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微球体外释放规律,并考察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以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34 d释放液中rhGH含量。考察①不同有机溶剂;②不同比例PLGA;③外水相中加入缓冲盐;④内水相中加入乳化剂;⑤rhGH投入量不同对微球释放的影响。结果制备载生长激素聚乙交酯-丙交酯(PLCA)微球时,采用醋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做溶剂对微球中药物释放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不同比例PLGA对微球释放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以乙交酯:丙交酯=75:25比例的PLGA累积释放量最高;外水相中加入缓冲盐,内水相中加入乳化剂使累积释药量降低;随着生长激素投药量的增加,累积释药量增加。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微球体外释放有显著的长效作用,释放速度受到前面5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活性保护剂对微球中蛋白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活性保护剂对微球中蛋白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SOD-PLGA微球,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SOD蛋白浓度,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测定SOD活性,考察多糖、多元醇、表面活性剂等活性保护剂对SOD活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保护剂之间是否有联合作用及保护剂含量对SOD活性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活性保护剂对SOD活性均有保护作用。BSA和β环糊精有协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保护剂用量的增加,活性保护作用增强。结论BSA和β环糊精较好的保护了PLGA微球中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球内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存在状态和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并纤溶活性测定法考察了pH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表面对DGR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包封的DGR的二级结构明显发生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β-折叠受到微扰的结果,并未影响微球内DGR的稳定性;②体外释放时,微球内PLGA的降解产物产生的酸性微环境会导致DGR变性,在内水相中加入Mg(OH)2纳米粒可以抑制DGR的变性聚集;③对PLGA吸附DGR的研究表明,PLGA表面对DGR的吸附是离子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也是造成DGR失活的重要原因。结论PLGA对DGR的包封会导致蛋白质药物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并不影响微球内DGR的稳定性;导致微球内DGR变性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微球内的酸性微环境,碱性添加物可以抑制这种变性失活。PLGA表面对蛋白质药物的非特异性吸附也会导致部分DGR的失活。  相似文献   

4.
缓释胸腺五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国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36-838
 目的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成球材料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得到的胸腺五肽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28.34±0.68)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42±0.06)%和(84.21±0.61)%,30d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在90%以上,体外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为:log(1-y)=-0.0226-0.0393t,r=0.9937,t1/2=7.085d。结论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工艺可行,重现性良好,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用于结核病局部给药,以达到局部滞留、缓慢释放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用海藻酸钠制成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微球以及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初步考察复合给药系统在大鼠肺部的胶凝时间。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149.569 μm,包封率(n=3为(69.43±3.53%,载药量(n=3为(26.43±3.1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有抑制药物突释的作用,且药物在30 d内释放25%,大鼠肺部胶凝实验表明,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在大鼠肺部可滞留6 h。结论 利福平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达到了局部滞留、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符旭东  刘宏  汤韧  张孟佑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1005-1008
 目的考察处方和制备工艺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微球释放度的影响,并比较rhBMP-2微球和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为材料制备空白微球。通过吸附法制备rhBMP-2载药微球。以单甲基聚乙二醇-羟基乙酸共聚物(MPEG-PLGA)为材料制备凝胶。通过试管倒转法测定凝胶剂和微球凝胶剂的初始胶凝化温度(IGT),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释药速度。结果20%的MPEG-PLGA凝胶和微球凝胶剂的IGT均在37℃左右,微球中药物呈现三相释药模式,而微球凝胶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采用PLGA-COOH制备的rhBMP-2微球,其突释明显小于以PLGA为材料制备的微球,增加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在内水相中加入氯化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突释。结论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可以减少药物突释,具有比微球剂更理想的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稳定性;BCA法测定疫苗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同时考察疫苗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所得微球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5.38μm,疫苗微球载药量为5.12%,包封率达75.25%;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结构稳定; 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疫苗微球前3 d以Higuchi方程(r=0.997 7)释放,3 d后则以零级恒速释放(r=0.992 2),28 d累积释药量为69.10%。结论以PELA为载体的疫苗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能缓慢释放蛋白类药物的细胞生长支架并进行制备工艺优化。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含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作为组织工程支架。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寻求影响微球表观形态及释放的主要因素,以正交设计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观形态,用增重法测定吸水率考察其孔隙率,并对微球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制得组织工程用PLGA微球为中空疏松多孔结构。制备过程中的搅拌速度、PLGA浓度、均质乳化速度、发泡剂浓度、分散相PVA浓度以及内外水相体积比影响微球粒径、表面孔径大小、空隙率的大小。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的微球平均粒径为435μm,表面孔穴平均孔径为23μm,30d累计释放可达70%。结论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可注射、载荷细胞和缓慢释放蛋白类药物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用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制备bFGF-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和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情况。方法 应用复乳干燥法制备缓释bFGF-PLGA微球(bFGF-PLGA-Ms),并考察其一般性质。采用ELISA法建立用于bFGF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和回归方程,模拟体内条件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将bFGF-PLGA-Ms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4%,CH2Cl2残留量低于限量的1/10,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6.43±1.24)%和[(27.18±0.51)×10-3]%。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25.884 6t1/2-15.705 1(r=0.997 5),突释期内释放度仅为19.26%,11 d后其释放度达到72.47%。培养初期,bFGF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培养中后期,PLGA微球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结论 bFGF-PLGA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以明胶-PLGA微球和壳聚糖/聚乙烯醇(PVA)凝胶为基础的氟尿嘧啶(5-Fu)复合微粒凝胶缓释系统。方法制备5-Fu明胶微球,采用O/O溶剂挥发法将微球包囊于PLGA内,考察复合微球的形态,粒径及体外释放。以冷冻-解冻循环法制备壳聚糖/PVA凝胶,将复合微球载入凝胶中,考察复合微粒凝胶系统的体外释放。结果复合微球外观圆整,包封率85%以上,增加PLGA浓度,降低明胶微球载药量可以减少体外突释量。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低载药量的微球释放符合零级释放方程,而载药量高的微球符合Higuchi方程。通过调节PLGA浓度可以控制释放速率。复合微粒凝胶系统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的突释量随壳聚糖含量增加而减少。结论5-Fu明胶-PLGA复合微球包封率高,具有缓释控释的作用,载入壳聚糖/PVA凝胶后,改善复合微球的突释行为,此复合微粒凝胶缓释系统有望用于胃肠道腹腔化疗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萘普生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羟丙基β-环糊精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考察酒石酸构型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方法运用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对S-萘普生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萘普生对映体的识别能力,而L-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L-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萘普生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R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kS)分别为8.92和5.41,分离因子(α)达1.65;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较强的手性分离能力,它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盐酸哌唑嗪的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对几乎不溶于水的药物盐酸哌唑嗪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增强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研磨法、超声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的HP-β-CD包合物,测定其溶出度,并与盐酸哌唑嗪原药,以及盐酸哌唑嗪与HP-β-CD的物理混合物的溶出性能进行比较。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 HP-β-CD与盐酸哌唑嗪形成包合物并使其溶解度增加(226.4±3.0)%。结论 HP-β-CD能大幅度地提高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证双硒唑烷(Eb)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及探讨包合机制和可能的包合物结构图。方法分别通过相溶度法、UV-vis、FTIR、DSC和1H-NMR等方法验证Eb/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应用Chem3D软件,结合FTIR和1H-NMR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包合物结构图,并对主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包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经多种方法验证,均确证包合物形成。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FTIR和1H-NMR数据显示Eb的苯环结构可能被HP-β-CD的空穴所包合。结论Eb与HP-β-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分子比为1∶1的包合物,经测定其水溶解度增加了3000多倍。初步推测本包合的主要驱动力是HP-β-CD空穴内的富焓水被客体Eb替换,是一个由热焓变化驱动的包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紫杉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增溶实验,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紫杉醇HP-β-CD包合物,利用FT-IR、XRD和DSC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紫杉醇与HP-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呈现典型的AP型,包合物鉴定结果显示,物理混合物图谱与包合物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P-β-CD可以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紫杉醇被HP-β-CD包合后呈现了新的物相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对新城疫病毒的稳定性影响,并寻求合适的保护剂以稳定新城疫病毒的活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微球,并添加不同的保护剂进行考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浓度,利用红血球凝集反应测定病毒效价。结果涡旋、高速离心和搅拌等剪切力时新城疫病毒的活性影响不大;超声时病毒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机溶剂对病毒活性的影响最大;加保护剂可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制备新城疫病毒的缓释PLGA微球时,宜加冰浴超声,或缩短超声时间,延长超声间隔;选用聚乙二醇6000或羟丙-β环糊精作保护剂可显著稳定病毒活性。如果可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将极大地促进新城疫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塞克硝唑苯甲酸酯(secnidazole benzoate,SBZ)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l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SBZ与HP-β-CD均可形成1∶1包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G<0)。结论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及合适的pH值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β-环糊精对穿琥宁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穿琥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穿琥宁溶液在不同的pH(7~9)值,不同的HP-β-CD(3.62~108.7 mmol·L-1β-CD溶液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观降解速率常数(kobs)与HP-β-CD浓度不成直线关系,随HP-β-CD浓度增加而提高,最后趋于恒定。温度越低,HP-β-CD的稳定作用越明显。结论在该研究中HP-β-CD可以增加穿琥宁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剂对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机制。方法以乳糖或甘露醇作为赋形剂,并以聚山梨酯20、十二烷基硫酸钠、L-赖氨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β-环糊精为添加剂将干扰素α-2b制成喷雾干燥粉末。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干扰素α-2b的表面吸附现象,用圆二色谱测定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上述几种添加剂均能降低干扰素的表面吸附量;当以乳糖(而非甘露醇)为赋形剂时,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该蛋白α螺旋结构的含量。结论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受载体结晶、表面富集和构象变化等多种机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