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成立神经介入中心以来,开展脑血管造影检查150例,护士参与全程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成立神经介入中心以来,开展脑血管造影检查150例,护士参与全程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优力舒加沙袋压迫、沙袋压迫及绷带加压包扎3种方法的止血效果,以选择更好的止血方法。方法:将207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优力舒加沙袋组105例、沙袋组62例和绷带组40例,分别采取3种不同止血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分别观察并比较其止血效果。结果:优力舒加沙袋组穿刺点渗血及皮肤受损情况均明显低于沙袋组及绷带组,优力舒加沙袋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优力舒加沙袋压迫,其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优力舒加沙袋压迫、沙袋压迫及绷带加压包扎3种方法的止血效果,以选择更好的止血方法.方法:将207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优力舒加沙袋组105例、沙袋组62例和绷带组40例,分别采取3种不同止血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分别观察并比较其止血效果.结果:优力舒加沙袋组穿刺点渗血及皮肤受损情况均明显低于沙袋组及绷带组,优力舒加沙袋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优力舒加沙袋压迫,其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73例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桡动脉痉挛、3例因主动脉弓重度扭曲而改行股动脉穿刺完成。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73例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桡动脉痉挛、3例因主动脉弓重度扭曲而改行股动脉穿刺完成.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包扎时间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的包扎时间及止血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芳法常规股动脉穿刺的160例患者分为4组,术后人工压迫5~15分钟,然后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别包扎1、2、4、8小时,观察4组患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小时,即能达到预防穿刺点出血的目的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38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金婵 《当代护士》2008,(10):12-14
总结38例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认为充分的术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9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及心理护理,术后督促排尿,缩短卧床时间及患肢制动时间,诱导排尿.认为术前术后的完善护理有利于减少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1.
【】 目的:探讨DSA介入治疗术后,使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体表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使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及即刻去除人工传统压迫和动脉压迫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患者去压迫后即刻不良反应、下床活动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不适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压迫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压迫去除后即刻不良反应(P<0.05)、下床活动并发症(P<0.05) 和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患者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旋转DSA技术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肺癌患者应用常规DSA检查,支气管动脉解剖情况显示不明确,进一步行旋转DSA进行检查,观察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旋转DSA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优于常规DSA。8例旋转DSA图像清晰地显示脊髓动脉。20例中,右侧支气管造影中有12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有5例通过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吻合;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有8例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有3例通过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吻合。结论:旋转DSA技术对支气管动脉的结构显示极佳,有助于顺利实施肺癌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旋转DSA在节段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旋转DSA(RDSA)在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 0例拟行节段性肝动脉栓塞的肝癌患者 ,TACE之前行常规DSA和RDSA肝动脉造影。对两种方法显示肝动脉分支、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构等情况做对比观察 ,进行 χ2 检验。结果 常规DSA在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肿瘤血管染色方面优于RDSA ;而RDSA显示能够独立分辨的肝亚段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的能力则明显超过常规DSA(P <0 .0 0 1)。结论 RDSA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传统DSA结合使用有助提高肝癌TACE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6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郑洪波  王玉才  肖力  何俐 《华西医学》2009,(6):1521-1523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手段,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特点及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行DSA检查的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65例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特点,动脉病变情况?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TIA患者中发现血管病变有38例(58.5%),其中单侧受累14例(21.5%),多处受累24例(36.9%),中度及重度,闭塞的血管狭窄多见,且多发生在颅外段。结论:DSA可以明确TIA病患者中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这对指导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手法压迫结合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带用于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止血,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直视下有效止血、操作简便、节时省力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止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血管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7例T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数目的特点及其与脑血管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91.8%),68例存在多血管受累(76.4%);血管病变部位以颈内动脉起始处(35.5%)及椎动脉起始处(28.2%)常见。高危因素越多,受累血管越多、动脉狭窄越重。结论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常为多血管受累,其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多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例(28.5%),颅内段者32例(45.7%),颅内、颅外均受累者18例(25.7%),...  相似文献   

20.
周燕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078-1079
目的探讨外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的护理对策,以减轻并发症所致的不良后果,促进康复。方法对25例外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术前宣教和心理疏导,加强DSA术后常规护理,对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和相应处理。结果25例患者术后病灶大小均有部分或完全性缩小。皮温接近正常,搏动或震颤感减弱或消失。结论软组织动静脉畸形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疗效好,但风险较高。术后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