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CR法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度.方法:采用 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色念珠菌DNA,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法可检测到的全血中最低白色念珠菌数目.结果:以白色念珠菌DNA为模版,用PCR法扩增得到约为5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Taq Man MGB探针技术, 建立白色念珠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 检测方法, 为临床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提供快捷的方法.方法 以真菌D1/D2区基因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为扩增靶序列, 合成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提取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DNA, 构建含有靶基因片段的重建质粒, 扩增后DNA作为标准品, 建立白色念珠菌RQ-PCR的标准曲线, 并对其重复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对构建好的克隆质粒测序, 插入片段与预期片段序列一致, 相似性达100%.白色念珠菌标准曲线为Y=-3.824x+41.36, R2=0.990, 该扩增曲线形态良好.结论 成功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粘膜的正常菌群,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指甲感染虚弱患者严重的全身感染等,随着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念珠菌的发病率列居第一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真菌学界的重视。本文就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现状及实验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快速高效提取白色念珠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两种简便的白色念珠菌DNA提取方法,即纯DNA提取法和快速DNA提取法。方法以原生质体提取法为基础进行改良,两种方法均用Lyticase破壁。结果与结论纯NDA提取法提取DNA耗时6~7h,产量较高,每10~(10)个菌细胞可提取4μgDNA,且纯度高,OD_(260)OD_(280)>1.7,对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敏感,适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快速DNA提取法全过程仅需3~4h,每10~(10)个菌细胞提取1μgDNA,OD_(260):OD_(280)=1.4,不能进行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但可用于作PCR扩增。  相似文献   

5.
快速高效提取白色念珠菌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两种简便的白色念珠菌DNA提以方法,即纯DNA提取法和快速DNA提取法。  相似文献   

6.
谢敬  王大相  陈筠 《重庆医学》2003,32(9):1236-123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方法 采用芽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子试验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Ⅲ,再对鉴定过的试验菌株分别进行血浆(包括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免血浆)玻片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91株白色念珠菌中,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97.8%,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67株非白色念珠菌中,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10.4%,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血浆玻片凝集试验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之一,该方法的敏感度高(97.8%),特异性好(89.6%),诊断正确率高(94.3%),诊断指数为187.4%  相似文献   

7.
王亮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520-520
患者女,61岁.因不规则发热伴右上腹胀痛1月余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查体:消瘦,体温38.9℃,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3cm,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肝区有轻叩击痛.辅助检查:血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0.91,淋巴细胞0.09.肝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9mmol/L.B超检查:于肝右叶下段探及7.1cm×3.1cm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质,诊为肝脓肿.给甲硝唑、环丙沙星治疗7天,患者仍有发热,复查B超脓肿无缩小.在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术,抽出黄色粘稠液约20ml,脓液镜检示脓细胞满布,霉菌阳性,脓液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郑利平  阮红玲 《广西医学》2001,23(4):952-953
酶试剂的有效存贮时间与环境中的细菌污染有关( 1) ,是因为酶试剂中有大量有机成分可被细菌所利用。然而 ,我室在使用 Ca试剂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类似情况 ,现报道如下。1 试剂与仪器1 . 1 试剂 :上海申能公司生产的液体单一试剂。1 . 2 仪器 :日立 71 70 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贝克曼 - 70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2 实验与结果我室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71 70 A测定 Ca时 ,连续两次在做每日质控前的定标时 ,仪器报警提示超标 ,查看定标时的工作曲线 ,其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为 1 . 32 7,标准液 浓度为 2 . 2 5mmol/L,吸光度为 1 . 8561 ,标准…  相似文献   

9.
乳酸杆菌对抑制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杆菌作为阴道微生态优势菌,在降低阴道pH值,维持阴道清洁度,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已有报道乳酸杆菌对阴道多种微生物有拮抗作用,乳酸杆菌数量下降是某些阴道感染的发病因素。本研究采用体外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进行实验观察,以探讨乳酸杆菌能否对阴道念珠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菌液与阴道上皮细胞置备1.1.1 乳酸杆菌悬液:取妇科门诊就诊者阴道分泌物,经培养生物鉴定后,用比浊法调整细菌浓度为105个CFu/L,部分乳酸杆菌灭活后亦调整细菌浓度为105个CFu/L。1.1.2 白色念珠菌悬液:取妇科门诊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预先免疫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BCG或灭菌生理盐水皮内注射预先免疫2周,然后由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死亡率及计算存活小鼠肾组织带菌量。结果BCG免疫组存活时间长于生理盐水免疫组(P〈0.01);存活小鼠肾组织菌落计数:BCG免疫组远少于省里盐水免疫组(P〈0.01)。结论BCG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析电泳带型模式。结果41例主要从痰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标本中中,氟康唑药物敏感11株(26.8%),依赖8例(19.5%),耐药22例(53.7%),PCR指纹分析至少可检测到12种不同的条带,条带数目从2条到12条不等,电泳带型模式与感染部位和氟康唑药物反应性有关。结论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菌珠所占比例较大,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可用于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法鉴别白念珠菌耐药菌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考察了不同菌种与菌株,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的红外光谱的特点,以探索鉴别耐药真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型隐球菌与白念珠菌呈现较明显的光谱差异;白念珠菌的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之间的光谱差异较小,但仍能用于初步,提示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不同菌种与菌株,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的快速,简便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清水平检测,评价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患者,其中确诊、临床拟诊、浅表定植白念珠菌患者分别为18、12、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反应出待测血清中抗原含量。结果 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平均浓度与后两组差异显著;用ELISA检测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浓度,以0.35μg/mL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100%。结论 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明显高于定植组和健康组,提示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检测可作为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以0.35μg/m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耀  何今贤  汪爽  吕苏成 《广东医学》2000,21(12):1012-1014
目的 在体外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和人肺上皮细胞在体外作用不同的时间 ,固定后经革兰染色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数。观察胰酶、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液、加热等处理因素对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浓度、时间有关 ,在 5× 10 3~ 5× 10 7CFU/ml范围内 ,黏附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该黏附作用 15min后趋于饱和。在 15min内 ,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黏附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白色念珠菌经胰酶或 10 0℃ 30min处理后黏附数降低 ,培养上清液及上清液经加热或胰酶处理后都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结论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的关系 ,是特异性黏附过程。不同因素处理白色念珠菌和肺上皮细胞 ,其黏附数发生改变 ,说明黏附作用与白色念珠菌表面黏附因子和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的数量和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临床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型,并对两种方法作出应用评价。方弦收集上海地区医院中真菌性阴道炎分离出的40株白假丝酵母菌,选择合适引物进行扩增,通过电泳比较分析获得REP—PCR分型。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反应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对,获得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终得到相应的序列分型。结果REP-PCR中Ca22-Ca22引物对得到电泳条带最优,40株白假丝酵母菌共分成7种REP—PCR型;MLST分型得出29种,且均为新型。结论MLST分辨率较REP—PCR高,但由于REP—PCR分型方法更为快捷、经济,更适用于实验室大量菌株分型和临床分型。MLST则更客观,更适合用于进化学的研究及全球性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口腔念珠菌准确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9株临床菌株经YBC Test Kit鉴定为7株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1株热带念珠菌,1株光滑念珠菌。分别采用PCR ITS1-ITS2和RAPD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PCR ITS1-ITS2方法将7株白念分为2型,将2株非白念准确鉴定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用RAPD方法将7株白念分为6型,推测另外2株为非白念。结论两种分型方法对白念种内的分型结果不完全一致。PCR ITS1-ITS2分型法能准确地区分非白念。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以导致黏膜和系统感染。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有限,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所导致白念珠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高适应性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是白念珠菌对环境应激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应激反应通路作了总结,并着重从应激反应角度阐述了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体外白细胞介素 - 1 5 (IL- 1 5 )对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 (PMN)与一定浓度的 IL - 1 5共育一定时间后 ,检测其吞噬热灭活白念珠菌和杀伤酵母型白念珠菌的能力。结果 未受 IL - 1 5活化的 PMN也可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 ,但 IL-1 5可明显增强 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 ,且这种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呈 IL- 1 5浓度依赖性。结论 IL- 1 5可明显增强 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 ,为 IL- 1 5用于治疗念珠菌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andida albicans (C. albicans) infection, often occurring in genital candidiasi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ecently.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C. albicans typing method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it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ing efficient treatment. We used rapid microsatellite genotyping assay for interstrain differentiation of C. albicans isolates and explor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pread. Method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 albicans isolates from gentalia, recta and mouths of 39 female cases and 27 male cases of genital candidiasis. Three fluorescent primers for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conserved genes (CDC3, EF3 and HIS3) of Co albican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isolates DNA by PCR.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read with an automatic sequencer and analyzed with GeneScan software.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three microsatellites markers showed 18 gene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genital C. albicans infected patients: 10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female and 11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male, of which 3 allelic associations shared by both genders covered 71% of infections. The most dominant allele association of pathogenic strains for both genders was 116:124, 122:131,160:200 that covered about 50% of infection. Gentalia and recta shared the same strains in 80% of female patients, but in only 3.8% of male patients. There were 2.7% female patients, but no males, with same strain in both gentalia and mouths. Five of seven genital Co albicans infected couples had the same allelic associations of which 4 were the dominant pathogenic C. albicans susceptible for both genders. Conclusions The predominant allelic association of the pathogenic strain in genital C. albicans infection is 116:124, 122:131, 160:200. Vaginal pathogenic strains are probably maintained from the rectal reservoir. Pathogenic strains of male patients are probably from frequent sexual intercourse. The aggressiveness of some strains varies with gen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