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本院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23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87例正常淋巴结患者为对照组,62例炎性淋巴结患者为炎症组。所有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组患者的B7-H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B7-H4蛋白表达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B7-H4阳性表达96例,对照组无,炎症组19例,实验组B7-H4阳性率明显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B7-H4的表达对DLBCL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2例患者B7-H4表达呈阳性者57例,平均生存时间(52.1±4.2)个月;B7-H4表达呈阴性者25例,平均生存时间(63.2±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2)。结论 B7-H4蛋白在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B7-H4蛋白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体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评价B7-H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胃癌组织中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管及淋巴细胞中均有检测到B7-H1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6.9%。有淋巴结转移或脉管内有癌栓的患者B7-H1阳性率较高(均P<0.05)。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5.0%)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56.1%)(P<0.05)。结论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B7-H1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趋化因子受体CXCR4核定位表达与肾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13例肾癌组织CXCR4的亚细胞定位表达,根据染色结果分为核定位阳性表达组及核定位阴性表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 结果 413例肾癌组织中170例CXCR4核定位阳性表达,243例CXCR4核定位阴性表达,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核定位阴性表达组相比,核定位阳性表达组Robson分期高、癌栓发生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远处转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核定位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为86.5%(147/170),低于核定位阴性表达组97.1%(236/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 结论 肾癌组织中CXCR4核定位表达与Robson分期高、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预后差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样本组织中B7-H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7-H4在胃癌组织中呈弥漫性分布,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或)胞膜中,而B7-H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有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B7-H4的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B7-H4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探究B7-H4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阳性表达,对预测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表达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肾癌患者40例与非肾癌患者10例血清中sB7-H4浓度,根据肿瘤分期、分级及T细胞亚群结果进行分类分组。结果:(1)两组血清sB7-H4水平比较:肾癌组为(23.08±19.42)μg/L,对照组为(11.41±5.4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sB7-H4水平临床分期比较:肾癌I、II、III/IV期分别为13.24±9.08μg/L、26.99±10.89μg/L、53.63±27.22μg/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sB7-H4水平病理分级比较:I、II、III级分别为10.08±5.07μg/L、23.01±10.20μg/L、52.47±20.53μg/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肾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T细胞亚群分析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肾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血T细胞亚群分析等情况呈线性负相关。提示sB7-H4与肾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sB7-H4对肾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B7-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B7-H1和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发现46例胰腺癌标本中,B7-H1阳性率为56.5%(26/46),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B7-H1阳性显色。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B7-H1蛋白呈高表达(0.512±0.125);正常胰腺组织仅微弱表达(0.122±0.027),P<0.05。结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发现,B7-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肿瘤组织中B7-H1表达与血清CA19-9表达有正相关性(r=0.63)。生存曲线结果显示B7-H1阴性组胰腺癌患者较阳性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7-H1的表达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B7-Hl高表达并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胰腺癌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其癌旁组织中B7-H4的表达,并分析B7-H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结果  在肝内胆管癌中B7-H4表达率为44.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肝内胆管癌中B7-H4表达上升与TNM分期、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P < 0.05)。生存分析提示B7-H4高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B7-H4低表达组(P = 0.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B7-H4是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B7-H4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B7-H4高表达与ICC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对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为判定CR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CR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B7-H1、B7-H4蛋白的表达和Treg的浸润情况,并与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CRC患者CRC组织中B7-H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34,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1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Duke's分期C+D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Duke's分期A+B者(P<0.01)。CRC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8.92,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肿瘤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不同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reg浸润与B7-H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Cramer's=0.463),Treg浸润与B7-H4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Cramer's=0.320)。结论:B7-H1和B7-H4在CRC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中Treg浸润增加有关,可作为评估CR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B7-H4的表达水平。结果:B7-H4 mRNA在2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80例胃癌组织中有60例B7-H4蛋白呈阳性表达(75%);B7-H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无关(均P>0.05);生存期>5年的胃癌患者B7-H4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生存期≤5年的胃癌患者(P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B7?H3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6例初诊AML患者原始幼稚细胞群上B7?H3分子膜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B7?H3 mRNA产物的表达。分析B7?H3分子的表达与AML患者发病时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评估B7?H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B7?H3分子表达阴性。共刺激分子B7?H3在66例初诊AM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42%(28/66)。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白细胞分组中,B7?H3阳性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924,0.541,0.310);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的B7?H3分子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P<0.001)。B7?H3分子阳性组患者的PFS(7.4个月vs. 15.2个月)及OS(9.8个月vs. 17.8个月)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此外,在AML?M2亚型中,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B7?H3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30.05% ± 23.10% vs. 10.08% ± 7.07%,P<0.001),B7?H3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存在共表达,并且CD34阳性组的B7?H3分子表达明显高于CD34阴性组(20.90% ± 19.70% vs. 9.63% ± 7.21%,P=0.034)。结论:共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对于AML患者的病情进展有一定影响,B7?H3分子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B7?H3对AML的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7-H4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与CA12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4 蛋白和CA125 在70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4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1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9例和卵巢透明细胞癌9例)、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 B7-H4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4.3%)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3.3%,P<0.05),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阴性表达。② B7-H4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77.8%和88.9%)均显著高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27.3%,P<0.01)。③ B7-H4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晚期组(Ⅲ和Ⅳ期)的阳性表达率(92.9%)显著高于卵巢上皮性癌早期组(Ⅰ和Ⅱ期)(71.4%,P<0.05)。④ B7-H4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低分化组(G3)的阳性表达率(100%)显著高于卵巢上皮性癌高、中分化组(G1和G2)(67.6%,P<0.01)。⑤除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外,CA125在卵巢黏液性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B7-H4的阳性表达率,CA125与B7-H4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277,P<0.05)。结论:B7-H4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B7-H4可以作为诊断卵巢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B7-H1, a recent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s thought to be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escape by inducing T-cell apoptosi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7-H1 and immune escape of bladder cancer, B7-H1 expression in 50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urvival curves were con- struc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B7-H1 immunostaining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 and bladder cancer was 0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B7-H1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clinical stage and recurrence (P〈0.05).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B7-H1 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ose with B7-H1 negative group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7-H1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7-H1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The manipulation of B7-H1 may become a beneficial target for immunotherapy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7-H4、P53、CEA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指标。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7-H4、P53、CEA在正常胃黏膜、癌前疾病、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7-H4在胃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生存期≤5年的患者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P53、CEA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异常表达者与无基因或单基因异常表达者相比,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病理分期中显著相关。结论 B7-H4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关系,联合检测B7-H4、P53、CEA能弥补单项基因检测的不足,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p53、nm23基因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53、nm23的表达。结果: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阳性表达分别为51.1%(23/45)和46.7%(21/45)。p53阳性表达T2-T3为60%(21/35),T1为20%(2/10),P<0.05;G2-G3为59.0%(23/39),G1为0%(0/6)。nm23阳性表达T2-T3为48.6%(17/35),T1为40%(4/10),P>0.05,G2-G3为48.7%(19/39),G1为33.3%(2/6),P>0.05。p53阳性表达术后再发膀胱癌与阴性表达相比较P>0.05。nm23阳性表达术后膀胱癌再发为61.9%(13/21),阴性表达为20.9%(5/24),P<0.05。p53、nm23阳性表达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p53阳性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nm23阳性表达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有关。p53和nm23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原癌基因(cerbB-2)在食管鳞癌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各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两个基因在91例食管癌(鳞癌84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4例)的表达. 结果:nm23-H1和CerbB-2染色均定位于细胞浆,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在无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表达亦和预后有显著负相关.结论:认为nm23-H1高表达或CerbB-2低表达者,淋巴转移率低,术后生存率高,预后较好, CerbB-2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CerbB-2蛋白高表达预后均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下调B7-H3分子的表达对人肝癌(H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B7-H3表达对HCC组织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两株B7-H3表达水平较高的HCC细胞,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HCC细胞B7-H3的表达,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等技术,观察HCC细胞在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方面的改变; 制备不同复发时间(1年内复发和超过1年复发)的HCC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3在80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B7-H3的表达与HCC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选择B7-H3表达水平较高的HCC细胞株SK-hep-1和MHCC97L,转染B7-H3 siRNA后构建B7-H3下调的细胞模型,发现下调B7-H3蛋白后,H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增殖和凋亡能力未见明显影响; B7-H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3.33%)高于癌旁肝组织(54.67%)(P=0.041); B7-H3阳性表达率与HCC分化程度(P=0.012)、复发时间(P=0.001)、转移情况(P=0.007)呈正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甲胎蛋白(AFP)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结论 B7-H3可作为HCC复发与转移的潜在指标,下调B7-H3表达可为抑制HCC侵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