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有病人来看病,说近期“肝火大”,容易发怒,伴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这是不是肝火呢?带着这个问题,这里谈谈五脏六腑之“火”。五脏之“火”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中医的五脏是取象比类衍生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内脏的病变会在外在表现出来,“火气”就是这种外在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中西医常用的概念混为一谈,如五脏六腑就常常混淆。下面就跟各位对比一下中西医脏腑的概念,告诉您中医讲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是中医的说法,西医只有器官没有五脏六腑一说。中医里每个脏器都是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地盘"。中医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地盘,既  相似文献   

3.
曲黎敏 《家庭医学》2008,(10):34-36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字非常有意思,其他的“五脏六腑”,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个偏旁。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相似文献   

4.
韩经寰 《健康向导》2011,17(5):54-55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及皮、肉、筋、脉、骨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却能协调统一,相互联系,有机配合,这些主要是通过依靠经络系统实现的。讲到中医的“肝”,既指五脏(心、肝、脾、肺、肾)中的“肝”(肝脏).又包括经络学说中的“肝经”(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与穴位)。肝经与肝脏直接连属,有特定的循经路线,并与其他有关经脉连接。因此,中医所说的“肝”,  相似文献   

5.
天气渐凉,秋冬进补之时需要提醒大家,特别是患有肛肠疾病的朋友注意,秋冬要补更要“通”,寓补于通,补而不壅。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六腑以“通”为用,泄而不藏,腑气通调,则五脏平安。大肠属六腑之官,主传导糟粕、燥化大便。其功能正常,则排便轻松舒适,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雪蛤是药食兼用的珍贵蛙种,在医学上素有“软黄金”、“动物人参”之美誉,千百年来,其一直因珍稀、珍贵而名闻遐迩.被选为宫廷贡品。 雪蛤的卓越功效在于它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具有很好的滋补调理作用,进而使得五脏六腑更加健康平衡,面色是五脏之华,只有当五脏六腑健康平衡了,人的容颜才是白里透红.  相似文献   

7.
杨文华 《医药与保健》2008,16(11):51-51
中医在养生学中提倡弛张有度.认为五志过极.会损伤相应的脏腑。其中,五志的“喜”.对应的是五脏的“心”。中医认为,喜则气缓,大喜伤心。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春夏属于阳,故以养阳为主;秋冬属于阴,则以养阴为主。按照五行学说,春季属于“木”与人体的肝相应,夏季属于“火”与心相应,秋季属于“金”与肺相应,冬季属于“水”与肾相应。而“土”则与夏秋之间的“长夏”相应,这样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我们曾经介绍过食物不同的性状、色泽与五行相应,颐养五脏,也曾介绍一日、一年中不同的时间颐养五脏。那么在不同的季节,在阳起阴落的回转间,如何颐养五脏?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理论,人体五脏与形体诸窍结成一个整体,五脏各有外侯,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肾是中医五脏之一,涉及到机体诸多功能,包括生长、发育、生殖、内分泌及体液代谢等方面。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为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肾脏正常,精气充沛,髓诲充足,耳窍有所濡养,则  相似文献   

10.
若琦 《医食参考》2020,(3):I0001-I0001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心淡”原本是指人心里不抱希望,有心灰意冷的意思,但“心淡”也是一种养生方式。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有其独特的喜好,心特别喜欢“淡”,因此有“心喜淡”之说。“淡”其实包含两层含义,广义上“淡”指的是恬淡虚无。《黄帝内经》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心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心主血脉”,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五脏六腑。与西医学对心脏的认识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等症状,重则出现精神失常,神昏谵语,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12.
温长路 《大众健康》2009,(11):76-77
祖国医学认为“心开窃于舌”、“舌为心之苗”,并把舌面分为四个区域和五脏六腑相应,即:舌尖区属心、肺,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区属肾,舌的两边属肝、胆。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六腑,那么舌就是反映五脏六腑状况的一面镜子了。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可算是一语道破真谛。  相似文献   

13.
仇善海 《中国保健》2010,(9):104-106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和生殖与肾精的物质功能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阴阳元气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既能充养肺腑,化生气血,又能聚贮于肾而化生为生殖之精。《素向·金匮真言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唾液     
张乾 《长寿》2004,(7):13-14
唾液被我国传统医学美称为“金津玉液”。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视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为脾肾所化,那唾液就与整个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了。  相似文献   

15.
中医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10,(8):15-15
心五脏之一,是五脏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即所谓“君主之官”。”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但从生理、病理角度来看,中医概念上的“心”更多的还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所谓”心藏神”.是指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由心主管和体现,心和出汗也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汗为心液”,因此临床上有些自汗或盗汗的病症须从心论治,显示植物神经系统某些功能紊乱和心也有关系。此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说明心的病症与舌的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皓 《健康世界》2008,(4):86-87
在中医五脏肝、心、脾、肺、肾中,被关注较多的通常是“心”和“肾”,很少有人会主动关注“肝”的问题及其所产生的症状,如为什么生气时会有频频叹气、两胁疼痛的情况出现?为什么人会急躁易怒呢?你可曾想过这与“肝”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望舌辨中风     
望舌辨中风文/陈方奎杨兆钢图/于昌伟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又为心之苗窍。不少医家认为中医所谓的“心开窍于舌”,不仅是指心经有热,心血淤阻等病变能在舌上反映出来,而且还由于舌是发音的器官,语言思维支配着舌的运动,因此当人觉醒时,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具有相...  相似文献   

18.
五官是人体重要器官,它与身体五脏息息相关。根据中医“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说明五脏正逐步地发生功能衰弱,要引起你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您知道吗?中医通过对眼睛的“望诊”,可以诊断眼部疾病,甚至是一些全身性的疾病! 有关眼睛的中医理论主要是“五轮学说”。该学说是基于眼睛与脏腑关系的原理,将眼从外向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五个部分,它们分别属于脾、心、肺、肝、肾五脏。  相似文献   

20.
“以形补形”说“以形补形”,亦称“以脏补脏”,是古老的中医食疗学说中流传至今且仍具相当影响力的观点之一,即用动物的五脏六腑来治疗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尤其是中医常说的“脏腑虚征”,通过进食动物脏腑调补人体脏器的虚弱。例如,用猪心补人体的心血虚,用猪肾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