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手术适应症、疗效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例单纯性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符合手术入选标准,术前MRI影像支持,在全麻下行左侧延髓腹外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结果 患者MVD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对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左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三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在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子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术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神经源性高血压,约占人群高血压病人中的95%以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20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采用颅内神经微血管减压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一些成功。这可能为高血压的病因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也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1 历史回顾 Walter Dandy最早提出了三叉神经痛是由扭曲的小脑上动脉压迫入脑干区的三叉神经根所致 。Keedy 、Gardner及Miklos等先后提出后颅凹的微血管压迫能引起面肌痉挛。Jannetta发展了此理论,并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有颅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放免法测定动物模型建立前后其血浆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前后神经病理学与投射电镜检查。结果⑴高血压组犬术后4个阶段所记录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犬模型建立前后SBP、DBP、MAP及HR等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照组犬模型建立前、后PRA及ANGⅡ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犬模型建立后PRA及ANGⅡ浓度均较模型建立前有明显变化,统计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神经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示高血压组犬神经脱髓鞘等有异常表现。结论左侧延髓腹外侧Ⅸ、Ⅹ颅神经REZ动脉血管压迫所导致的高血压的发生与左侧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自Jannetta等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以来,国内亦相继见诸报道。笔自1984—2000年对285例入院前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搜集1997年1月至2017年6月关于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使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0篇病例对照研究,1 163例中神经内镜组570例,显微手术组5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少,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高于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1,2],好发于45~65岁中年人,发病后1年存活率为50%,5年存活率仅为29.2%,而且大部分存活者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3]。目前,对于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目前,神经内镜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1神经内镜手术分类及手术设备Hopf等将神经内镜手术分为:①内镜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3—2012-07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1例,均在我院行微创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续出血分为继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白细胞数目、血糖值、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平均动脉压、GCS评分、瞳孔光反射、继发脑室出血、并发肺部感染11项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平均动脉压、瞳孔光反射、并发肺部感染4项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提示这4项因素可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情况。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继续出血与患者D-二聚体含量、平均动脉压、瞳孔光反射、并发肺部感染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MRI采用三维流入血管造影法(3D-TOF)横断面、左右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回顾性分析了24例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和10例正常人MR表现.结果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组中有22例(91.7%)显示有神经血管压迫,其中17例为延髓左侧腹外侧或左侧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2例为两侧延髓腹外侧或迷走神经根部均有血管压迫,3例为延髓右侧受血管压迫;在正常人组中有3例显示为右侧神经血管压迫,1例为延髓左侧腹侧椎动脉压迫.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原性高血压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8 例神经原性高血压伴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病人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2 例左侧, 6 例右侧, 术中均发现异常血管襻压迫神经根及延髓, 用涤纶棉隔离压迫。结果: 在术后相应神经疼痛、抽搐症状缓解情况下, 经1~5 年随访, 16 例血压恢复正常, 8 例减少了降压药服用量, 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原性高血压病人,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对伴有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 或舌咽神经痛等患者, 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BMSCs-NSCs)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联合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置西宁地区正常饲养,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制备完毕后立体定向下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大鼠分为3组,即A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组(BMSCs-NSCs组,n=20);B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联合BDNF组(BMSCs-NSCs+BDNF组,n=20),注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细胞的同时,联合注射100ng BNDF;C组:对照组(仅注射DMEM/F12培养基,n=20);术后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于术后24d取脑组织,行Nestin、GFAP、Map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细胞移植后第3d,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细胞移植后第14dBMSCs-NSCs+BDN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BMSCs-NSCs组,BMSCs-NSCs组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BMSCs-NSCS+BDNF组Nestin、GFAP、Map2的IOD值均显著高于BMSCs-NSCs组;BMSCs-NSCs+BDNF组、BMSCsNSCs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estin、GFAP、Map2的表达主要集聚于脑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结论在西宁地区联合移植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及BDNF可显著促进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BMSCs-NSCs)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联合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置西宁地区正常饲养,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模型制备完毕后立体定向下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大鼠分为3组,即A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组(BMSCs-NSCs组,n=20); B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联合BDNF组(BMSCs-NSCs+BDNF组,n=20),注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细胞的同时,联合注射100 ng BNDF; C组:对照组(仅注射DMEM/F12培养基,n=20); 术后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于术后24 d取脑组织,行Nestin、GFAP、Map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细胞移植后第3 d,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细胞移植后第14 d BMSCs-NSCs+BDN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BMSCs-NSCs组,BMSCs-NSCs组优于对照组;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BMSCs-NSCS+BDNF组Nestin、GFAP、Map2的IOD值均显著高于BMSCs-NSCs组; BMSCs-NSCs+BDNF组、BMSCs-NSCs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Nestin、GFAP、Map2的表达主要集聚于脑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结论 在西宁地区联合移植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及BDNF可显著促进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操作时间为46~120 min,平均(58.0 ±8.2)min;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共收集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患者110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者为10例,其中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且为非炎性肌病者4例。上述4例患者分别为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中央轴空病、1例包涵体肌病及1例Welander型远端型肌病;肌电图均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同时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少数非炎性肌病患者肌电图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不能作为诊断肌肉疾病的单独标准。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及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为研究葡萄糖、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的不同影响。  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前半小时分别腹腔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 ,术后 2 4小时观察动物神经症状并处死动物 ,用光镜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  结果 葡萄糖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严重 ,并且伴有皮层下白质出血 ;而胰岛素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轻微 ,未见皮层下白质出血现象。  结论 葡萄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 ,而胰岛素具有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压异常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包括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源性仰卧位高血压。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常常引起患者晕厥、跌倒,是造成PD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则会引起心脑等靶器官损害。因此对于PD患者的血压异常早期识别并加以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2组吞咽障碍评分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47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内镜组),显微镜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9例(对照组)。结果内镜组血肿清除时间[(43±1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8±23)min;P0.05],而血肿清除率[(92.6±6.2)%]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3.2±9.6)%;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8.9±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7)分;P0.05]。术后6个月,两组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大骨瓣开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清除术中,神经内镜也可作为很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