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胃下垂常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临床有效有不效者。对常法治疗无效者,笔者常以气虚痰瘀论治,每获良效,现举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雷 《大家健康》2010,(9):52-52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瘟状。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养阴活血汤治疗胃下垂23例张萍,苏玉林关键词:养阴活血汤;胃下垂胃下垂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多认为是中气下陷所致,以升阳举治之。近几年来,发现本病因阴虚血淤而发病者,也并非少见。我们应用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胃下垂23例,亦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5.
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 时,称为胃下垂。属中医“胃缓”范畴。多由中气下陷,升 降失常所致。应少食多餐,加强腹肌锻炼等非药物治疗。西 药用加兰他敏、三磷腺苷、谷维素等治疗,但疗效不甚明 显。近年来,中医采用益气温经、助阳除湿等方剂治疗,疗 效尚满意。现就常用中成药治疗胃下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胃下垂的X线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18例曾诊断为胃下垂且有相应临床症状者的X线资料,立位测量十二指肠升部水平段最低点与胃体大弯最低点问的垂直距离,以此为依据将胃下垂分为轻、中、重度.并与常用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其差异和可行性.结果 测得的数据可诊断为轻度胃下垂者142例,中度者65例,重度者11例.分别占总数的65.1%,29.8%和5.1%.与常用测量方法比较,本法结果有明显差异,其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胃下垂程度分别高出前者21.1%,18.5%和3.6%.结论 本测量诊断法方法简单、实用,可在实践中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胃下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胃下垂病患,收治时间在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对其行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效果较佳。结论对胃下垂者行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医治,可获得理想疗效,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肖永庆肖成望(江西省万年县中医院万年335500)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1消化性溃疡伴胃下垂笔者收治经胃镜检查确诊者17例,伴胃下垂者9例,久服各种西药效果欠佳。临床见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药用:党参...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李杲《脾胃论》,是补气升阳之名方,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诸证。临床常用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重症肌无力、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崩漏、习惯性流产、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功能性低热等,属于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者,获效甚佳。作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针灸联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下垂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笔者多年来,收集了20例患者,采用了以推拿为主配合体操治疗,其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医治疗胃下垂的效果,作者对60例胃下垂患者应用升阳降气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占41.67%,女性35例,占58.33%;年龄:20~30岁9例,占15.00%,31~40岁者30  相似文献   

12.
胃下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下缘下降到盆腔以及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的一种病症。此病患者多为体形消瘦、身材修长及体质衰弱的老年人、多产妇和进行过腹部手术的人。一般情况下,轻度胃下垂的患者在平日里并无明显症状,重度胃下垂的患者会经常出现腹部  相似文献   

13.
胃下垂好发于老年人、瘦长体形者、经产妇i长期卧床少动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致体质虚弱的人。胃下垂可使胃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状,餐后或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站立性晕厥、全身乏力、心慌和直立时低血压等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玉屏风散方出《世医得效方》,为著名益气固表之剂。多用以治疗“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之证。长期以来,笔者用此方治疗另一些内科杂病,亦多获良效。兹选择临证验案数则,并略陈管见,仅供参考。一、验案(一)、中气下陷案(胃下垂)患者高某某,女,45岁。  相似文献   

15.
<正> 慢性口疮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疮面呈凹型,中央灰白色,四周微红,痛不甚剧等特点。临床以阴虚火旺者为多见,故医者往往施以滋阴降火之剂,有效者,有不效者。例:本部队干部沈××,男,36岁,患口疮六年余,时发时好,迭服中西药不效,77年6月2日邀余诊视,现其右颊与唇内各有一蚕豆大小的糜烂面,中间呈凹形、色灰白,四周粘膜淡红色,微痛,伴有胃部不适,气短懒言,肢软无力,脉虚弱,舌淡红。按阴虚火旺型拟知柏地黄汤加味,服药十六剂未见效。6月20日患者因胃病作钡餐造影,示胃下垂4公分。又邀余治疗,余以东垣甘温补气之法,拟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党参、陈皮、焦白术、炙甘草各10克,当归、柴胡,升麻各6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 30例胃下垂病人经中药口服治疗后 ,复查X线 ,胃下垂有不同程度改善 ,疗效肯定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9~ 65岁 ;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 11例、 12例、 7例 ;各年龄组所占比例见表 1。 表 1  胃下垂程度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n)2 9~ 4 0 4 1~ 5556~ 65轻度 83 -中度 7 2 3重度 115  从表中可以看出 ,轻度患者多在 55岁以下 ,而重度患者多在 55岁以上。1 2 胃下垂判断标准  在常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 ,排除药物作用 ,发现充盈相下胃小弯切迹位于髂前上棘连…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98年至今共收治胃下垂病人82例,全组病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线钡餐透视,符合胃下垂的临床表现,病史最短1年,最长11年,合并慢性胃炎者42例,经推拿治疗均收到较满意疗效,具体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下垂(Gastroptosis )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腹内脏器支持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使胃的位置降低,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形成无张力型胃,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者。“胃下垂”属于中医学的“胃缓”、“胃下”范畴,与体形或体质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瘦长型、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胃大部切除等方法,由于副作用大,很难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以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胃下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现就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2):3038-3039
目的:探讨钡餐检查、超声胃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下垂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方法:对2008--2012年间在我院影像科确诊检出4380例胃下垂患者的钡餐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X线钡餐检查确诊4380例胃下垂患者,全部做胃超声造影检查,检出胃下垂4200例,与钡餐检查比较检出率95.9%,4380例患者中有1314例做胃镜检查,其中检出胃下垂653例,检出率49.7%。结论:对胃下垂的诊断方法中钡餐检查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检出率高于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医案,总结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辨治思路、临床心得、常用方剂及用药特色,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胃下垂属内伤杂病,气虚始终为本,病情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一病到多病;病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久病可累及肾。治疗时重视辨别病症之标本缓急,病情单纯、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时,以恢复脏器位置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枳术汤、三仙汤;病情复杂、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时,以调理脏腑气机寒热为主,方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益气贯穿全程。所举验案一以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治以补脾益肾、升阳举陷;一以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治以平调寒热、疏肝和胃。[结论]王教授治疗胃下垂,辨别标本缓急,虚实异治,时刻顾护胃气,随证加减,精当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