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确定痰液位置 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护士站在患者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粘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听诊器放置“3~4”胸椎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并夹杂低调较远“呋丝”声是分泌物粘稠在支气管内形成薄膜,粘痰多存留于下呼吸道,痰鸣音相对固定,此时可超声雾化,再结合自下而上拍背。2 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通常可选择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柔软、弯头的吸痰管,有利于空气进入肺内,预防过度负压导致的肺不张。患者用30~38号(7~9mm)的气管插管,可选取10~16号(2~3mm)的吸痰管。痰液粘稠  相似文献   

2.
毕娜  王建荣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685-687
目的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指标体系,为按需吸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个省市11所医院的40名医疗护理专家为咨询专家,对经文献检索初步筛选的3类25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进行3轮函询。结果专家权威系数为0.90,3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00%、91.18%、100.00%。第3轮咨询结束后,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这9个指征的重要性4,变异系数0.06~0.18。结论专家推荐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指标,此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何细妹  康建平 《临床荟萃》1998,13(15):710-710
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是最常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常以气管内吸痰来清除气管内积聚的分泌物,以改善气体交换.若操作不当则可能引起缺氧或低氧血症,吸引时间长,压力过高或吸引管太粗则可能导致肺不张、气管痉挛、心律失常、血压变化、颅内压升高或气道损伤等.我院神经外科从1993年1月~1996年1月共收治了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插管的病例,采用颅内压监测、心电监测,结果发现吸痰前、后,插管深度均对颅内压和心率、血压明显的升高和加快.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气管插管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人工膨肺吸痰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运用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优势、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旨在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气道充分温化、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以及预防堵管和拔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时,应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湿化气道,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吸痰的时机。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首次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在术后第1天8:00开始进入实验研究,至第7天结束,观察并分析患者痰液黏稠度、痰液量、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听诊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呼吸道湿化液量、咳嗽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肺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 36例患者130例次气管切开吸痰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痰液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中是否出现自主咳嗽、氧饱和度变化值、呼吸道湿化液量、呼吸频率变化率、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听诊痰鸣音性质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指征推荐标准为:患者出现自主咳嗽;肺部听诊痰鸣音;肺部物理治疗后5.5 min之内;呼吸道湿化液量累计11.0 ml;脉搏氧饱和度值下降2.5%;呼吸频率增加17.65%;心率变化率达到患者基础心率的7.75%。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深部结痂堵塞气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华 《现代护理》1997,3(2):45-45
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量,防止呼吸道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护理不当.一旦发生堵塞.便可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插管深部易出现的痰血痴堵塞呼吸道致呼吸道梗阻危象要引起高度重视。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67岁.因颅脑外伤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项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稳定,因昏迷仍保留气管插管。术后37.5小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深大.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给予气管内吸痰.分泌物极少.同时使用脱水剂及呼吸兴奋剂.症状没有改善.半小时后自主呼吸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均smm一经复苏抢救无效.手术后3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萍  王松 《天津护理》2007,15(4):198-199
目的:加强心脏外科术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减少术后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气管插管期间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期间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嗽排痰,必要时采用鼻导管吸痰,通过吹气球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结果:71例患儿在实施良好呼吸道管理下均能顺利康复。结论:做好呼吸道管理,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并提高生存率以及保证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分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依据按需吸痰指征行改良吸痰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氧分压(PaO 2)和氧合指数(OI)]及气管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血气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CO 2低于对照组,PaO 2、OI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良好,可更好地维持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状态时 ,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极易流入气管内 ,造成痰液堵塞而致窒息 ,加重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尤为重要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保护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 ,1999~ 2 0 0 3年 6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139例 ,其中气管插管 10 0例 (占72 % ) ,气管切开 39例 (占 2 8% ) ,治愈 10 8例 ,死亡 15例。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及时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时排痰对神志不清、呼…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昏迷指数评分,8分以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高压氧康复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1岁。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5例。30例昏迷指数评分平均在8分以下。方法:入舱后加压到0.25MPa,面罩吸氧,吸氧30min,休息5~10min,再吸氧30min,减压出舱。1次/d,10次为1个疗程,一般为三四个疗程。2结果颅脑损伤根据昏迷指数评分分为轻、中、重型。昏迷指数评分13~15为轻型;昏…  相似文献   

14.
在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帮助患者有效排痰、解除呼吸道堵塞、改善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气道的气体,使气道和肺能吸入足够的水分,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从而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本次研究观察行气管切开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吸痰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  相似文献   

15.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 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患儿烦躁、呕吐,气管插管脱出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时...  相似文献   

16.
徐鹏  黄丽君  毛瑞 《天津护理》2007,15(6):312-313
目的:通过对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是否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分为两组:常规吸痰组50例,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100例,间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肺部感染率为11%,常规吸痰组肺部感染率为34%,而气管切开率分别为38%与20%,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费用及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可显著提高气道及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降低患者气管切开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项重要手段,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经气管切开吸痰是气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也会存在感染、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吸痰操作还可能会影响病人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1]。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重型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吸痰方法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气道建立的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对气道管理的质量。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气道建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置入组2组,各43例,分别采用气管插管术、喉罩置入法,观察其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误入食道及对气道的损伤情况。结果喉罩置入法在院前气道建立中占优势,其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均优于气管插管术(p<0.05),无误入食道及对气道损伤。结论喉罩置入法在院前气道建立中占绝对优势,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行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呼吸指标的变化分为两组,即常规气管插管组30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0%,常规气管插管组预后良好率仅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可能性,本院自1989年起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PVS17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1~65岁,平均39岁。病程30~129d,平均64d。致病原因:重型颅脑损伤13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3例,自缢后急性脑缺血缺氧1例。治疗方法:HBO治疗,治疗压力0.2~0.25MPa,稳压后戴呼吸面罩分两三回吸医用氧共80min,中间吸空气5min×2,1次/d,10次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分别治疗5~22个疗程。常规治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