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疼痛治疗中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 (neurolyticnerveblock ,NNB)是从 2 0世纪初起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 ,随着新镇痛药物的不断开发、高频热凝法神经破坏术及新手术疗法的临床应用 ,NNB的应用似有减少之势 ,然而在疼痛治疗中 ,NNB仍广泛应用于癌症顽痛且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对那些不适合于手术治疗的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人 ,其应用范围尤为广泛。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的应用现况1 神经破坏药 神经破坏药(neurolytics)的种类很多 ,仅在书中提到[1] 的就有 10多种 ,但… 相似文献
2.
随着晚期肿瘤患者的增多及对生存质量的提高,癌性疼痛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从1996年2月至1997年3月对15例中上腹晚期肿瘤患者在进行剖腹探查的同时,施行经腹直视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intraabdominalneurolyticceliacple... 相似文献
3.
经椎间盘穿刺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病人124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院麻醉科于1989年9月~1994年2月采用经椎间盘穿刺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患者124例,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椎间盘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40~75岁,体重35~61kg。癌肿原发部位:胰腺癌40例、胃癌64例、肝癌12例、其他腹腔转移癌8例。经膈角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8~67岁,体重36~72kg。癌肿原发部位:胰腺癌26例、胃癌14例、肝癌5例、其他腹腔转移癌3例。多数患者的对麻醉性镇痛药耐受或… 相似文献
4.
5.
6.
7.
X线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20例腹腔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采用X线引导下应用50%酒精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结果:阻滞成功率100%,75%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结论:X线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操作简单、易行、止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有临床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宗旺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2):102-104
慢性疼痛分为癌痛和非癌性疼痛,创伤性疼痛诊疗方法包括局麻药可逆性神经阻滞和破坏性神经阻滞。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慢性疼痛,短期和长期效果各不相同。作者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以探讨慢性疼痛的最为有效而且远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治疗——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治疗——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临床应用孟冬祥樊碧发范占明蔺成军梁景云贾乃光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孟冬祥、樊碧发、贾乃光);中国煤碳部总医院放射科(范占明);黑龙江中医学院附院麻醉科(蔺成军);北京市和... 相似文献
10.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阻滞(Neural Blockade)已成为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且有正确诊断疼痛病因或判定预后的价值,尤其适用于定形性诊断方法难以作出确诊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12.
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病人,因疼痛剧烈而迫切需要镇痛治疗。我院对5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例,经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61例晚期胰腺癌伴顽固性疼痛及消化道梗阻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行姑息性手术的同时,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内疼痛缓解、生存质量评分(KP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PS评分显著提高(P〈0.05)。随诊3个月,术后86.5%(45/52)患者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能较好地缓解其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里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5):307-309
外周神经阻滞是常用的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方法,利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可使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提高阻滞的成功率。本文介绍神经刺激器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连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并发癌性疼痛,其发生率达73%,中晚期高达90%。患者疼痛剧烈,呈进行性加重,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差,常采用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治疗胰腺癌内脏痛,NCPB有效镇痛作用可维持4~6周,荟萃分析显示其即时和近期镇痛有效率达85%。单次NCPB时,作用于神经纤维的乙醇浓度因吸收而迅速降低,常导致神经轻度损伤,因此中晚期镇痛效果较差。腹腔神经丛周围分次注射神经破坏药对中晚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连续NCPB对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肩胛背神经(DSN)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的效果。方法 针对213例接受DSN阻滞治疗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肌间沟、C5横突后结节(RTFCV)和肩胛骨内侧缘(MES)入路超声扫查,统计DSN识别率;而后将患者随机纳入3组(每组71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A组)、RTFCV(B组)及MES(C组)入路DSN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2ml),对比3组超声扫查耗时、神经阻滞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肌间沟、RTFCV及MSE入路超声扫查对A、B、C组DSN的识别率分别为91.08%(194/213)、46.01%(98/213)、26.29%(56/213),3组总体差异及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超声扫查平均耗时低于C组,B组神经阻滞有效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A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B、C组,A、B组超范围阻滞发生率高于C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RTFCV入路行DSN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较经肌间沟及肩胛骨内侧缘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手术实用范围及麻醉效果。方法先据解剖用探笔模式测到体表相应位置,再用刺激针模式直至要探寻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调小电流至接近神经。定位准确后,回抽注射器无回血、液体和气泡即注入局麻药。结果 109例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无痛率(95/109)为88%,轻微疼痛率(11/109)为10%,无痛与轻微疼痛两者达98%。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的神经阻滞,神经定位指标明确、客观,绝大多数患者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近年来持续周围神经阻滞(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blocks,CPNB)在围手术期疼痛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目的 阐述CPNB在围手术期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优势、技术方法及并发症. 内容 CPNB的镇痛机制在于阻断伤害性冲动向中枢传导,预防脊髓背角突触长时程增强和中枢敏化的形成.CPNB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与之相关的副作用,避免形成硬膜外血肿的风险.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技术均可用于CPNB导管置入,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是CPNB最常用的局麻药.CPNB可安全用于四肢、躯体手术以及创伤、门诊和居家患者的疼痛治疗.CPNB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移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感染. 趋向 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CPNB的置管技术、用药方案和持续时间,评估其对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