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根据10例重症CVST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机械性破栓术、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及动脉溶栓术中的1种或多种。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其中2例联用机械性破栓术,2例联用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4例联用动脉溶栓术。术后仅1例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脑内血肿)。出院时,10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重症CVST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孙园园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28-1230
总结经股静脉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各项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做好患者体位护理,避免留置导管滑脱、堵塞,按医嘱准确应用药物,加强出院指导。本例患者经血管内溶栓及抗凝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控制颅高压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溶栓和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凝血指标的严密监测,动脉鞘管的护理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全脑血管造影3例静脉窦基本通畅,2例脑静脉窦充盈改善.结论 围术期护理对于CVST溶栓治疗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控制颅高压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溶栓和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凝血指标的严密监测,动脉鞘管的护理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全脑血管造影3例静脉窦基本通畅,2例脑静脉窦充盈改善。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CVST溶栓治疗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管内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例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的CVST患者的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变化.结果:16例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1例无明显变化.1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遗留轻微症状,6例症状部分改善,3例撤管时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CT示颅内点状渗...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经股静脉行接触性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经股静脉入路、行静脉窦内接触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及时有效的术前准备、规范到位的术中配合和精心、专业的术后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其中术后护理的重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要是意识和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建立出凝血时间的检查值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使用溶栓药物,保证微导管内的溶栓药物通畅有效滴入;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避免管道脱出;重视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7.
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多数是由炎症、外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凝状态改变等引起,约1/3患者病因不明,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抽搐,甚至昏迷。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程长、并发症多。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用尿激酶经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及动脉内途径溶栓的方法治疗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颜秀丽  高岚  陈颖 《现代护理》2007,13(14):1348-1349
对1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加强基础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导管脱出堵塞、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可防止颅内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应用药物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对1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加强基础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导管脱出堵塞、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可防止颅内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应用药物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经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体会到:术前健康教育、准确收集评估患者资料和对患者应对能力的个体化培训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导管脱出堵塞、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可防止颅内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应用药物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2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或漏诊,增加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文献报道死亡率达6%~15%[1].早期诊断,迅速疏通闭塞的静脉窦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2005年2月~2010年6月我科运用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所有卒中的1%。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溶栓和对症治疗。本文作者分析20例经DSA确诊的CVST患者,并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作者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相关数据显示其治疗效果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95%,说明此治疗方法对CVST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CVST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可伴有癫疒间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定量可正常或升高,头颅CT示静脉窦高密度改变及脑实质异常信号,MRI示静脉窦异常信号,MRV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DSA示静脉窦狭窄、血流中断或不显影。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19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于高颅压伴或不伴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  相似文献   

14.
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CVST均行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6例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本组13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11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余2例病程较长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及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术中、术后亦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CVST能使闭塞的静脉窦恢复再通,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是CVST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期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分别接受全身抗凝、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并辅助华法林口服6~12个月。结果26例急性期CVST患者中16例患者接受单纯全身抗凝药物治疗,6例接受单纯静脉溶栓,4例接受全身抗凝+血管内溶栓治疗(其中2例因抗凝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转为血管内溶栓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或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随访6~26月,平均18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急性期CVST应根据病情程度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表现、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介入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CVST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与血管内碎栓治疗。方法:回顾总结产后CVST患者的诊疗资料,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对1例产后CVST患者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及接触性溶栓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产后CVST早期诊断极其重要,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5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53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22例,女31例;年龄(15~52)岁,平均(34.92±9.69)岁.多数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有呕吐,视物不清,复视,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或意识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灶性梗死灶,部分伴发渗血或血肿.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情况可联合溶栓治疗或支架置入治疗.痊愈12例,好转37例,无效2例,脑疝形成自动出院2例.结论 认识CVST的临床特征并及时行MRV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的关键,CVST的治疗以抗凝治疗为基础,根据情况可联合溶栓治疗或支架置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的3%~5%[1],具有发生率低、早期诊断率低、治愈率低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CVST患者25例,均经医学影像学确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元 《天津护理》2009,17(2):71-72
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术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