先兆症状。结论青年猝死发病前多有诱因,但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干预治疗可减少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周超  付慧  胡江飞 《贵州医药》2007,31(10):917-918
心脏性猝死是(SCD)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疾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直接危及人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儿童心脏性猝死(SCD)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1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儿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生前高危因素、疾病构成、活动状态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儿童SCD的特点.结果 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Brugada综合征、室速、预激综合征风险较高;多数儿童SCD发生于院外;以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时发生者居多.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儿童,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或症状不明显或病情稳定的人,由于体内潜在的器质性病变或机能突然改变,所引起意料不到、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时间通常在6h以内,有人认为应在24h以内。猝死的原因很多,其常见的原因有:心脏性猝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药物、运动性猝死,猝死型胰腺炎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百万人以上因猝死而丧生。猝死是卒不及防,出乎意料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其中一部分无任何先兆症状或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erltriculararrhythmia VA)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和不稳定型VA。前者包括完全无症状和有轻微症状VA。后者包括晕厥、先兆晕厥、心脏性猝死(SCD)和心脏骡停。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非持续性和和持续性室速、束支折返型室速、双向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1年8月~2000年8月9日间心源性猝死(简称猝死)34例。猝死前常有先兆症状和诱因。对猝死患者的防治应争取早期发现最可能导致猝死的病人,重视猝死诱因和危险因素,发现先兆症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