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婴儿及儿童中,心动过速并不常见。比较常见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为多见,但慢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慢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表现为反复型,即在每一阵发性心动过速之间夹有一个或数个窦性搏动。但也可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连续进行,不被任何窦房结活动所中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VR单导联方法在鉴别儿童室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已经经电生理检测明确诊断的儿童宽QRS心动过速心电图(41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为非室性心动过速),运用aVR单导联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一步的正确诊断率,及其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VR导联对儿童宽QRS心动过速的正确诊断率为79%、灵敏度81%、特异度70%,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50%。9例儿童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为非室性心动过速,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室速。结论 aVR单导联方法可用于儿童室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由于其简单易行,更适用于急诊病例。  相似文献   

3.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以多态和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症状包括头晕、心悸,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发作,甚至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临床已证实青少...  相似文献   

4.
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导管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分别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15例患儿均诱发出SVT,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左侧旁路(LAP)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3例(成功率86.7%),1例RAP患儿失败,1例AT患儿未行消融。术后2个月1例希氏束(HIS)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消融成功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电生理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心电生理学在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治中取得了新进展。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装置、EASI心电图可监测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等。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是防治儿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效方法。心房抗心动过速起搏、导管消融术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已显示出一定疗效,而心脏再同步治疗也已开始用于处理儿童某些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儿童肘部损伤后肘外翻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积极有效地治疗儿童肘部损伤后发生的肘外翻畸形,对肘外翻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本组共26例,肘部损伤时年龄2~14岁(平均7.5岁)。儿童肘部损伤为肱骨外髁骨析14例,肱骨外髁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1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桡骨小头脱位2例。肘关节提携角20~45(平均28)。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19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19例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作神经松解前移术,平均随访6.6年,优良率88.2%。5例肘外翻作肪骨髁上截骨术,平均随访9.4年,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延误诊治、复位固定不良是儿童肘部损伤后发生肘外翻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复位和确切固定是减少肘外翻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有移位的骨折的反复手法复位可加重骨骺损伤。8岁以上严重肘外翻畸形可作肱骨髁上截骨术矫正,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应早期作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儿童中少见,我科于2000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损伤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2019年3月Pediatr Crit Care Med发表了"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指南第三版",该指南从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的监测、颅内压与脑灌注压治疗阈值、治疗等3方面做出了相关推荐和建议。本文就该指南进行简单解读,以期对临床治疗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提供相关帮助。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年人心动过速是有效和安全的~([1]).儿童也是心动过速好发的年龄群,因其生理和心血管结构的特殊情况,其电生理检查特征及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与成人不同.目前对儿童患者窄QRS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了解不多.本研究通过观察55例窄QRS心动过速儿童患者的电生理检查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了解儿童患者窄QRS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持续或频繁的心动过速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帮助下,各种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不断阐明,同时诊疗技术也突飞猛进的发展,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发生了重大变革,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热效能,毁损心律失常病灶或阻断折返途径或房室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儿童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彻底改变了药物治疗无法根治心律失常的历史.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心律失常对儿童的影响及可能的预后,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儿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已日趋成熟,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与手术医师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临床分析和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临床分析和随访冀石梅,梁翊常,王小蕙区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与有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室速,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病例选择标准:(1)无器质性心脏病,有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史;(2)VT发作间歇期心电图(E...  相似文献   

12.
��ͯ�Ķ��������ļ����о���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就发现心动过速可能导致进行性心肌病变和心力衰竭。Scott和Fenelon等学者对此类综合征进行了详细的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可命名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 iomyopathy,TCM)”。TCM是一种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少见但是能够治愈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因,尤其是对于年青人及儿童来说,快速型心律失常更容易引起心脏损害及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心动过速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2]。对于儿童来说早期治疗可使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恢复,并且能避免不可逆性的心肌损害。本文就儿童TCM的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儿童高级生命支持部分》进行了年度更新。2018年版新指南主要对儿童电击除颤难以纠正的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行了证据回顾并提出治疗建议。更新部分由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儿科工作组进行了持续的临床证据审查。此次更新依然延续2015年的观点,即儿童电击除颤难以纠正的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同时,对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略微调整。  相似文献   

14.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1:25,000,发作持续24~36小时以上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故正确识别、及时处理这种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有其重要意义。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由房室结双径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间隔部位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HS  Zeng SY  Shi JJ  Li H  Ou X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91-293
目的 通过回顾 98例心动过速患儿在间隔部位的放电消融过程 ,总结儿童间隔部位射频消融术的经验。方法  98例心动过速患儿 ,平均年龄 ( 8 1± 2 3)岁 ,体重 ( 2 8± 9)kg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6 2例、间隔部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5例、Koch三角内房速 (AT)3例和左室间隔部室性心动过速 (ILVT) 8例。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和射频消融术 (RFCA)。右侧消融可视情况使用Swartz长鞘 ,帮助固定到位温控射频导管。在窦性心律时采取“能量滴定”和“时间递增”法放电消融。即放电时可采用逐渐增加输出功率及放电时间的方法。结果  98例全部成功消融 ,终止了心动过速。 11例 ( 11% )术后复发性心动过速 ,10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术也成功终止了发作。并发症 :1例后间隔部AVRT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不能恢复正常心律 ,2周后放置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结论 儿童间隔部位范围狭小 ,心内膜层薄 ,房室结较脆弱 ,术中稍有不慎 ,易造成不可逆转的Ⅲ度AVB。所以在儿童间隔部位行EPS和RFCA要慎重。采用如下操作方法可减少儿童病例射频消融术中的失误 :( 1)操作轻柔 ;( 2 )窦性心律放电 ;( 3)采用“能量滴定”和“时间递增”法 ;( 4 )加用Swartz长鞘固定射频导管 ;( 5 )采用温控导管 ;(  相似文献   

16.
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在儿童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是心肌内膜活检(EMB)Dallas标准,但 EMB属创伤性检查,且在儿童并发症较多。由于免疫学和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当今已有许多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儿童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本文着重介绍心肌肌钙蛋白测定、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这些新的无创性检查与EMB检查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为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且在其鉴别诊断、病变程度与预后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08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者,可造成心力衰竭和阿斯综合征发作。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儿童室性心动过速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患儿甚至可转变为心室颤动致心源性猝死.所以室性心动过速的出现则无论发病年龄,还是有无基础性疾病的存在,往往需要急诊有效处理~([1]).但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困难,医生在处理时表现得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例儿童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AT)。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也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机能混乱,成人已有详细报导。在儿童这种室上性节律不齐只有少数病例报导。本报告的目的是介绍儿童CAT的临床表现、治疗与病程。资料与方法病人 10例儿童,年龄从1天到18岁,平均3.5岁。于1970年~1979年在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就诊时诊断为CAT。本组病例的每个资料均为回顾性检查。本组中男孩8例,女孩2例。发现节律不齐后随诊期为11个月到4.3年,  相似文献   

20.
Zhang Y  Li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75-776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儿童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2]。我们分析与心动过速首次发作年龄(简称发病年龄)相关临床特点的规律,包括发病年龄与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的关系,同时探讨预激综合征患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BT)的发病年龄与旁路部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