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HS和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DHS和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DHS固定16例,PFN固定45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多项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年的随访,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DHS组1例,PFN组1例。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3~5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无疼痛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以及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合理选择内固定,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获得相同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FN手术创伤较小,更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HS和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DHS固定16例,PFN固定45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多项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年的随访,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DHS组1例,PFN组1例。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3~5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无疼痛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以及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合理选择内固定,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获得相同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FN手术创伤较小,更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3.
DHS、DC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DHS、DCS、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术后情况及疗效.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同骨折,DHS治疗42例,DCS治疗25例,PFN治疗39例.结果 DHS组1例出现钢板松动,1例固定螺钉断裂,1例髋内翻.DCS组1例髋内翻.PFN组1例髋螺钉内移切出.按Parker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DHS、DCS、PFN优良率分别为85.70%、84.0%、96.48%,统计学显示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PFN组均优于DHS和DCS组(P<0.05),DHS和DCS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及DCS,其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给予DHS内固定术42例(DHS组)和PFN内固定术68例(PFN组),年龄35~89岁,平均为72.3岁。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5.6个月(3个月~2年),DHS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周(7~13周),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疗效:优28例,良8例,差6例,优良率85.7%。PFN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周(7~12周),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疗效:优52例,良15例,差1例,优良率98.5%。结论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其具有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pemoral nail,PFN)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探讨内固定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和PFN手术治疗,其中19例采用DHS内固定,男13例,女6例,年龄55~77岁,平均68岁;24例采用PFN内固定,男16例,女8例,年龄55~80岁,平均71岁。随访12~20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DHS组2例发生髋内翻,2例出现动力螺钉退出,2例出现褥疮,1例死亡(脑血管意外)。PFN组1例螺丝松动,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随访结果显示PFN组髋内翻、动力螺钉退出的发生率比DHS组低。结论针对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PFN组能减少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髋内翻、动力螺钉退出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PFN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颐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随机分为DHS和PFN两类手术组(分另为307例及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1月,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3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探讨DHS系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于骨折早期经髋关节外侧切口行DHS内固定术,手术当日于术前即开始应用抗生素且连续应用7~10d,术后1周升始患髋关节及同侧膝关节的持续被动功能锻练(CPM)和主动运动.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11W,平均9.5W,2~4W开始负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功能优良率88.6%.结论DHS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LPFP、PFN、PFNA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 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选择。方法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接受PFNA(39例)和DHS(40例)内固定治疗,从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8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PFNA组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DHS组优20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创伤较小,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短,DHS组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EvansI~Ⅱ型及部分未累及股距的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均可选择,对Ⅲ~Ⅴ型则优先考虑PFNA。 相似文献
11.
动力髋部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随机选取64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给予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34例和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术30例,所有患者术前情况均采用100分制的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手术适应性评估,记录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无死亡个案;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需要术前给予100分制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估,低于60分者应慎重手术;PFN内固定术具有适合高龄患者的骨质特点、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性,较适用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与PFNA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PFNA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优良率78.1%(P〈0.05)。PFNA组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1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DHS治疗。随访(15.2±2.2)个月,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均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及优良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早期负重行走。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总结使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1999年5月~2001年9月使用AO产PFN治疗49例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G型臂影象增强器,采用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骨折均为闭合型,AO分类3—1A1型11例,3—1A2型24例。3—1A3型14例。结果 49例病人中46例3~4个月时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95%以上,旋转活动恢复85%。1例出现术后髋螺钉退出。结论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部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微创的特点,骨折的固定更稳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病人能更早地离床负重。 相似文献
15.
Shen G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6):671-674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1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32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PFN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DHS组(P<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PFNA组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DHS组平均13.8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其中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80±1.32)周,早于DHS组的(12.21±1.26)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29)。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DHS组为12.5%(4/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术后1年PFNA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6.55±10.32)分,优于DHS组的(80.36±11.18)分(t=2.28,P=0.03)。结论 PFNA及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宜选用PFNA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162例(162髋)转子间骨折,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由于患者原因造成35例失访,按要求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27例(127髋);其中动力髋螺钉(DHS)4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40例、半髋关节置换43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最少。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优良率分别是77.3%(DHS组)、77.5%(PFN组)、95.3%(关节置换组);三组间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优良率最高。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为18%(DHS组)、11%(PFN组)、2%(关节置换组);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805,P〉0.05);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DHS组)、17.5%(PFN组)、13.9%(关节置换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对于转子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在术后1年时是明显优于内固定的。 相似文献
17.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48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36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并给予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死亡病例。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A2.3和A3等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8.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57,自引:9,他引:57
目的: 观察AO动力髋螺钉 (DHS)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的 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7%。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良。只要操作规范、功能锻炼正确、负重时间掌握适当, 就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 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