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外侧髌旁和后内侧联合切口固定治疗双髁骨折13例。按AO分型;C1型3例、C2型4例、C3型6例,后内侧用3.5mm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外侧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l6个月。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Sanders膝关节评分评定结合为优5例,良7例、可1例。本组病例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和患膝稳定,术后无1例发生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外侧髌旁和后内侧双切口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固定稳定,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2.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6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7例,均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6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3例。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双柱骨折34例(外侧柱及后内侧柱24,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10例),三柱骨折7例(外侧柱、内侧柱及后柱);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Ⅰ型、Ⅱ型均为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同时损伤),V型20例,Ⅵ型11例.对双柱骨折采用双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三柱骨折采用三切口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21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明显膝内、外翻畸形,随访无骨折再移位及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后内侧切口出现2cm长切口裂开,细菌培养阴性,考虑为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123.3°±7.5°,伸1.7°±0.8°,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5.1±4.9分. 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涉及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方法,能使骨折得到良好的暴露、复位及稳固的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切口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 C2、C3型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髁支持钢板结合内侧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5月~2004年1月,18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C2型11例,C3型7例,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后分别在外侧放置髁支持钢板,内侧放置普通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保护8~12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3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优5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等特点,且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向阳  张辉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928-930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 3例,闭合性骨折1 8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G 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术中应用前外侧切口15例,前外侧切口加后内侧切口8例。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07°。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法进行术后评分,平均为87.3分。术后皮肤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胫骨平台高度丢失3例。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存在争议的,长期以来,切开复位内固定被认为与多数伤口并发症有关,尤其是切开受损的软组织。对于粉碎性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评估经前外侧入路、内侧微创入路进行外侧和内侧双钢板内固定对胫骨平台SchatzkerV、Ⅵ型骨折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截骨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4 ~ 59岁,平均40.8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10例,Ⅵ型7例.均采用胫骨外髁截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后12周内患肢不负重.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 ~ 17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7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8周).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 评分为18 ~ 26分,平均23.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胫骨外髁截骨显露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窄加压钢板固定,外侧以支撑钢板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术后无一例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切口入路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较好地显露骨折,复位方便,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单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06—2013-10采用膝关节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后内侧联合膝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单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7周。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3~98分,平均89.1分。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疗效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51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块大小,骨折线的角度以及合并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情况。单纯后内侧骨折21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单纯后外侧骨折16例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内侧合并后外侧平台骨折14例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前内侧切口或前正中切口外侧支撑钢板加内侧拉力螺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49例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50-160)min。51例均获随访8-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25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3%;Rasmussen功能评分:优13例,良28例,可5例,差5例,优良率80.4%。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影像学特异性,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可行性,并可同时处理合并的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分型、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以及后内侧+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1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离显露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 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必要时结合拉力螺钉一起固定骨块。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二期修复。结果 11例患者全部获得8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1.5个月60°~100°,平均65°;术后3个月70°~115°,平均85.2°;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95°~125°,平均100.6°。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0~92分,平均90.5分。无一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将此分型加入Schatzker分型法中,使之更加完善.本组所采用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或双切口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2.3岁.按罗从风[1]三柱分类,骨折全部波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及后外侧髁. 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6.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8~28周,平均22.3周.术后32周采用HSS[2]膝关节评分为84~92分,平均87.3分. 结论 膝关节后侧双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内固定安装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58,自引:1,他引:158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Y型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分型为V、Ⅵ型)。方法应用Y型切口,内侧应用上肢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重建钢板,外侧应用胫骨平台外侧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3例,术后早期行患肢CPM机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优良率占84.6%。结论通过Y型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固定,减少了单外侧固定再移位的发生,通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胫腓骨双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前内侧为重,因极不稳定,一般采取内固定治疗。钢板固定简便方便,故仍被较多地采用。本文就钢板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切口、钢板置入位置选择及腓骨固定的必要性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36例,Ⅱ型19例,ⅢA型4例。均急诊行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小腿前内侧切口、胫骨内侧钢板固定24例,小腿前外侧切口、胫骨钢板外侧固定35例。2.手术方法:小腿前外侧切口及胫骨钢板外侧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侧后方入路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显露后内侧髁,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外侧髁。采用3.5mmT形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依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直视下方便复位和固定,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合并后侧骨块移位的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固定腓骨和后侧骨块。先经腓骨短肌前方行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同一切口内沿拇长屈肌外缘显露胫骨后踝并固定,再取踝前内侧切口,直视下行胫骨关节面复位,充分植骨后胫骨前方行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7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zu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侧骨块移位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充分显露和固定后侧骨块,为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提供标志,且不增加软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8月~2013年8月,我科应用内外侧联合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4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25~66岁。骨折Schatzker分型:Ⅴ型32例,Ⅵ型13例。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外侧切口:胫骨平台外侧入路,长15~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4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29例,Schatzker VI型骨折13例.随访时间16~27个月.观察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时间.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初次和末次随访骨折复位及复位丢失放射学Rasmussen评分.随访末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切口感染7例,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5例,感染率16.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0±1.27)个月.术后初次放射学Rasmussen平均评分(13.86 ± 3.23 )分,随访末期(13.71±3.26)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0.05).随访末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74.33±12.34)分,优10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76%.[结论I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手术人路可充分暴露膝关节内结构及胫骨平台双裸骨折端,为骨折直视下精确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关节面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适合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对35例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后内侧入路15例,后外侧入路11例,后内外联合入路9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 HSS 评分:优16例,良13例,中6例,优良率为82.9%。结论治疗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部位采用后内侧、后外侧或后内外联合切口入路手术,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放置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