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沟通交流技巧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地缓解机械通气患者因气管插管导致的沟通障碍。方法回顾性总结对68例机械通气神志清患者,运用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文字或实物卡片等一系列方式与患者进行了有效沟通交流的经验。结果本组68例中,未发生1例由于不予配合而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其他导管的情况,除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外,其余64例均顺利地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病情平稳。结论通过有效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有力地避免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机械通气的患者提供非语言交流,稳定情绪,解决生活所需,有利于疾病恢复。方法护理人员用手势、眼神、手写、写字板书写等进行非语言的交流,以解决患者的心理、情绪、生活需要及病情的表达。结果及时满足了患者的各项需求,减轻了心理压力,为患者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结论真正了解了病人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相似文献   

3.
贾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504-4505
在重症加强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患者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但往往也会造成护患双方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介绍护患交流的几种可行方式,阐述了非语言交流在与机械通气患者沟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流的桥梁,使用呼吸机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罗利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297-298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因此,非语言沟通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很重要的作用,能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收到患者发出的信息,尽早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使患者得到感情、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交流是心理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交流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娴熟的交流技巧,不仅可以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还能够实现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患者因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因此,非语言交流显得非常重要。我院ICU于2004年3月~2005年1月对126例气管插管患者实施非语言交流,较好地帮助患者渡过了痛苦的失声期,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患者对非语言交流的满意率为:满意56例(44.4%),基本满意65例(51.6%),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介绍了护患交流中存在的障碍,阐述了护士如何改进交流技巧,提高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沟通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而非语言沟通的比重占到绝大多数(93%),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0.
肖丽  徐爱华 《新疆医学》2001,31(1):72-72
人与人仅限于言语的交流是不够的。人的情感世界纷繁而复杂,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只运用通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足以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护患之间需要沟通和理解,尤其是患者特别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爱护,怎样创造性、艺术性地  相似文献   

11.
鲍金华  王晶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60-2360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相互传递信息的常用工具。在护理工作中,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有效的沟通主要是建立在护士对患者真诚和蔼的态度和彼此能懂的言语上。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应用交流技巧来提高工作效率。现就护士的基本交流技巧以及针对不同的交流对象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对神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入住神内重症监护病房的神志清楚,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3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7 例,对照组6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遵医嘱调节呼吸模式及参数,使用机械通气.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运用眼神,微笑,触摸,肢体语言等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了解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心世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非语言性交流具有稳定机械通气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指标的作用.结论: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认知发生改变,用积极的心态使用机械通气,更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减轻了患者自身的痛苦,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3.
分管护士与患者接触得最多,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把一片爱心通过热诚的语言传递给患者,通过护总交流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也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有新的了解,以便于进行精心护理。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内容,三年来,我们利用形体语言与骨折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的体会报告如下.l形体语官交流的近又形体语言即是在言语交流的基础上更主动更有意识地利用护主体态的变化,把表情、手势、姿态也做为“语言”,更加有创造性、有艺术性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分管护土是与患者距离最近的护理工作者,她…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是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心肺病人手术后复苏期间均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在此期间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对此类病人需留置胃管。通过胃管供给营养、药物、电解质,或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合并症等。因此,在机械通气状态下留置胃管的技术操作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包括人的躯体外观、步态、表情、眼神、手势等。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梅拉别恩认为信息交流的效果(100%)=文字(7%)+单调(38%)+面部表情(55%)。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肢体语言的作用,将对做好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20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对肢体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28-1129
非语言沟通是以体态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护患沟通中非语言交流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临床上部分脑卒中患者因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损,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与不适,  相似文献   

17.
林森 《广西医学》2021,43(14):1746-1748
目的 探讨非语言沟通(包括常规语言沟通、表情及身体姿势沟通、示意图沟通)在机械通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5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非语言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机械通气持续天数、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95-195
资料与方法机械通气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11~67岁,重度农药中毒者5例,重度脑损伤及颅脑疾患者21例,电击及不明原因致呼吸心跳骤停者20例,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者8例,直接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20例,经151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34例,插管2天后改切开26例,成活30例(55%),死亡24例(45%),其中6例家属放弃继续治疗死亡。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症: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周围神经病.多从四肢对称性软瘫开始,病情逐渐进展可累及颅神经和呼吸肌等器官,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是本病的主要危险,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加强GBS急性呼吸肌麻痹的治疗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呼吸机监测、预防缺氧造成的损害,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GBS患者10例,其中并发呼吸肌麻痹气管切开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的语言沟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它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仅就语言沟通来说在护理工作中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医患沟通中,口语是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的沟通方式翻,尤其是对于儿科护士而言,其意义更甚,儿科俗称“哑科”,患儿没有或不完全具有表达病情感受的能力,要相了解病情,确立护理诊断,就必须与患儿家长进行语言沟通,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工作中,学会和善于运用此技巧,有利于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配合,从而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具体来说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